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 第664章 奉若上宾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第664章 奉若上宾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4:4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也许觉得不受约束,或者知音难觅,反正两人聊得很投机,史晓东打开了从未开启的话匣子,说了很多话,谈了自己对医药行业的见解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但他毕竟是毕业于985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又有十来年的社会经验,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所以从始至终,尽管他说了许多,但没有一句是恼骚话,从中看不出他对健华医药研究院领导班子的任何不满情绪。

该说的话没少说,不该说的话一句也没说,第一次跟关云天面谈,史晓东的分寸把握的很好。

关云天认真地听着,并不时插话,赞赏对方的见解,除此之外,也不涉及其他话题。

当天晚上,由关云天做东,叶佳怡和童伟作陪,他们把这当做给史晓东单独接风的仪式,虽然史晓东对酒文化并不热衷,但这样的举措还是让他很感动,毕竟他只是健华医药研究院的一个普通项目负责人,在单位没人拿他太当回事儿,而昌达集团却把他奉若上宾,这样的反差让他颇为感慨。

在席间交谈中,当知道三位主人的学历履历后,史晓东谦卑起来,“想不到昌达集团藏龙卧虎,在三位领导面前,我只能算是个学生。”

“史工太谦虚了,你是制药领域的专家,虽然昌达集团涉足医药领域也有四五年时间,但我们还是外行,希望得到你的指点。”叶佳怡道。

“不敢冒充专家,只不过学的是这个专业,从业时间稍微长一点,哪能跟你们比呀!倒是三位领导,关总是九十年代初的大学毕业生,叶总是留学大洋彼岸名牌大学的MBA,童博士完全可以做我的老师,在今后的合作过程中,还希望从你们这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在社交场合,史晓东也很会说话。

以后的几天,史晓东跟叶佳怡和童伟做了技术对接,根据设计部门的要求,提供了需要的技术软件清单,史晓东也草拟了工业化试验的初步方案。

双方商定,叶佳怡是YHM工业化试验的项目主管,童博士为技术顾问,史晓东作为技术负责人,在项目正式实施后,需要长时间在昌达集团工作。

“史工要有思想准备,YHM工业化试验预计需要一年半至两年时间,这期间你的工作岗位恐怕主要在这里,这次回去后,最好跟家人和单位把情况交代清楚。”叶佳怡道。

“请叶总放心,既然健华医药研究院同意跟昌达集团合作开展YHM工业化试验项目,我作为该项目的小试负责人,单位应该不会在这方面设置什么障碍。至于家庭,我会解释清楚,他们也会理解,毕竟这是我的工作嘛。”

回到单位后,按照计划进度安排,史晓东及时向昌达集团提供了YHM小试成果的详细资料,设计部门为了稳妥,建议先根据其中的技术参数,在小试基础上做一套放大十倍的小型装置,在这套装置上取得的数据,才能用于工业化试验的基础设计。

史晓东对设计部门的建议颇有微词,他认为小试做的很扎实,在此基础上建设工业化试验装置没啥问题。技术顾问童博士提醒他,实验室工作做的再扎实,只能说明工艺路线可行,并不代表技术参数跟工业化试验条件相符,为了稳妥起见,最好做一个放大实验,一方面可以验证小试的结论,另外,在放大实验中取得的数据,更接近于生产实际。

童伟的建议,当然代表了昌达集团的意见,史晓东只能答应下来,但需要他设计一套放大实验方案,并尽快提出需要采购的物品清单。

(本章未完,请翻页)

放大实验在昌达集团进行,从试验装置的安装调试和试验过程,均由史晓东主持,双方同时派人参与。

十天以后,史晓东带着三名助手进驻昌达集团,开始着手放大实验的准备工作。

在昌达集团工作期间,后勤部门给史晓东一行提供了两套食宿方案供他们选择,一套方案是在公司的职工宿舍居住,在职工食堂免费就餐;另一套方案是进城住公寓,公司提供一辆小车,作为他们上下班的代步工具。

四人商量后问道:“可不可以在城里居住,在职工食堂就餐?另外,我们四个都没有驾照。”

“这个......,”后勤部门工作人员有点为难,因为领导没有作出这种安排,“这个情况,我得问问公司领导。”

听完汇报,叶佳怡指示后勤部门,只要有利于试验工作,客人们的这些要求都可以满足,不会开车没关系,集团公司可以派一辆车,并配备一名司机,专门接送他们上下班。

一日三餐,职工食堂为史晓东等人提供标准的客饭,上下班专车接送,虽然在外工作,他们在这里生活的很惬意,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工作之余,助手们免不了问道:“史工,你也不打听一下,咱们到这里是为健华医药研究院工作,却享受对方提供的高档次生活服务,最后会按什么标准收费?可别拿回单位报不了就麻烦了。”

“咱们是健华医药研究院的职工,在这里当然是为单位工作,昌达集团是东道主,食宿应该由他们负责,但协议中既没有规定具体标准,也没有规定由谁买单。”

“从道理上讲,咱们几个到这里工作,是为了完成合作协议中规定的属于健华医药研究院的任务,东道主可以为咱们提供食宿和交通便利,但费用应该自理。我们觉得如果你跟他们的领导见面的话,还是问清楚为好。”

放大实验装置安装完成以后,在开始试验之前,史晓东跟叶佳怡商量,他和三名助手想回趟家。

“可以,你们在这里已经工作一个来月了,应该回家看看。”

“可是叶总,我们这段时间在这里的食宿费用怎么处理呢?”

叶佳怡有点莫名其妙,“你这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我们四个这段时间的食宿费用,你们准备按什么标准收费?”

“什么标准收费?你都把我搞糊涂了,我们也没说要收费呀!你怎么会有这些想法?”

“不收费呀!我们还担心收费超过标准,拿回单位报不了。”

“看你说的,昌达集团不是开酒店饭店的,收什么费呀?再说,你们因为合作项目到这里工作,我们不会那么斤斤计较。”

“但是,我们出差是有补助的,如果你们不收费,那就是无凭无据,单位凭什么给补助呢?”史晓东倒很实在。

叶佳怡笑了笑,她两手一摊,作出无可奈何的样子,“这可没有办法,我们这里没有酒店饭店的发票,帮不了你。不过要是定额补助,而非实报实销的话,一般单位不需要发票,你回去问问,把情况解释清楚,应该没啥问题。”

得知昌达集团免费提供食宿交通,史晓东的助手们都感到吃惊不小,“他们提供的食宿条件这么好,还分文不收,没想到昌达集团如此大方!”一位助手由衷感叹道。

“确实够大方,我以前在别的专题组,也去企业做过技术服务

(本章未完,请翻页)

对方完全按合同办事,丁是丁卯是卯,吃饭住宿全是自己负担,到最后一分钱也没省下。”另一位年龄较大的助手说道。

“现在才刚把放大实验设备安装起来,今后还有大量工作,咱们的人要在这里待很长时间,这回没收费,下次不一定怎么样,看看再说吧。”也有人比较冷静。

“别管那么多,咱们的职责是干好自己的本质工作。昌达集团免费提供食宿交通便利,就算咱们捡着便宜了,要是收费,回单位不是还可以报销嘛,大不了不享受这么高档的生活服务就是了。”史晓东把这种事看得倒很平淡。

......

在昌达集团的鼎力支持和配合下,YHM项目放大实验进行的非常顺利,原计划三个月完成的工作,只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就结束了,不仅让小试结果得到了验证,而且校正了多项数据,为下一步的工业化试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接下来的工业化试验筹备过程中,因为史晓东是技术负责人,他必须在健华医药研究院和昌达集团之间来回奔波,但是,属于他分管的事,叶佳怡从不插手,有些事情涉及到花钱,而且数额较大,史晓东觉得有必要向项目总管叶佳怡请示。

“这是你分管的工作,用不着跟我商量。”

“可是,这资金支出......”

“资金怎么啦?财务部门有什么问题吗?没有拒付吧?”

“跟财务部门没关系,我是说这么大的数额,是不是需要你给签个字?”

叶佳怡淡然一笑,“你分管的工作,我签什么字呀!”

“毕竟这么大一笔支出,我怕引起误会。”

“怎么能误会呢?你又没把钱拿回家,我们有什么不放心的?”叶佳怡若无其事地说。

史晓东有点不好意思,“哦,不需要签字,那就算了。”

叶佳怡意味深长地说:“史工,你想太多了,昌达集团信任每一个按原则办事的人,没有那么多说道。”

史晓东对此深有体会,在健华医药研究院,别说这么大一笔支出,即使三五千,也需要主管院长甚至院里的一把手签字,财务部门才能付款。看来,昌达集团的规章制度确实非常健全,他们完全依靠制度管人,而不是处处体现领导的存在。

放大实验不仅验证了小试结果,为工业化试验提供了关键数据,还为昌达集团锻炼了一批技术骨干和熟练操作工人,可谓一举数得。

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工业化试验,也比预想的更加顺利,双方齐心协力,只用了半年时间,从设备订购到安装调试,再到打通全流程,直到在工业化试验装置生产出合格产品,几乎是一气呵成。剩下的工作,就是在试验装置上优化工艺条件,为将来的大规模工业生产积累经验。

试验后期,因为昌达集团的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已经熟练掌握了各项要领,除了史晓东自己,他带来的几名助手已无继续留在试验现场的必要,所以,他们都被打发回单位了。

昌达集团的技术人员已经能够指挥工业化试验正常进行,除非遇到技术问题,一般情况下已不需要史晓东去试验现场,平时他主要待在公司为他安排的临时办公室。

史晓东跟童博士都在昌达集团技术中心办公,他们两人的办公室离得不远,现在闲暇时间多了起来,他经常去童伟办公室聊天,他们相互交流的机会自然也就多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