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国士 > 第三百一十五章 表里不一朱瞻基

大明国士 第三百一十五章 表里不一朱瞻基

作者:子率以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2:20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二天一大早,陈堪便将小胖墩从被窝里拽了起来。

“干什么,天都还没亮?”

朱瞻基不满的咕哝了一句,整个人都还处在一种半醒半睡之间的状态,脸上还带着非常不耐烦的神情,若非来拽他的人是陈堪,估摸着已经开始破口大骂了。

陈堪使劲将他揉醒:“今天是你爹的大日子,你这个当儿子的人去晚了合适吗?”

“哎呀,知道了知道了!”

强行撑开朦胧的睡眼,下人为朱瞻基端来洗脸用的热水。

陈家有一个规矩,洗漱这种事情一向是自己动手。

朱瞻基已经非常习惯陈家的规矩了,自觉的洗了脸,又刷完牙。

然后整个人就像是被抽掉脊梁骨一样被陈堪拎上马车。

刚刚靠在马车柔软的座垫上,又迅速陷入了梦乡。

不一会儿,嘴角就流下了哈喇子。

马车汇入了上朝的队伍,陈堪在人群中发现了步行的方孝孺,便让驱车的方胥将马车赶到方孝孺身前。

将熟睡的朱瞻基丢到角落,陈堪跳下了马车。

“老师,上车。”

江南的春日,空气中依旧还带着一丝凉意,陈堪紧了紧身上的官袍。

方孝孺神色复杂的看着陈堪,问道:“皇孙殿下在你马车上?”

陈堪点点头:“皇后娘娘已经将皇长孙殿下交给学生教导,另外学生还收了一个听话的小徒弟,名叫花时,乃是东丘郡侯的后人。”

方孝孺沉吟片刻,淡然道:“也好,上车说吧。”

“老师,请!”

陈堪掀开马车帘子,方孝孺提起衣袍踏上了马车。

理论上来说,到了陈堪和方孝孺这种地位,在私底下,尤其在百官面前是需要避嫌的。

但两人之间早已超越了寻常的师生之情,说是父子也不为过。

所以刻意的避嫌反倒是落了俗套。

陈堪的马车够大,就算车厢里坐了三个人依旧不显得拥挤。

朱瞻基瞌睡王附体,就算陈堪将他丢到角落,依旧没有半点清醒的意思。

陈堪从马车的夹层里取出一些点心,又从抽屉里取出一壶甜酒。

他知道,方孝孺生活清苦,一向没有吃早餐的习惯,所以陈堪的马车里总是随时藏有一些吃食。

将手中的点心和米酒递给方孝孺:“老师,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方孝孺顺手接过,一口米酒一口点心的吃得香甜。

陈堪也不打扰他,静静的等待着方孝孺吃完手中的糕点。

原本怎么都不醒的朱瞻基,在闻到食物的味道后忽然化身饕餮,一下子纵起身来。

“谁在吃东西?”

朱瞻基朦胧的眼神清明了一点,但问题已经脱口而出。

在看见方孝孺之后,顿时拘谨起来,急忙躬身道:“原来是方先生当面,瞻基失礼了。”

说完,便忐忑的看着方孝孺,一张圆脸之上露出了陈堪从未见过的认真之色。

陈堪不由得诧异道:“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懂礼貌了?”

方孝孺用米酒送下最后一口桂花糕,淡淡的说道:“无妨,皇孙殿下总角之年,正该是贪睡的年纪,不必拘礼。”

方孝孺话音一落,朱瞻基脸上便罕见的露出一抹羞愧之色。

随后正色道:“是瞻基失礼,让先生看了笑话。”

陈堪的脸色越发惊奇,这难道就是朱瞻基的另一个面孔?

不愧是皇家的人啊,这么小的年纪已经深谙两面三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精髓。

眼见局势就要朝着尊老爱幼的方向去发展,陈堪不由得一脚踹在朱瞻基屁股上面。

拉着脸道:“在你师公面前,装什么装,整个京师谁不知道你是个小鬼头?”

朱瞻基回头不满的看了一眼陈堪:“父皇和姚先生都说方先生乃是当世大儒,更是我大明读书种子,士林领袖,我自当尊敬,何错之有?”

陈堪面无表情的说道:“倒也没什么错,只是我单纯的看不惯你这装腔作势的样子而已。”

闻言,方孝孺不由得莞尔一笑:“殿下不必拘礼,什么年纪的人做什么年纪的事情,少年老成也未必是好事,只需以常理对待老夫即可。”

朱瞻基脸上露出狐疑之色,似乎是在辨别方孝孺所言是真是假。

他可是听父亲和二叔说,一些有学问的老夫子惯会骗人,嘴上说着随心所欲即可,转头就向皇爷爷告状,说皇家子嗣不尊礼法不晓世事。

这位方先生还是读书人的领袖,肯定更会骗人。

朱瞻基人小鬼大的样子,让方孝孺又是淡然一笑,随后便开始闭目养神。

陈堪又是一脚:“你师公是真正的学问大家,早已经看透了世俗礼法,一言一语皆是发自本心,你还搁这装什么装?”

“真的吗?”

朱瞻基终究只是个孩子,陈堪两句话,便已经成功取得他的信任。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陈堪从来没有哄骗过他,和宫里那些妖艳贱货不一样。

“当然是真的。”

陈堪随口应了一声,也开始靠着闭目养神。

今日的朝会注定不寻常,持续的时间更是没法预估,趁着现在还没到皇宫好好休息一下才是正事,谁有功夫骗小孩玩。

朱瞻基见两人都开始闭目养神了,整个人也开始放松下来。

而他放松下来的后果就是在马车里四处乱摸,这里捣鼓一下,那里翻找一下,弄出的声响让陈堪忍不住皱眉。

“左边第二层格子里有梅子汤,帘子旁边的暗层里有桂花酥和冷肉饼。”

朱瞻基最喜欢吃的就是这些东西,经过陈堪指点迷境之后,很快便拿着零嘴吃了起来。

马车也终于安静下来。

晃晃悠悠的来到洪武门门口,陈堪一下马车便对上了袁容和李让阴毒的眼神。

他们两人的爵位已经被宗人府褫夺,自然没了上朝的资格。

而他们之所以等在这里,唯一的目的便是进宫求情。

可惜,他们连续在这里等了两天,朱棣也没有一点要见他们的意思。

陈堪**裸的将他们无视了。

两个跳梁小丑而已,还不值得陈堪去多看一眼。

伸手将方孝孺扶下马车,陈堪刚要将小胖墩提下来,他已经一跃而下。

一阵凉意袭来,小胖墩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这都立春了,怎么还这么冷啊?”

听见小胖墩的抱怨,陈堪随口道:“江南冷什么冷,辽东和草原现在还是冰天雪地呢。”

朱瞻基想了想他在北平的冬日,下意识的点点头。

随口搭了两句话,三人便站在宫门前等开门。

一直沉默的方孝孺忽然朝着陈堪问道:“元生,你和世子殿下?”

陈堪一愣,旋即明白了方孝孺的话外之音。

随后正色道:“老师不用担心,学生和世子殿下就是单纯的朋友关系,和汉王殿下,赵王殿下也是一样,至于陛下最终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与学生无关。”

方孝孺追问:“当真?”

陈堪点点头,用肯定的语气应道:“当真。”

“那就好。”

得到确切的回答之后,方孝孺忍不住在心里松了口气。

他现在是真的担心陈堪犯下什么不可挽回的大错。

两人的对话没头没尾,听得一旁的朱瞻基面露思索之色。

陈堪也不再说话,牵着朱瞻基的大手捏了捏他的小手,示意他不要多想,便顺着方孝孺的目光看向宫门。

方孝孺是在担忧陈堪卷进争储夺嫡的漩涡之中。

自古以来,参与这种事情的人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陈堪理解他的担忧。

且他早已经放出话去,不会参与皇子之间的任何争端。

因为他投资的对象根本不是任何一位皇子,而是站在陈堪身旁的皇孙。

试问,整个大明谁能想到,陈堪竟然会在连太子之位都还未曾尘埃落定的情况下,跑去投资一个小屁孩呢?

所以,陈堪口中不参与争储的话确实是事实。

望着身边贼头贼脑的小胖墩,陈堪脸上露出了姨母笑。

他再一次体会到了当老六的快乐。

当所有人还在为了一个太子之位打生打死之时,他早已将大明最大的潜力股收入囊中。

这一波,陈堪在大气层。

“啪~啪~啪~”

敬鞭三响,宫门大开。

陈堪带着一年高深莫测的笑容牵着朱瞻基走进了皇宫。

徐皇后派出来接朱瞻基的小太监老在就在门后等待。

陈堪揉揉他圆滚滚的脑袋:“去吧。”

朱瞻基满脸不舍之色,也不知道是舍不得宫外自由自在的生活,还是在舍不得陈堪,亦或者两者皆有之。

反正一步一回头的委屈模样,活像一只被即将被抛弃的小狗。

目的小胖墩在几个小太监的护卫下亦步亦趋的朝后宫走去,陈堪整理了一下衣衫,朝方孝孺拜别之后,昂首挺胸的走到了勋贵的队伍中间。

今日,前来上朝的官员比往常至少多出三分之一,闲赋在家的勋贵,可有可无的散官,但凡品秩在五品以上的官员尽皆被朱棣一道旨意召进了朝堂。

陈堪甚至在勋贵的人群里看见了一脸憔悴的盛庸。

春日前,锦衣卫拿了王钝和张紞,但盛庸却是被朱棣放了出来。

此刻,盛庸重新站上朝堂,顿时让许多人唏嘘不已。

陈堪故意挤到了盛庸身后,发觉身后的动静,盛庸回头,陈堪那张龇着大牙的笑脸就映入眼帘。

盛庸苦笑了一下:“靖海侯,现在整个京师的人看见本侯都知道要绕道走,你故意凑到本侯身边,对你而言恐非幸事啊。”

陈堪无所谓的笑了笑:“本侯行得端坐得正,些许流言蜚语而已,本侯无惧之。”

盛庸默然,片刻后沉声道:“好一个些许流言蜚语,不过前些日子京师流言喧嚣于尘,如此说来,倒也不足为道了。”

“是极,是极。”

陈堪小鸡啄米一般疯狂点头,显然是打定主意跟在盛庸身后了。

入朝的队列排列得很整齐,陈堪与盛庸站在人群之中并不显眼,毕竟今日就连在京师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几位国公都现身了。

三两句话和盛庸拉近了关系,陈堪笑问道:“不知侯爷此生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心愿?”

盛庸一怔,没想到陈堪竟然会突然问起想这个问题。

陈堪颔首:“在下还欠着侯爷一个人情,想来侯爷也清楚,本侯不是一个喜欢欠人人情的人。”

陈堪所说的人情,自然是盛庸赠与白莲教的那本详细卷宗。

若非拿份卷宗为他勾勒出一个大体的轮廓,他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将白莲教踩进泥底。

盛庸现在的状态,就算朱棣不杀他,早晚也会惊惧而死。

陈堪可不想将这个人情还给不知所谓的人,尤其是盛庸的那些后人。

显然盛庸也意识到陈堪所谓的人情是什么。

片刻后,盛庸淡然一笑:“本侯不过大明一老卒,此生最大的心愿,唯马革裹尸而已。”

“哦?”

陈堪轻咦一声,随后有些诧异的看了盛庸一眼。

陈堪还以为盛庸会让自己去朱棣面前求情,或是遗泽一下子孙,倒是没料到盛庸现在只求死。

说求死似乎也不算严谨,应该说盛庸真正想求的,是名。

流芳百世的名。

纵观盛庸这一生,历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

却在关键时候站错了队。

不仅弄死了朱棣的心腹爱将张玉,就连投降都比比人要晚上一些。

也不怪朱棣记恨他。

如果换成陈堪处在朱棣的位置上,盛庸早就已经死得不能再死了。

思索片刻后之后,陈堪忽然有了主意。

他看着盛庸,用只有两人的声音低声道:“侯爷想要求死倒也简单,过些日子西南必将烽烟再起,届时侯爷可自请出征。”

“西南有战事?”

“我怎么不知道?”

盛庸的眼中露出惊疑之色。

如果西南燃起了战火,以他在军中的影响力,没道理会不知道啊。

陈堪朝他招招手:“侯爷可还记得,年初之时跑到我大明求助的安南国主幼弟陈天平?”

“这......本侯自然记得。”

盛庸眉头微皱,低声问道:“侯爷的意思是,西南的战事与那位陈天平有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