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宋时明月 > 第二部 优雅的贪官生涯 第2124章 历史岂不又回到了过去

赵兴打断刘三的话,不耐烦的说:“行了行了,你本事了,离乡这么多年,也学了不少词!可你怎么好的不学,尽学些愚民的话!百世基业——一座金山、一个王位、别人羡慕都羡慕不来的钱财与权势,怎么换不回你那颗思乡的心……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你好。

你回来做什么?做衙役们呼哧过来呼喝过去的奴仆,做地方官打劫的对象?做税吏们欺压敲诈的顺民?我明白了,你是打算带着这几年挣得钱,假装麻逸国某个藩王来这里朝贡,顺便在这里安居下来,以度过余生,是?”

刘三听到赵兴的话口气缓和下来,他顺势爬起来,一边擦着最后一点泪,一边说:“还是大官人体谅人,咱是个蠢人,想不出别的办法。前段时间我给大官人送信,说了这意思,但久不见大官人回信,恰好那伙白人漂流到我们那里,兄弟几个就商量着,指引他前来密州。不过,我们也不知道这主意是否合适,所以要悄悄请大官人上船,商议一下。”

赵兴摸着下巴,说:“让我想想……你这办法不灵,冒充麻逸国王迟早会露馅,因为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是根深蒂固的,想冒充的话,非经过特殊训练不行。你们的生活习惯完全是宋人的,你们回来,不还想过上宋人的生活——比如穿宋人的衣物,像宋人一样待人接物,吃宋人地食物?

但如果理藩院让你们日日穿着现在这身服装——短裤、包头。小背心,每天用麻逸人的要求要求你们,逢官叩头,逢节上殿祝贺,念颂词……你们还肯吗?这生活还不如你们在麻逸的生活呢!至少在哪里,只有你们欺压别人的份。

你们回来的目的是什么?装成麻逸人,你们怎么融入这个社会——这不行的……

嗯,也许,我有两个地方提供给你们隐居,一个是长江口的通州。另一个是扬州。通州小地方,我帮你们造一份履历,用退职海商的身份定居于通州,倒是不引人注意;至于另一个地方——扬州。那是富商云集的地方,再多地家财住进扬州也不显眼。在这天下第一销金窟里,你带回来的四百万财产,我包你能在十年之内花完!

好,赶快选,我好替你们安排:要想享受财主的生活。你就选扬州;要想悄无声息的闭门做富家翁,那就选通州。”

刘三考虑了一下,马上问:“大官人。真地不行么——我们几个都把麻逸话练的很流熟。遇到舌人都不会露馅,怎么可能……”

赵兴摇摇头:“想住进汴梁城去,休想!第一:凭你这点财产,在汴梁城算不上大用,我听说汴梁界北巷里每笔交易都不低于十万贯,很多大交易都是以百万贯计算的,你这点小身家。丢在界北巷里。人都不拿正眼瞧你。

第二:汴梁城官员多,见多识广。而且许多走南闯北的宋人也都汇集于京城。等待出头之日,你们在京城生活,需要日日小心,老担忧被别人拆穿,那种提心吊胆的日子,不是你们能够忍受的。

你们第一钱不够多,第二见识不够,万一拆穿,京城百万禁军,你们想逃都没法子,还是罢了!”

刘三听了这话,不禁为自己那点小念想感到惭愧,赵兴又继续打击他说:“我明白,你也就是一个小富即安地人,我替你选——住通州如何?在那儿买几亩地,老婆孩子热炕头,过你的小日子,你带回来的那点钱,大概够你这辈子花了。等你这辈子花完,让你儿子再出海去挣!”

刘三想了想,却不打算完全遵从赵兴地劝告,他小心地说:“大官人,要不,我住扬州。我听说大官人搞得运河贸易,通经过扬州周转,小老儿虽然蠢笨,但对行船一道还懂点,不如就在扬州住下,顺便帮衬一下大官人的生意。”

赵兴已无话可说了,他连喘几口粗气,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放平稳:“你说你贱不贱,待在麻逸那个地方,好歹也是一国之主——对了,叫柳刀国国主,你在那个国家,每年能挣到一百万贯,勤奋点能挣到一千万贯,这样的收益你不干,却要到扬州辛辛苦苦做船运。

在扬州,你一年折腾到死能挣多少,一万贯?两万贯,这点小钱都不够你在麻逸一天挣的?你放着好好的国王不当,却要回来忍受一个小吏的喝斥,你说你……”

刘三充满感情地回答:“大官人,叶落归根啊,人老了能不还乡吗?”

赵兴咬咬牙:“罢了,终有一天你要为今天地事后悔,我不管你了。只是你麻逸的事情安排好了吗?”

刘三赶紧回答,话里充满着讨好地意味:“大官人,当初随我到麻逸的有四十七人,这几年走了五位老兄弟,还剩下四十二人,如今,38兄弟都愿意回来,我留下了4个兄弟在当地主持……我还带回来10船货,都停在附近的一个岛上,等我这里安排妥当,一声招呼他们就进港。

麻逸那位国王已按照我们的办法,把手下组织起来管理,一年半载不会有事。我想着,大官人有主意,那片基业可以派新人前去接手,咱那些老兄弟们一定会给您领路的。”

赵兴气的浑身打哆嗦。

38个人全回来了,把那片基业留给了麻逸土著人,那群原始人生性待人憨厚,要让他们明白险恶人生,那是三五百年能教育的过来的吗?如此一来,历史岂不又回到了过去——一群阿拉伯人架一艘巴朗盖。就完全占据麻逸,灭了麻逸种族?

“罢了,既然你们想回来,既然你们想住在扬州……我去安排,我从密州市舶司给你们开身份证明,让你们在扬州安居下来——但是,38人全回来,你们地嘴牢靠吗?我怕他们喝醉了酒,聚会时随意向别人夸耀……”

刘三马上回答:“大官人只管放心,跑海船的嘴都严实。干这一行嘴不严,早已经扔海里了,能活下来的都是些知道保密的人,大官人只管放心。我们这辈子,绝不泄露金山岛(柳刀国)的位置。”

稍停,刘三又不甘心地问:“大官人,假扮朝贡使真不行吗,我们还带了几位真麻逸人,要不。我们扮作他的随从?”

“你去朝贡?你知道朝廷怎么安置朝贡使的吗,将你引入理藩院好吃好喝供着,但你去任何地方。官员们都会全程陪护。包括你上街,**、下馆子。这种生活你受得了吗?真……”

赵兴想骂几句,但对面的刘三已经知道自己的失误,他赶忙揪下包头,憨笑的说:“那就好,我们不扮麻逸人了……你别说,这身衣服真累赘。一点不保暖。这天,可冷死我了。”

当然冷了。雪停不过半个月地功夫,有些犄角旮旯的积雪还没有溶化,刘三穿着如此清凉,没冻死算好命。

赵兴眯着眼睛看着刘三披上宋人的厚衣服,他一边穿衣一边向赵兴唠叨:“大官人,那金山岛(柳刀国)现在已有一万多户,五万多丁口,其中我大宋人约有两千,其余的都是我们找来地麻逸人。麻逸人比较懒,不喜欢干活,宁愿躺着也不愿伸手。我按你的吩咐,让宋人负责管理各矿的采矿步骤。

对了,按大官人的说法,哪里还有座锡山。我们这几年也从土人那里收购到不少纯净的锡块,可还没发现锡山的位置,那帮土人也不傻,怎么也不肯说出究竟,但我们已经猜出它可能地存在,就在俩三座岛的范围内,这张图就是我们探查的锡山位置,大官人可收好了……

其实,大官人不用愁,大海茫茫,一般人根本无处寻路,即使有人知道金山岛,锡山岛地传闻,也不定会找到。比如锡山所在地位置,南洋一带传了上千年,说是海中有座锡山,可我们花了数年功夫,这不,还是没找到吗?

麻逸那头,大官人安心,我们出产的矿粉都拉到琼州岛和交趾广宁冶炼,留下的两千人想闹事,他们也只有一堆矿粉,那地方潮湿闷热,连钢铁放久了都会锈穿,没有我们支援,他们能翻天?那帮兔崽子早想回来了,大官人肯去替换他们,准保他们爽快地交出手中权力,快快活活地爬上回家的船。

大官人说的那个大岛——叫马尼拉是。这几年功夫,您找来的那群大食商人、大食匠工,已经按照大官人的图纸,修建好城堡与码头,咱十几名宋商……”

赵兴阴着脸打断对方:“我担心地就是这个,原本马尼拉应该是我们地南海补给点,你们都嚷嚷着回家,这不是让那群阿拉伯人控制这个补给点吗……谢天谢地,那个阿拉伯商人蒲易安被我支到了耽罗岛,否则,这么大块肥肉,消息传出,想必整个南海的阿拉伯人都要围上去。”

刘三还在问:“大官人,你看我拉来地货怎么办?那十几船货,既不打算当作朝贡礼物,是不是反手在密州出售,换点钱,也帮助兄弟们安家?”

“你说你拉来了六千斤珍珠,好家伙——大中祥符八年九月,驻辇国朝贡,也不过拉来了六千六百两珍珠(412.5宋斤,约为264千克)。你一下子论斤拉来六千,这珍珠的价格还不比土贱……你把货物都拉去杭州,存在我家中,等我给你慢慢出售,这样才能卖个好价钱……

等等,把你带来的几名麻逸人交给我,我上岸后让萧氏兄弟给你领路,你们直接去杭州。等我给你们办好了身份证明,你们才可公开活动。”赵兴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刘三赶忙千恩万谢地答应下来。他能理解赵兴的谨慎。

宋代虽然没有那种严苛地户籍制,但一大群巨富突然带着大量财宝来到某县。总得有个说法。而刘三他们出海的时候,并没有拿官府发放的纲引。即使有纲引,这么多年他们待在外藩逾期未归,也已触犯了宋朝的法律。万一遭到人举报,他们家产的一半就要归举报人。所以,必须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这一大群人才能安置下来。

赵兴带着几个麻逸人告辞,他摇摇摆摆的走下船来,向林积等人介绍了这几位麻逸人,并把刘三带来的部分货物说成是麻逸人送来的朝贡礼物——当然。赵兴已把数目削减到五分之一。此后,赵兴安排商人们吃下几名西洋人带来的货物。在此期间,刘三带来地人一直躲在船上,等西洋人重新装满了货物。赵兴派出萧氏兄弟给他们引路。

告别时,萧氏兄弟看到赵兴脸上明显的心不在焉神情,请示:“老爷,刘三兄弟该怎么安排,让他们旁晚上岸吗?蒲易安的人管着码头,我们该怎样对他们解释?还有。需要他们潜藏多久,怎么安排他们的生活?”

“我听说,最好地保密者是死人。唯有死人不会泄密”。赵兴冷冰冰的说:“把他们聚齐了,杀了——一个也不留,记住,手脚干净点,千万别让他们跑了一个。”

萧峰兄弟替赵兴做惯了这种事,自然知道具体该怎么动手,不过对几名西洋人。他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老爷。这命令也包括那几名白鬼吗?”

赵兴轻轻摇摇头:“白鬼还有利用价值,我需要把他们所知道的都榨出来——把他们囚禁入城堡山洞。先养起来,给他们纸笔,容许他们记录日记等等……”

萧峰叩头:“老爷放心,我等一定做得手脚干净,只是,杭州府里,还望老爷派个人回去主持!”

刘三带的船队停在日照镇对面的灵山岛上,萧氏兄弟受命后,坐白人的船,领着船队前往赵兴地庄园,而后乘夜将这伙人引入城堡,吩咐让他们在城堡里,等待赵兴把身份证明办好……

等这伙人走后,赵兴想想也觉得不可思议,怎么那些人宁愿放弃一座金山,也要回家当个太平翁。而他们这一次回来,让赵兴打造的南海链条出现断裂,原先建好的那些基地现在无人看管了,若再找人手接手,又得花费一段时间。

刘三这次出状况也让赵兴甚为担忧,他担心自己即使安排下一波人手去守荒岛,会不会他们也干上几年后,自觉挣够了毕生花销,也需要回乡来炫耀自己地财富……当然,在他们炫耀地过程中,必定多多少少涉及到发财的秘密,很可能在一不小心中,把南海的秘密泄露。

下一波人手,派谁去呢?

宋人的乡土观念应该远没明清时代那么强烈,赵兴也曾看到大把的宋国移民,他们都安心待在异域他乡创业,比如越南、高丽、倭国,怎么刘三这群人坐在金山待不住?

“都是钱多闹的”,赵兴思虑了几天,终于得出了这个简单真理。那些在异域他乡创业的人,是因为没挣够钱,觉得回乡无法做安稳地太平富翁,所以他们继续留在当地谋生,而刘三他们财富来地太容易,在短短几年挣到了别人十辈子也挣不到的巨额财富,他们觉得这笔钱子孙后代花已经够用了,再加上还有赵兴这条商贸路子,所以他们才要回国。

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好道理,想必贪官污吏最喜欢这句话,他们巴不得自己境内多几个财富来源不明地暴富人家。而另一句俗语:“富不过三代”,就是贪官们喜爱土财主的注解。

送走刘三后,赵兴这几日一直发愁派谁去接续南洋链条,以及如何维持这个链条的正常运转,可他愁别人不愁,悠闲的王巩王定国找来了,他带着妻妾到赵兴家中游玩,登上碧霞阁,他满意的看着这栋房子,说:“离人的手段果然不凡,哈哈,我到任的时候就跟你说过。希望你帮我建一栋房子,这房子我喜欢,就这个样式。”

王巩上任以来,赵兴还没有跟他细细交谈过,此刻得到机会,他连忙问:“王大人,京城如何?”

王巩神态轻松:“还不就是那事……忘了告诉你,我出京地时候,你老师苏子瞻又遭到攻击了,还是御史赵挺之攻击你老师科举卷子的题目出的不妥。有映射先皇的嫌疑。”

赵兴笑了:“其实,从文字里面揪毛病,哪段文字都不安全,比如赵挺之这个名字就很淫荡。挺之,他挺什么挺,

朝堂之上还要挺之?大不敬,够淫荡。”

王巩王定国面色一变,假装没听见赵兴这话,问:“开春了。离人什么时候帮我建房?”

朝堂上主持朝政的是高太后,赵兴说赵挺之淫荡,是口不择言了。所以王定国要赶紧回避这个话题。

赵兴知道自己冒失了。王巩转移话题,他也顺坡下驴:“王大人,如今密州都作院正在全力制造梨花枪,现时腾不出手来,

等下个月,下个月我先调一些人手,……王大人看好地皮了吗?”

王巩马上提出两三块地方。征询赵兴的意见。一旁。王巩的新夫人黄氏也与程阿珠聊上了,阿珠的衣服多出自赵兴的建议。

这几日闲着无事,他将一些现代流行因素加入到裙装中,让阿珠名下的印染坊试制。今日略有点寒冷,阿珠穿着一身碎花布裙,

比甲是鹿皮夹克,上面缀满亮闪闪地金属铜扣与珍珠贝,显得很耀眼。

黄氏没聊几句就转到阿珠的服饰上,连声问:“妹妹这身衣服是哪里制的,我才从京城来,京城里可没见过这样的款式,妹

妹能将那裁缝介绍给我吗?我也去做一身,官人,好不好?”

王巩哼哼唧唧答应着,他身边地柔云轻轻一拉王巩衣袖,王巩立刻回答:“便如安人的意思!”

柔云曾与王巩去过黄州,程阿珠虽然与她没见过面,但有这份渊源在,阿珠显得很亲切,她简单地回答了黄氏,马上又向柔

云问话:“柔云姊姊,我也给你做一身,这东西是我家作坊做的,皮货出自邓推官,我家里也有股份。不值几个钱的,瞧你,

春天了,还穿的去年的棉衣。”

这话黄氏不爱听,她脸一沉,正准备说几句,但廖小小有眼色,她本是个擅于察言观色地人,立刻接住话题,寒暄上了:“

安人才从京城来呀,啊,久不得京城消息,也不知道京城今年流行什么?”

这话题黄氏最感兴趣,她刚才还因阿珠只关心与柔云交谈,感觉有点气闷,但有廖小小在场圜转,立刻不觉冷落,聊了几句

黄氏才想起:阿珠才是正妻,她与个妾谈个什么?马上,黄氏对廖小小的热情变得冷淡起来……

日暮时分,王巩吃完赵兴的招待餐,领着妻妾上了马车,他地妻妾每人得到了一袋珍珠作为礼物,柔云似乎得到地多一点,

让黄氏愈发气闷。

王巩一行人是乘坐两辆马车来的,而王巩本人没有骑马的习惯,他钻进夫人的车里,与夫人一起查看赵兴送来的礼物。

“这些珍珠,怕没有数百贯,做几个珠钗倒正合适。子瞻兄说离人向来对朋友大方,如今一看,果不其然。我们早该来拜

访了”,王巩感慨说。

黄氏郁郁的说:“只是那位阿珠不知礼仪,只顾与柔云交谈,妾身几次搭话,她都心不在焉……”

王巩讪笑的说:“离人这位正妻出自乡里,原也不知礼仪,可你怎么不跟另一位小妾陈氏多谈谈呢,别人不知,我可知道,

那位陈氏是越国郡主,身份尊贵着呢。”

“呀!”黄氏掩住口,惊问:“有封诰地郡主吗?可这事怎么他们不说呢?”

“不能说”,王巩笑着回答:“离人若是逢人就告诉他是交趾郡驸马,那朝廷还不把他养起来,最多给个闲官以奉养终生?

离人是有大志向地人,岂是一个闲官能满足。所以这事他不会说,但我与苏子瞻交情密切,这事是他悄悄告诉我的。”

黄氏很好奇,她又问:“苏子瞻那个大嘴巴,他知道了,岂不满朝堂都知道了?”

王巩点头:“当然,这事满朝堂要紧地官员都知道,但越国对此装糊涂,他们都容忍自家的郡主做妾,朝堂上怎么承认,这

不是让越国难堪吗?所以,朝堂上也在装糊涂,反正离人也不会逢人便说。”

“呀呀呀,我说那位小妾怎么气质尊贵,原来是一国郡主,看她浑身上下没几件首饰,如今细想起来,偶尔的几件点缀,样

样都精致到了极点,恐怕是越国内造的。”

王巩接着劝解:“知道那群越国歌伎来京表演的事情吗,那就是冲着这位越国小郡主来的。离人一妾尚如此,他那位婢女也

不简单。你平时不喜走街串巷,不知道这位京城十绝、大名鼎鼎的廖小小,也则罢了。但你不知道如今最红的是哪几个曲儿

都是这位廖小小唱出的。人跟你搭话,你还爱理不理。说程氏不通礼节,没准廖小小也在说你不懂礼节呢?”

黄氏既羞且惭,马上想出一个主意:“官人,按理我们也该回请一下离人,不如你郑重请他来府上做客,等他的妻妾来了,

我好向她们陪个礼,也拉拉近乎。”

王巩欣赏的点点头,又说:“密州传闻,程氏与那位小郡主从不出来宴客,倒是那位廖小小姑娘,离人走到哪跟到哪儿。所

以,如果我们搞个家宴,请他全家来怕也请不出那程陈两位,不如多叫几位官员陪同,廖小小是必到的,你向小小姑娘陪个礼

王巩走后不久,一封从京师来的快件传到赵兴府上,这是京城急报,赵兴一拆开信,草草看了几眼,立刻坐不住了,惊呼:

“杭州又发生大旱,饿死人无数,新任知州杨绘被贬,朝廷遣苏轼之杭州!”

摸着脑门想了片刻,赵兴喊来妻妾们商议:“老师要出京做官了,他竟然要去杭州,刚才京里传来消息,他正在找我,想让

我帮忙托送家眷。我有一个想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