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雪视角 > 第17章 八个指标

雪视角 第17章 八个指标

作者:离月上雪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1 18:13: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本章我们要重点来分析一下《一本书看透价值投资》里推荐的几个选股指标。

第一、现金收入比。

第二、净资产收益率。

第三、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

第四、总资产周转率。

第五、季度收入增长率。

第六、商誉净资产比。

第七、毛利率。

第八、研发支出。

没学过财务的小伙伴不要被这八个指标吓到,因为这八个指标里的四个我们之前已经直接或变相给大家介绍过了,这四个指标就是:现金收入比、净资产收益率、季度收入增长率和毛利率。

大家不要看到净资产收益率又不认识了,它就是ROE,就是跟我们投资者关系最密切的那个指标。

这章我们再来复习一遍之前学过的筛选千里马的六维评价标准:

1、净资产收益率(ROE)——衡量一家公司有多能为股东赚钱。

2、资产负债率——衡量一家公司债务风险究竟多大。

3、毛利率——衡量一家公司自己多能赚钱。

4、主营业务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衡量一家公司究竟是向好的方向发展还是往坏的方向发展。

5、经营性现金流——衡量一家公司是否能靠自身产品和业务回血。

6、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衡量一家公司是否会因为短期还不上债而关门歇业。

之所以要复习,就是得看看作者介绍的这七大选股指标有没有值得纳入我们原先的评价体系的。

1、现金收入比。

作者认为:

“话语权强的公司在会计上确认的销售收入,应该能够与从客户那里收到的现金相匹配,甚至会有人提前预付款。

也就是说,好公司的现金收入比等于甚至大于100%。

这个指标的分子(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来自现金流量表,分母来自利润表(销售收入),在公司对外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中都能找到。

在投资和研究的时候,有了现金收入比,基本上可以把大部分有财务造假和粉饰嫌疑的公司给排除了。”

我们六维评价标准里关于现金的那条是经营性现金流,作者只不过用这个指标除以公司收入,然后找那个除出来的商大于100%的公司。

也就是说作者在选股的时候不仅要公司账面上的现金流充裕,还要求现金流要充裕到大于总收入,就相当于一个卖烧饼的大妈,由于烧饼做得太好吃,所以她不仅每卖一个烧饼都能够赚回来钱,从来不允许客户赊账,而且由于她的烧饼实在太抢手,所以客户都怕明天抢不到而提前给她钱预定烧饼,甚至有些明年一整年的烧饼钱都给这个大妈先付了。

能有这种超前吸金能力的烧饼大妈生意自然红火,店铺肯定是好店铺,而且财务上根本不需要造假,钱都赚不过来了还造什么假?

之前有些小伙伴会担心,觉得自己不是财务出身,就算会算指标也不能分辨公司给出的财务报表有没有造假,如果财报都是假的,他们用算出来的指标选股就没有意义了。

其实大可不必担心。

第一,现金流好的公司(就是那种账上趴着一堆钱的公司)根本没必要造假,造假的公司都是钱回不来,才想办法虚构收入虚构利润,现金这玩意儿是实打实的,有多少存款人家一查你银行账户就懂了,你撒谎你也撒不起来,这就是上雪为何跟大家一直强调选长期投资的企业要看现金流的原因。

第二,现金收入比确实能够在现金流的基础上帮我们筛选出更好的公司,就比如同样都是烧饼店,大妈A只能卖一天烧饼赚一天的钱,大妈B却能一直得到客户提前塞的钱,客户就是怕钱给晚了预定不上她的烧饼,所以大妈B的存款其实大于她现在的收入,这也说明了大妈B比大妈A生意更好,做的烧饼也肯定更好吃。

第三,如果我们本身选的就是大市值股票,龙头白马,公募基金重仓股,根本就不需要担心因为自己看不懂财报而进了坑,我们看不懂财报不要紧,市场上能看得懂财报的人多的是,那些基金经理和他们身后的投研团队天天就在干这事儿,甚至这些白马公司的竞争对手也会雇人去研究它的财报,蹲它的工厂看看往来车辆是不是能够与出货量匹配,总之但凡这些大蓝筹公司财报有一点猫腻,立马会被人揪出来然后推上新闻头条,不需要我们做啥技术活,我们要做的就是拿出一点耐心,动手查一下指标。

对于现金收入比这个指标,上雪认为可以有助于我们优中选优。

比如当我们资金不足,用六维评价标准选出来的股票有很多只,最终不懂投哪个时,就可以用现金收入比代替经营性现金流,只投现金收入比大于100%的公司。

2、净资产收益率。

关于净资产收益率ROE,作者是这么认为的: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

净资产收益率越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

当然,这种暴利是没法持续的,所以算年化收益率的意义不大。对于很多公司,我们要看持续盈利能力。

在做投资的时候,我会选那些净资产收益率过去五年一直在15%以上的公司。

净资产收益率高的公司很多,好公司和普通公司的区别在于:好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会长时间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

这个观点基本与我们之前的六维评价标准一致,而且15%以上这个指标已经算比较低了,可以选出来几十家公司,如果大家资金有限,直接投ROE长年平均值超过20%的公司即可。

3、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

作者认为:

“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体现了公司的盈利能力。这两个指标的数值越大,表明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

净资产收益率是从资本的角度去看盈利能力的强弱,而这个指标是从人的角度去分析公司盈利能力的强弱。

私募行业有个不成文的规矩,管理的资金每增加一个亿,相应会多招一个研究员。私募的管理费一般是1%,换句话说,私募公司每多一个亿的资金,就多了100万元的管理费收入,所以人均创收大致为100万元,而人均创利是多少则要看业绩好不好,以及分成比例是多少。

在做投资的时候,我会选那些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都很高的公司。

多少算高?其实没有绝对数字,需要与行业内的其他上市公司做比较才能看出来。不过有个简单的筛选法则:现在沿海地区普通工人的年收入为6万~7万元,所以人均创利在10万元以上,同时人均创收在100万元以上的公司应该算是比较好的。

比如,杭州某安防视频监控行业的领军企业,根据公司公告,2016年的收入为320亿元,净利润为74亿元。截至2016年年底公司共有员工20013人,人均创收是160万元,人均创利是37万元,是盈利能力非常强的企业。”

这个指标这么分析是没错,但上雪觉得选股的时候不太有必要采纳,因为其实其他指标,比如毛利率、ROE、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的差值就已经可以帮我们筛选出产品赚钱能力强,为股东赚钱能力强且一直都在提升管理效率的公司了。

我们投资的目的就是让一家公司给我们赚钱。

只要这家公司赚钱能力足够强,我们根本不需要管它雇佣了多少人,也不需要考虑人均创收到底是多少。

换句话说,如果一家企业每年的ROE都在20%以上,它人均创收低于5万上雪认为影响也不大,说不定它这行就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就需要这么多人,如果都选人均创收高的,那选出来的行业会比较局限,不是金融、科技就是互联网,没啥意思。

后续论点见下章。

重要提示:文中提及的所有公司仅用于案例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