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雪视角 > 第36章 收藏品种

雪视角 第36章 收藏品种

作者:离月上雪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1 18:13: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本章接上回分析。

上雪发现巴菲特在他很早期的投资生涯中,就已经表现出了重仓持有自己看中的股票这个偏好。

比如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喜欢捡烟蒂,但是格雷厄姆也怕在烟蒂中捡到雷,于是他的每一笔投资金额都不大,把风险尽可能分散,巴菲特觉得这样没必要,他觉得与其研究那么多公司每一个公司都只敢买一点,那人生还有什么乐趣?

所以他只研究少数公司,看好了,就重仓持有。

再比如格雷厄姆喜欢做的稳赚不赔的套利投资巴菲特也看不上。

有年美国可可豆的价格飞涨,然后某家公司想出售大量的可可豆套现,换取公司A的股权。

这个是一个很好的套利机会。

格雷厄姆只需要在市场上先买入公司A的股票,然后用股票去换可可豆,在这笔交换中,格雷厄姆设定了一个每股2美元的利润空间。

当然,为了防止可可豆买过来以后未来价格下跌,格雷厄姆还在期货市场上卖出了可可豆期货,锁定了收益。

这么一买一卖,格雷厄姆每股可以确定性赚走一美元。

巴菲特当然也知道这么玩可以赚确定性的钱,但他又觉得钱太少了没意思,他有更高明的策略。

巴菲特认为,既然市场上可可豆的价格在飞涨,公司A拿股票换了可可豆以后,未来的市场价值肯定更高,卖出可可豆获得的利润肯定更多,或者说会有更多人等可可豆价格上涨后再卖掉公司A的股票,所以公司A的股票价格在未来一定也是往上涨的,况且以后管理层回收股票,市场上流通总股本少了,股东权益也是增加的。

巴菲特想到这里决定直接跟公司A的管理层抢股票,当然,巴菲特也怕未来可可豆的价格会突然下跌,所以他也在期货市场上做期货来保护自己。

如果安格雷厄姆的计划,巴菲特原本只能赚444美元,但现在他赚了13000美元,接近3倍。

这两个例子其实都说明了巴菲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其实巴菲特并不是不屑赚格雷厄姆那种确定性的钱,只不过是他自己的水平已经高到即使放开手脚去赚大钱,胜率也依旧非常大,非常确定。

巴菲特小时候喜欢去赌马,赌得多了就悟出了很多心得。

比如他知道赌马其实就是利用人们的贪婪心里,赢了还想赢,输了想回本,不把钱都赔光是不会离场的。

比如巴菲特长期观察马场里的马,对于每匹马赢过多少场比赛,胜率如何了如指掌,可以说从那个时候开始,巴菲特就已经很关注“胜率”这个指标了。

如果他判断一向投资胜率非常大,那么他就会下重注。

也只有敢于在市场里对于好的公司下重注,我们才有可能跑赢指数。

如果我们买的股票太多太杂,以为自己英明神武,最后过了一年发现收益率跟沪深300也差不多,那就很尴尬,就跟那些从来没学过金融,就是无脑定投指数的投资者收益率也差不多,而且很可能我们那么一通自以为是的“骚操作”下来最后还跑不赢人家投资小白,毕竟研究多了就容易手贱,就容易频繁进出市场,也就是上雪经常说的——拿不住。

上雪有个朋友,真的是金融小白一个,市场上大多数公司好跟不好完全不会看,也不熟悉任何一个财务指标,更不会研究公司基本面,宏观微观经济学也是一窍不通,连基金里的股票持仓都不知道在哪里找。

上雪的这个朋友大概两年多前问上雪如何投资,我思索了一下,认为这样的人买个股是肯定拿不住的,各类行业基金也肯定是不会判断的,于是我让她去定投宽基指数,毕竟市场上80%的看上去学历很牛的基金经理,业绩其实都跑不赢指数。

上雪这个朋友本来就是小白,所以作为一个小白能打败80%的专业基金经理,上雪认为已经够够的了,至少对得起她的水平。

结果上个月她给上雪看了收益,过去两年各项定投的年化收益率在8%-11%左右,她挺开心的,因为就是无脑定投,这个收益率其实跑赢了市场上90%的投资者,毕竟今年核心资产的回撤有多大大家也应该知道,2021年不亏钱就已经是万幸了。

当然,尽管她拿到了8%-10%的年化收益,基金下面的成分股也还是一个不会看,上雪觉得这样挺好,这个朋友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品质,就是自己不懂,就相信方法,从来不觉得自己比方法聪明,既然没有那个水平,就无脑定投,拿个指数平均收益,也没有任何毛病。

当然,看《雪视角》的读者看到后面不要选择这种无脑定投的模式,基金定投要在左侧开始,如果一直一直这么不择时定投,定投十年沪深300收益率还不如买国债。

定投是有门道有学问的,很多《指数基金》类书籍都没讲清楚,容易误导大家以为只要一直一直投一个指数就肯定可以赚钱。

这句话其实要更正一下,一直一直定投一个指数肯定可以拿到市场平均收益,但是这个平均收益能不能比国债高,那就不一定了,并不是期限越长收益越高的,回头《雪视角》在说完股票后会直接开一个基金投资的板块,把内容掰开揉碎给大家说,基金买的好,其实跟重仓个股的收益也差不了多少,有时候市场里还会出现买股票不赚钱,买基金反而赚钱的奇葩现象。

但无论赚不赚钱,能不能持续稳定地赚钱,关键凭的还是脑子里的知识。

我们现在说回巴菲特。

巴菲特有很多与数字有关系的癖好。

比如他专门拿小本记录穿梭的汽车号牌。

无聊的时候,他就开始统计汽车号牌上数字和字母出现的频率。

巴菲特最后还自信的说,如果某天有银行被抢了,他大概能凭借这些记录帮警方破案。

巴菲特还喜欢收集各种瓶盖,他还把收集而来的瓶盖进行统计,通过分类他能得出哪些饮料在哪些区域更畅销的结论。

巴菲特持有一些股票十几年都不卖,而且还越买越多,上雪认为其实跟他喜欢收藏有关系。

甚至在看《滚雪球》这本书的时候,上雪觉得很多时候巴菲特买股票不是为了卖出的,他根本就是买来收藏的,小时候他收集的是瓶盖,长大了收藏的是世界上优秀公司的股票。

这个爱好想想就很逆天,上雪猜测很多时候巴菲特打开他的前十大重仓股,应该很少去看市值,而是去看股数,股数如果不够多,他就会皱眉,想着,“不行,这个公司好了,如果股价便宜下来的话,我一定要再买一点。”

这对我们投资者未尝不是一种启示,如果我们把闲散资金用来收藏世界上优秀公司的股票,把这些公司当作收藏品而不是炒作工具,我们肯定可以长期持有,享受公司长期增值带来的复利。

后续论点见下章。

重要提示:文中提及的所有公司仅用于案例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