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 第232章 静观其变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第232章 静观其变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4:4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康洁公司的几位高管原以为自己很精明,没想到昌达集团这两位谈判对手一点也不含糊,经过几番对话,关云天和老丁就识破了他们的伎俩。

面对关云天的追问,康洁公司老总只得悻悻地说:“关总,我们的情况跟你猜测的差不多,如果你们真想重组,价格问题可以商量。”显然,他们收回了此前说过的话。

关云天跟老丁交换了眼神,“你们实打实地报个价,究竟不低于多少钱可以成交?”

“最低八亿,少了这个价,就不要谈了。”

“你们在多长时间内,能把债务处理干净?”

“最短一个月,最长三个月,可以把债权债务清理干净。”

关云天若有所思地说:“好吧,谈判就到这里,我们需要跟管理层的其他同事做一番研究,你们回去也需要考虑债权债务的处理措施,等双方认为时机成熟了,咱们再联系。”

送走了康洁公司的谈判代表,时间已经不早了,因为连续跟三家公司进行谈判,精力保持高度集中,考虑到老丁年近六旬,高强度的连续工作怕他身体吃不消,关云天让他休息几天。

第二天上午八点过,老丁推门进入关云天办公室,“是不是该把谈判情况做个归纳总结?”没等坐下,老丁进门便问。

“不着急,我想让你休息两天再说。”

“休息什么呀,又不是多累,睡一晚上就好了。上市问题已经拖了一年多,是该有结果的时候了,既然决定走借壳上市之路,现在又跟三家壳公司进行了深入交谈,相互知道了各自的底牌,那就应该把事情早点定下来。”老丁对工作真是兢兢业业。

“好,你先坐下,我给你沏杯茶。”

“你别忙乎了,我自己来。”

端着茶杯回到沙发上,老丁问道:“总体而言,你对这三家公司印象怎么样?”

“印象嘛,看你指的哪方面,毕竟是ST公司,业绩自然乏善可陈,他们三家都有各自的目的。要说几位高管的为人,不愧是上市公司领导,他们考虑问题都很全面。”关云天道。

“下一步重组,你倾向于选择那家公司?”

“如果只考虑重组过程的易难程度,最后这家康洁公司起码从表面上看,是最合适的重组对象,但他们在暗地里究竟有多少债权债务,我认为外人很难摸透。要是考虑原公司的遗留因素,我觉得那家新锐药业公司比较好。”

“也就是说隆昌建材公司出局了?”

“还不能说出局,这只是我的个人倾向,我认为在作出最终决定前,最好对每家公司进行仔细分析,选择一家对昌达集团最有利的公司进行重组。”

“在局外人看来,三家公司其实各有特点,但只有适合昌达集团的,对咱们来说才是最好的。”老丁道。

“先说新锐药业公司,他们要求重组后,在新公司保留一定的话语权,为了把先前的药品做起来,这样的愿望可以理解,如果他们原来生产的药品确实能治病,有市场,再投资进行广告宣传,甚至扩大产能,又未尝不可?毕竟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应该拒绝好产品。”关云天道。

“但那必须经过充分论证,详细调研,证明其疗效后,才能确定是否有继续投资的必

(本章未完,请翻页)

要。”

“再说主业为室内装饰建材的隆昌公司,他们的经营理念是一味地做大规模,不顾产品在市场的影响力,这是一种鲁莽的经营管理行为,他们还想在未来的新公司有一席之地,如果不摒弃那些不良理念,我看他们的愿望很难如愿。”

“要不就干脆让隆昌建材公司出局,把它排除在咱们的考虑范围之外?”老丁建议道。

“最后这家康洁公司,他们倒很坦率,就是想把壳公司卖掉,然后拿钱走人,但这其中谁知道有多大的债务陷阱?在没有弄清楚确切情况之前,我不主张贸然行事,如果惹上法律纠纷,那就太不值得了。”

“如此说来,事情倒很简单,把隆昌建材和康洁公司排除在外,只剩下新锐药业,直接跟新锐药业公司合作就是了。”

关云天想了想,“这只是根据这次谈判的总体印象,对三家企业得出的结论,先不要声张,上市这件事既然已经等了一年多,就不在乎再等三五个星期,这期间咱们按兵不动,静观其变,看看那三家企业有什么动作。”

“从目前情况看,新锐药业给人留下的印象最好,不过在等待过程中,要是康洁公司完成了债务清理,咱们将作何应对?如果隆昌建材主动上门寻求合作,又将如何答复?”老丁考虑了多种可能。

“虽然对新锐药业印象不错,但咱们并没有给他们任何承诺,也没有完全排除另外两家企业,这段时间不管谁主动和你联系,先听对方怎么说,然后该怎么谈就怎么谈,咱们的原则不变。”关云天道。

“好,那就看对方有什么动作。”

回过头来,利用这两三个星期的间隙,关云天跟老丁正好筹措重组需要的资金,因为无论跟哪家公司进行重组,购买对方出让的股权,终究都需要花钱。

“在短期内,整个集团公司能够集中多少资金?”关云天问老丁。

“因为要确保轮胎和炼油石化分公司的流动资金需求,集团公司这边,短期内能集中的资金,大概只有三亿。”老丁道。

“作为参考,康洁公司的全部股权出让价不低于八亿,新锐药业和隆昌建材跟康洁公司的规模差不多大小,即使只出让他们全部股权的百分之六十,需要的资金也不会低于六个亿,现在只能集中三个亿,重组资金至少还差一半。”关云天道。

“关总,昌达地产公司那边,应该也可以回笼部分资金吧?”

“说实话,要不是因为垫付华源市旧城改造的部分资金,这三个亿完全可以从昌达地产公司拿出来,现在嘛,地产公司这边我估计最多只能集中一个亿。”

“即使这样,也还差两亿资金,要不让咱们的民间融资平台想想办法?”老丁建议道。

“嗯,这倒是个办法,我问问老常。”关云天顺手抓起桌上的电话,拨了一个号码,“大哥,我是关云天,现在忙不忙?”

“别管我忙不忙,有事你请讲。”

“是这样,最近集团公司这边要对外重组一家上市公司,需要一笔资金,集团公司财务部和昌达地产公司凑了一下,把所有能够动用的资金集中起来,现在还差三亿,我想问问你们昌达担保公司那边,短期内能抽出多少资金?”

“短期内只能抽出一个亿,因为就在半个月前,

(本章未完,请翻页)

平台向外放出了三亿资金,期限是半年时间,你要是早打招呼,我不做那笔业务就好了。”老常觉得有些遗憾。

“哦,没关系,能抽出一个亿也不错,你把这一亿资金留着,估计一个月之内有用。”

挂断电话,关云天好像在思考什么,老丁问道:“集团公司和地产公司能集中四亿资金,还差两亿就够了,刚才你怎么告诉老常还差三亿?”

“以康洁公司的报价作参考,即使新锐或隆昌建材向昌达集团出让百分之六十的股权,也需要六点四亿资金,我估计还有手续费、过户费、更名费等等,这些乱七八糟的费用加在一起,咱们准备七亿资金都不算多。”最为企业掌门人,关云天考虑问题确实全面。

老丁反倒有点不好意思,“是啊,我把各种费用忽略了,那些杂费加起来确实不少。”

“加上担保平台这一亿资金,现在还差两亿,这样吧,差的这两亿资金我来想办法,你专注于跟那三家公司接触。”

以前遇到短期借款,一般情况下关云天首先想到的是老孙的农商银行,自从上次因为昌达地产公司融资,看见老孙态度消极,关云天便对老孙产生了距离感,他认为老孙这人目光短浅,思想守旧,对新事物始终存在抵触情绪。

关云天拨通了农行刘行长的电话,告知对方他将登门拜访。

半个小时后,关云天进入农行大楼,径直来到刘行长办公室门口,因为是老朋友,事先又打过招呼,没有敲门便推门而入。

“你这大忙人,这半年又在忙些啥?”刘行长抬头问道。

“两件事,第一,参与市里的旧城改造项目,第二,昌达集团张罗了一年多的上市计划,估计就要实现了。”关云天在刘行长对面的单人沙发坐了下来。

“了不得啊!你真是个闲不住的人。市里的旧城改造是大事,昌达集团上市,更是企业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可喜可贺!”刘行长起身,从自动饮水机里给关云天接了一杯白开水。

“无论闲着,还是忙碌,不管怎么过,每天都是二十四小时,为啥要闲着呢?哈哈哈!”关云天跟刘行长的关系,已经从一般朋友发展成为至交,相互交流早已变得非常轻松。

“你这工作劲头和开拓精神,实在令人佩服,无论国营单位,还是私营企业,几乎没见到哪个老板像你这样勇于进取。”刘行长发自内心地说。

“嗨,别看我这么努力,没有你们的帮助,我啥也做不成。”

“金融机构支持的企业多了,除了管理能力的差距,有些人根本就没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关键还是你自身的勤奋和努力。再说,企业上市了,以后就用不着我们支持了。”刘行长道。

“你可别这样说,到任何时候,企业都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即使上市以后,也只是多了一条融资渠道,并不意味着可以脱离银行支持。这不,我今天就是向你求援来了。”关云天道。

“我就觉得没有事你不会到我这里浪费时间,什么情况?说说看。”

关云天把借壳上市的情况向刘行长作了通报,“现在已经谈的差不多了,估计月底就会有结果。”

刘行长提醒道:“借壳上市倒是一条捷径,据说里面也有陷阱,你们可得打探清楚哦!”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