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昏君自救记 > 第110章 明英宗2

昏君自救记 第110章 明英宗2

作者:慕容红苓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7 19:09:57 来源:小说旗

发现了皇帝难为之后的朱祁镇也并没有后路可退,自古华山一条道,只能拼了。

对于朝臣心中的疑虑,太后其实也是有的。她也想知道十一岁的皇帝到底是如何写出这份条陈来的。

朱祁镇清咳两声,压住了自己久违的紧张,然后条理清晰地开始解释。

“自大明立国以来,海寇和倭人联合,在东南作乱,是以太、祖设下了‘禁海令’,至成祖时……”

洋洋洒洒一番话说完,他也顾不上众人的惊诧,从内侍手中接过了茶盏,一饮而尽。

话说多了,嗓子干啊!

太后和朝臣们如出一辙的表情算是让朱祁镇满意了,别拿朕当孩子了,都十一岁了,真心不想再继续地被当成不懂事儿的了。

装嫩也是很费力气的,很累的,好伐!

太后一脸地欣慰,朝臣们一脸的敬佩。

然并卵!

该怎么做,大家继续怎么做,尽管条陈被内阁拿走了,并且执行了,不过皇帝继续当自己的稚子,朱祁镇总算是明白了。

所以他得继续成为稚子,继续地当个傀儡,等到太后驾崩,老臣退位,才是自己的朝堂。

朱祁镇的第一次试探之旅,结束。

正统五年,“三杨”之一的杨荣请准回乡展扫先墓,事毕返京,途经杭州武林病卒,年七十。

长孙杨泰侍侧含殓,护行内侍阮江讣告京师,朱祁镇恸悼,辍朝视一日,赠封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文敏,派礼部尚书胡濙谕祭,命阮江护丧回葬故土。

“三杨”成“两杨”,王振逐渐地开始掌权。这也是朱祁镇的无奈之举,没法子之下,只能利用外力来达成自己的目的了。

至于王振是否坐大,是否威胁皇权,他也顾不上了(才没有)。

对于孙儿的作为,张太后似乎一副痛心疾首之态,可是朝政仍旧掌握在她和“二杨”手中。

朱祁镇能说些什么?总觉得自己是个孩子,不大靠谱,他除了呵呵哒之外,都懒得吐槽了。

正统七年,朱祁镇的妻子人选经过重重选拔,终于决定了下来,海州钱氏,比朱祁镇年长一岁。

她的曾祖父钱整,是成祖朱棣做燕王时的老部下,任燕山护卫副千户,一直对成祖忠心耿耿。祖父钱通官至金吾右卫指挥使,父亲钱贵继承了祖传的武职,多次随明成祖、明宣宗北征,凭借战功升至都指挥佥事(正四品)。

说起来也算是官宦世家了,也不算寒酸了,是不是?

只能说各人的标准不同,钱氏的出身在正儿八经的高门大户眼里,就是寒门出身。

不过既然是太皇太后定下来的人选,别人也无权置喙。

正统七年五月初三,英国公张辅为正使,少师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为副使,持节至钱府行纳采问名之礼;

五月初七,成国公朱勇为正使,少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杨溥、吏部尚书郭剌为副使,持节再至钱府行纳吉纳徽告期礼;

五月十九日,英国公张辅为正使,少师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户部尚书王佐为副使,率领仪仗大乐和放置着皇后册宝的龙亭以及文武百官,再至钱府行发册奉迎礼。

大明朝第一次帝后初婚礼于正统七年举办完毕,此之前的皇帝们早在即帝位之前就已经完成了终身大事,册后只不过是登基以后过过场面而已。

所以,这次皇帝大婚的场面十分盛大,朱祁镇迎来了自己的皇后。

至于平民女周氏,还是继续做她的民女好了。据说生了朱见深的贵妃周氏是皇帝狩猎时,从百姓家里直接带回宫里去的……

至于继承人,果真钱氏生不下来,总会有别人的,过到钱氏名下就好了。

朱祁镇打算的很好,不过事实不按着他设想的来啊。

成婚半载,钱氏竟然怀孕了,这简直就是什么?

反正皇宫内外,一片沸腾。

太皇太后张氏在一脸的欣慰中谢世。

正统七年十月,太皇太后谢世。能看到钱氏有孕,这位也是欣慰的。有遗诏勉诸大臣辅佐皇帝笃行仁政,语甚诚恳,与仁宗合葬献陵。

朱祁镇觉得天空似乎明朗了许多。

“瓦剌人贪图朝廷赏赍,入贡人数超过五十人的规定,骤增至二千余人,在同供亿之费竟至三十余万,屡加敕责而仍不加约束。

其使臣所过又多杀掠,邀索财物不成,便动辄挑起衅端。正统七年(1442)春,英宗以贡使太多,限只许三百人入关。

冬十月,至大同之使臣仍有二千余人,旬日之后又来百余,英宗下诏姑且接纳之。其使臣暗中以马易弓者,不可胜计。”

“欺人太甚,瓦剌人狼子野心,朕总要收拾了他们不可!”

皇帝大发雷霆,不过并不是在朝堂,而是在书房。不过身边陪伴皇帝的已然不是王振了,而是另一位宦官曹吉祥。

王振被诛,究其原因么,就是偷偷地毁了一块儿碑,不过被皇帝给抓了个正着(早就在这儿等着你了)。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预防宦官专权,危害国家,专门制造了一块儿碑文,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八个大字,来提醒和限制官宦的权力。

太皇太后去世,王振认为皇帝信任倚重自己,之前的那点谨慎都丢到了脑后,然后偷偷儿地去毁碑。

不料被“英明神武,料事如神”的皇帝给抓了个正着。

王振血溅当场,伏诛!

王振被诛,杨士奇等人欣慰不已,皇帝远小人,亲贤臣,明君所为。

这种夸赞在朱祁镇看来,一文不值。不过为了一个好名声,他还不得不咬牙谦逊两句,真是胃疼!

亲政之后的朱祁镇总算是能做点什么了,经过了王振的搅和之后,朝臣们对于皇帝的要求也降低了不少,似乎只要他不乱来,不重用宦官,一切都是他说了算。

朱祁镇对于这种情况,还算比较满意。

皇帝越级提拔了于谦为兵部尚书,大肆地修武备,招募练兵,其用心一目了然。西北之患!

原兵部尚书邝(kuang)野五十八岁,也不算年轻了,入内阁。

驸马都尉井源驻守大同。井源战功卓著,能征善战!

正统八年,翰林院侍讲刘球应诏陈十事,这位一下子也成为了皇帝眼中的红人,逐渐取代四辅臣的地位。

朱祁镇发现,做一个好皇帝远比做一个独断专行的坏蛋皇帝要难上许多。

尽管自己提拔了许多人,也渐渐地冷落了许多人,可是和朝臣的对抗一直都存在,都是周而复始地在重复那些步骤。

时间久了,他也觉得厌烦啊!

正统八年八月,朱祁镇的嫡女降生,钱氏的第一胎是个女儿,让人未免失望的同时很多人也松了口气。

只要不是嫡长子就行,说不定其他人还有机会。

尽管是个女儿,朱祁镇的心情还不错,只要钱氏能生,儿子总会有的。

钱氏为人谦逊谨慎,朱祁镇还算满意。后宫还算安稳,也不怕太后出来作妖,朱祁镇也乐得孝顺孙太后,子孝母慈,大家一起演好这场戏。

至于他的弟弟,朱祁钰,两人的关系渐渐地淡了下来,毕竟皇帝忙,也没多少的空余时间,“不知不觉间”两人就越走越远了。

朱祁镇的心思复杂,远了也好。

朱祁钰为郕(cheng,二声)王,做个闲散王爷倒也好。至少现在的朱祁钰是没有野心的。

所以,朱祁镇对于这个弟弟还是很放心的。

正统九年,多灾多难的一年,苏州府风雨暴至,平地水溢数尺。太湖水高一、二丈,沿湖人畜庐舍无存,渔舟漂没凡尽。松江大风雨,湖海涨涌,近海居民有全村漂没者。宜兴大风拔木,水溢漂没千余家。十二月,松江府又降大雪,连续七昼夜,积一、二丈,居民不得出入。

镇守陕西右都御史陈镒奏:陕西州县数月不雨,麦米俱伤。民之弱者鬻男女,强者肆劫掠。

说白了,就是南方大雨,北方大旱,日子简直没法过。

开仓赈灾,施药散粥,减免税赋,朱祁镇忙了个昏天暗地。

正统九年三月十四日杨士奇卒,年八十。赠太师,谥文贞。

“两杨”只剩下一个了。可惜对于皇帝来说,他们早就不是障碍了。

皇帝也没有什么高兴或者不高兴,反正没了杨士奇,还有其他人,总归不会让自己随心所欲就是了。

“正统十年也先侵略哈密,围其城,杀其头目,虏掠人口。瓦剌破三卫,胁朝鲜,边将知其必为大患,奏报朝廷,上怒而击之。”

瓦剌人越发地没有节制了,朱祁镇觉得自己也做好准备了,一方面加紧修长城,另一方面,准备出兵西北了。

至于亲征,朱祁镇呵呵了,亲征毛线,他绝对是走不出北京城的。

这一点,所有人保证!(群臣的自豪脸)

正统十年,始定京城九门各门名称。分别为崇文、宣武、朝阳、东直、正阳、阜成、西直、安定、德胜。

皇后钱氏又传来了喜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