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吃货唐朝 > 第731章 移民政策

吃货唐朝 第731章 移民政策

作者:肥皂快乐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5 19:59:54 来源:小说旗

李佑说道:“就以高句丽来说吧,数百万的高句丽人聚集在此地,无法一下子对其进行根本上的拆分,朝廷也没有能力安置这么多移民。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

儿臣建议:

第一,正如大将军所言,高句丽是一个狼性的民族,朝廷在一定时期内,在该地区要保持相对强大的军力,设置郡县加强管理,首先要形成一个安定的环境。

在高句丽实行二等国民制度,整个高句丽全部并入大唐,统一成为二等国民,凡是在三年内奉公守法的原高句丽国民,经过官府评定认可,即可享受大唐其他地域国民的同等待遇。”

李世民点头说道:“这个主意好,那些高句丽人为了能够得到唐朝臣民同等的待遇,他们的行为一定会进行自我克制。朕认为这个办法,可以在将来打下其它的国家时,都采取同样的办法。”

“是啊,是啊!”众人一致赞成这个意见。

李佑接着说道:“为了确保对高句丽的统治,这次征战过程中的所有战俘,要暂时离开高句丽,以减少高句丽人的反抗能力。

关于这些人的去向:一部分组成仆从军,前往西北道、岭南道、还有倭奴国。一部分划归工部,从事道路和水利建设等大型工程建设。

对于这些人,同样实行二等国民待遇。凡是在两年内奉公守法无违纪行为者,即可享受唐朝同等国民待遇。”

李靖说道:“为了有效地管理这些人,在他们中间还可以实行军功奖励制度。凡是表现优异有功绩者,可以提前享受大唐国民待遇,这样能够有效地分化这些高句丽人。”

李佑说道:“大将军所言极是。”

众人就高句丽的治安管理问题又议论了一阵儿后,李佑说道:“第二,要对高句丽人进行移民。

大规模的移民不宜采取,那样会造成社会的动荡,也会给官府的安置造成困难。可以采取渐进的办法。

其一,对于那些罪犯以及他们的家眷,采取发配其他边远地区,使其远离家乡的办法。这些人远离了家乡,会减少当地的治安的问题。而且他们被发配到其他地域之后,会逐渐地融入当地的社会,慢慢的会变成大唐合格的臣民。

这些人看似不多,加起来却不是一个小数目。在实施这过程中,犯人有罪发配,要按照大唐的律例,对其实施应有的惩罚。但是其家属要作为唐朝的普通的臣民对待,到了所在的地域,由唐朝按照均田制的规定,对其进行土地的分配。

这样,其家眷虽然受到犯人的连累,但是却不至于因此造成对社会的愤恨,有助于改造犯人,使其成为大唐合格的臣民。”

李世民点头说道:“按照唐律,处置罪犯的时候,罪株连其眷属,的确是因为处理一个人,而造成其整个家族对朝廷的不满。这个办法涉及修订刑律,要通知刑部予以修改。”

李佑说道:“第二个办法是鼓励高句丽人自由移民,凡是自愿移民者,迁移到唐朝其他地区,可以提前享受唐朝国民待遇,并且享受减免赋税的优待。高句丽人一定会趋之若鹜的。

大唐目前有2197个县,每个县每年负责接受20户移民,如此少量的移民,不会造成当地官府的安置困难。

20户看似很少,可是这样下来,全国每年就可以安置4万户以上,以每户5人计算,至少可以分化20万人以上。

同时,鼓励内地民众向高句丽移民,凡是愿意前往高句丽的人,朝廷给予其分配比在内地更多的土地,十年内享受赋税减免的待遇。

无论是高句丽人还是大唐国民,在移民的过程中,旅途的资费和车马全部由官府提供,到达当地之后,朝廷给予适当的建房补贴。

有了这样的政策,一定会形成大量的自愿的移民,按照数目对等的国民交流,这样下来用不了20年,就会形成汉民与当地韩民比例相当的程度。

在同意保留当地民众语言的情况下,大力推行汉学教育。凡是愿意学习汉学的高句丽原住民,朝廷对于群子女就学给于一定的补贴。同时当地的官员入职晋升等都要进行汉学考试,高句丽人一定会产生对汉学的浓厚兴趣。”

李绩说道:“臣以为,高句丽人成为我大唐国民之后,凡是自愿加入唐军者,也要采取汉学考试,作为遴选标准之一。军官的入职与晋升,也同样要采取同样的办法。”

李世民说道:“还要采取鼓励通婚的政策,凡是高句丽原住民,如果与汉民族通婚,对于双方的家庭也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李靖也对高句丽人加入唐军后,派往外地服役,以及高句丽籍的军官在军队中服役的问题发表了意见。

就这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形成了关于大唐对于拓土开疆后,对于新征服地区的管理政策。

接着,李佑谈起了路上遇见战俘暴乱的事情,他建议,与其在这里关押着这些战俘,占用不少的部队进行看管,每天还要造成粮食的大量消耗,不如现在就开始对其进行分流。

目前,每天几乎都有大量的百姓和逃亡的士兵,从高句丽的占领区进入唐军的占领区,安置这些人,牵扯了李世民很大的精力,也给物资供应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既然现在已经制定出了相关的政策法规,李世民也认为可以开始进行分流了。

最难管理的还是战俘,目前在唐军的控制区域内,一共建立了34个战俘营,关押着大约11万名高句丽战俘。

李世民问道:“李佑,你即将返回西北道,能不能带走一部分战俘?”

说起这个,李佑还真是有些感到为难。从这里到西北道不远万里,带着大量的战俘赶路,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他一时还没有想好。于是说道。“父皇,请允许儿臣斟酌一下。”

过了一会儿,李世民看到李佑为难,说道:“去西北道确实远了一些,不行你就少带走一些。你要是实在为难那就算了。”

李佑此时已经想好了如何安置这些高句丽战俘,他说道:“儿臣愿意为父皇分忧,西北道也的确区需要人手。儿臣大概可以带走5万战俘。”

李世民原本希望李佑能够带走1万人,那就已经减轻了不小的压力,没想到他竟然一下子能够安置这么多人。他虽然很高兴,可是也有些担忧,他说道:“你打算如何安置这些人呢?”

李佑说道:“儿臣在西北道需要大量的人手,进行建筑、道路、矿山等项目的开发,至少可以安置2万人,另外,还可以组成1万人的仆从军,和其他的仆从军一起作战。

九州岛上的九州国,正在与倭奴国作战,可以安置1万人的仆从军协助九州国作战。

另外,儿臣还可以带走一万人,jiao给工部安排。”

李世民点头说道:“如此甚好,你可以多带些部队负责押送。”增加押运部队,会减少前线唐军的兵力,给前线的封锁线带来问题。不过,李世民仍然愿意为李佑解决押运的困难,可见李世民对李佑还是十分关照的。

李佑摇摇头说道:“前线的军力不可抽调,而且大量的押运人员,在途中也会产生巨大的靡费。儿臣只需要3千名飞虎军即可。”

李世民知道,李佑向来不说大话,他既然这么说就一定想好了办法了,因此他没有说什么。

李道宗是负责管理战俘的,他可是知道,这些高句丽战俘的管理难度。战俘们被关押在战俘营里,他们无法自由活动,管理起来要容易的多。可是到了外面,在路上行军,管理的难度大得可不是一点半点。

他说道:“殿下,这么多战俘,要穿越整个国家的腹地,一旦途中发生暴乱,将造成巨大的危害。臣建议还是多带一些部队为好。”

他是好意,不希望李佑出事。

李靖说道:“是啊,臣已经考虑过了,从前线多抽调一些部队,对前线的局势也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臣建议,殿下还是要多带一些部队为好。”

李佑说道:“父皇,儿臣带走3千名飞虎军,就将他们留在当地了。可是,如果动用大量的部队押运,到了目的地后,这些部队还要返回前线,这一来一往的,会产生巨大的费用,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李世民问道:“你就3千人,如何管理这些战俘,确保他们不会在路上出事儿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