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330章 礼尚往来

重返1977 第330章 礼尚往来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奶站站长买到了黑白电视机后很高兴,他就主动给洪衍武出主意说,“以你们家的条件肯定够不上,想多订是没戏了。但只要你有户口本,一个户口我可以给你批一瓶。不行你就借别人的户口去订奶。”

就这样,洪衍武一串游,东院四户、西院儿陈家、水家的户口本上就各自多了一个订奶指标。每天清晨,送奶工开始在观音院两个院儿门口的奶箱里投放牛奶,回收奶瓶。

这等于是水家的小孩儿、边大爷和丁家的“铃儿”全都沾上了光,而苏裁缝就纯属贡献指标了。

为这个,洪衍武的大哥是彻底不能再跟洪衍武较劲了。

吃人家嘴短嘛,这可不是他自己的事儿。只要父母、妹妹、老婆、儿子每天都能喝上一碗奶,再看老三不顺眼他得忍。再怎么样,也不能不念这份好处。

而邻居各家也是相当感激,都说洪衍武给大家办了件大好事。

特别是周末回家看孩子的水清,从水婶儿嘴里知道了这事后,更是感动得不行。

她根本在家坐不住,就找到陈家来跟洪衍武和陈力泉致谢了。而且还给送来了两条烟。

洪衍武知道水清不比那些有工作带着工资上大学的人。她和二哥一样,每月都只有二十块钱和三十五斤粮票的国家补贴,学校扣下十六块的伙食费后,每月也就剩四块钱了。自然不好意思收她的礼。

他就说街里街坊的不用这么客气,让东院邻居们知道了也不好。情领了,但东西他不能收,以免大家多心。

哪知水清却说,她可不仅是为了订奶的事儿,也为了以前洪衍武和陈力泉挂在门口的东西,更为了他们相信她的清白,替她说话。要是不收,她就连奶也不好意思订了。

由此可见这个邻家大姐是个多么明白的人,不说是不说,全都心里有数。

得,免人的心结也是美德。既然水清话说到这份儿上了,洪衍武就真收下了。不过他也有份特别的回礼。

是什么呀?

书!

原来当时王府井东单二条有个新华书店的“内部发行组”。

里面不但有外面见不到的“灰皮书”(政治图书)、“黄皮书”(文学专着)、“白皮书”(为曾经的领袖夫人沪海专印),内部装修也很气派。

店堂里铺着厚厚的地毯,窗户上挂着淡绿色的窗帘,有宽大的沙发供人休息,还点缀着花草。

售货员呢,只有一个女孩,人很漂亮,服务态度却实在是傲气得很。

说白了,这其实就是就是俗称的内部书店,是专供高干们买书的。

按规定,省军级以上干部才可涉足此地,并且需要检验购书卡和介绍信才可入内。但规定是规定,从实际情况上来说,免不了有不少**会拿着父母的购书证来此地买书。

“糖心儿”早就看出了洪衍武的眼馋,碰上机会,就出手掏了一个购书人的腰包,弄到手一张河南省宣传部的介绍信。

结果当天,洪衍武就凭着这张玩意,花了四百元,买到手整整六大摞小说。

事后,有一半他给送常显璋家去了,算是弥补一些当年的过失。另一半,他就留在身边和陈力泉一起打发时间。也打算着二哥放暑假以后,给他看看。

正好,水清肯定也需要,他自然就拿出一些让她带回去看。

对这个年代的读书人,这无疑是最好的礼物。而且当时买书既贵又难,水清为这个是既惊讶又欢喜,更对洪衍武和陈力泉有些刮目相看。

但事情到这儿还有后续。

拿书回去后,感激不尽的水清大概是自觉礼轻了。没两天,又给他们送来了几个茶杯套和小金鱼儿式样的钥匙扣。

这是当年一种算装饰又算消遣的手工制作。社会上才刚刚开始流行,材料是一分钱一根儿的玻璃丝。可是让老的少的不少人,为此起早贪黑地练手艺。

用玻璃丝编制的茶杯套儿是最常见罐头瓶的尺寸。有了它就不烫手了,很是实用。

因此流行开之后,几乎所有工作单位的办公桌上都会放着有玻璃丝套儿的水杯,并借以花色不同区别彼此。这也算是当年一景儿。

是最难编制的无疑就是小金鱼儿的钥匙扣了。但一旦编好栩栩如生,是既漂亮又招眼,足以让拥有者平添几分自傲。

这种感觉哪怕是年轻小伙子也不例外,毕竟这在某种程度显示着自己身边存在着一个心灵手巧的女人。

尽管大多数情况,不是亲妈就是姐妹做的,压根就不是女朋友。可谁又在乎呢?只要不说破,一样面上有光。

洪衍武是真没想到,水清这么早就学会了。而且手艺还是没挑的。

就凭这几件东西,心灵手巧一眼可知。

对这份心意他不好拒绝,转念一想,妹妹洪衍茹和苏绣不正想学着编小金鱼儿呢吗?东西又不值几个。正好有了个样子,也就很高兴地收了下来。

只是他没想到一点,这个小玩意儿带在了身上,当天落在“糖心儿”的眼里,却招得这个心眼多的丫头吃味儿了。

“糖心儿”一看就问他怎么回事,听说是一个邻居大姐还礼送的,当时并没多言语。只是没几天,她就编好了一条小金鱼儿和一个碧绿蝈蝈,送给了洪衍武。还非让他选一个系在钥匙上不可。

就“糖心儿”做的这两件儿小东西,洪衍武一看就被震住了。

敢情里面居然掺进了金丝线。俩物件儿的眼睛也是玛瑙石做的。

别说编制难度增加数倍,材料上就高了不知多少,况且蝈蝈的样子还是市面儿上绝对没有的,天下独一份儿!那还有不好看的?

洪衍武很快就明白怎么回事了,赶紧遵命,自己就要了碧绿蝈蝈,把小金鱼留给了陈力泉。并且不吝言辞地好一通称赞,把“糖心儿”说得转嗔为喜,这场小风波才得以在悄然间化于无形。

不过事后,洪衍武背地里倒是不免偷着乐了一场。

因为他是真没想到,“糖心儿”会为这点小事儿吃醋,还这么争强好胜。

她那双手,能是一般人比得了的吗?也真是孩子气。

可也不知道为什么,把玩着她做的那只碧绿蝈蝈,他的心却隐隐泛着甜……

要说除了洪衍武邻居街坊以外,最后还有一个人,也同样属于电器指标的间接的受益方。

这人不是别人,就是每月给洪衍武送鸡蛋的赵庆。

为什么呢?其实还不就是因为鸡蛋嘛。

搁在过去,洪衍武要二百个鸡蛋,那是怕要多了放坏了。

而且在冯家失联,常局长回来之后,冯家的那份儿就转送给了常家。这样再算上送寿家的。洪家每月也就能剩一百个鸡蛋,家里九口人吃,那数目还差得远呢。

好在现在有了冰箱,那可是管了大用了。自然也就能多要一些了。

不过这个月2号就是礼拜天。赵庆头一个礼拜可没来,他是第二个礼拜天才登门的。

为这个,这小伙子一进门就连声致歉。声称自己家里有事,一时疏忽给耽误了,实在是不该。还表示多带来了二十个鸡蛋,以作失信的补偿。

对这点,洪衍武能理解,情有可原,这并不能算爽约。另外大热天的,他也知道这小伙子不容易,自然也不会贪这二十个鸡蛋的便宜。

于是他不但没怪罪,还说从下月起,每月要赵庆送四百个鸡蛋来。

这个大喜讯可真把赵庆高兴坏了。只不过他人品真过硬,并不只图自己得利。

想了一下,他没一口答应,反倒好言相劝,说天气这么热了,鸡蛋搁不住。一次要这么多恐怕会糟践,希望洪衍武慎重考虑数目。还建议现在的二百个,要不嫌打扰,他每月可以分两次送来。

这份厚道充分获得了洪衍武的好感。他倒是没说自己有冰箱的事,而是告诉赵庆自己要鸡蛋分送亲戚朋友。这么一来赵庆也就放心了。

不过,这事儿到这儿可没完。

赵庆紧接着又主动跟洪衍武说,鸡蛋既然需要这么多,如此照顾他的生意,他很是承情。所以在鸡蛋价格上,他愿意每个再往下落一分。

现在的价钱是一毛二一个,还别看一分钱不多,可数目一上去就不少了,那四百个鸡蛋能便宜四块钱呢。再说农民手里才有几个钱儿啊?这对赵庆来说,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儿。

这份仁义,又是大大出乎洪衍武的意外。

说真的。要搁家庭妇女肯定就占这个便宜了。可洪衍武是谁啊?

其实这个年头不光是“玩主”,不少京城爷们儿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轻财好义,比着劲儿地走面儿、耍仗义。

要解释通俗点儿,那就是吃软不吃硬。你越对我好吧,我就对你越好。你越较劲吧,我还非就跟你扳杠不可。

如果代入进现实生活里,好的一方面就是宁可自己吃亏,绝不亏朋友。坏的一方面,就是因为一点儿小事儿,与他人或许能结怨一辈子。

这就是京城老话儿里所谓的“爷劲儿”。

尽管已经活过一世了,可洪衍武的性子里毕竟曾长期存在这种率性而为的因子。而且以他的经济条件,绝不是打肿脸充胖子,他是真觉着赵庆为人不多。

那么今儿一高兴,他还就跟赵庆说了。

“别,我知道天儿一热,鸡就不爱下蛋。这么热的天你也不容易。要我说,从今儿开始,咱就按腊月的价钱,一毛五一个。你还别推辞,你的鸡蛋确实是好。你不坑我,我也乐意让你多挣。就这么办吧。你要不按我的来,我还一个不要你的了……”

赵庆一看,洪衍武嘴里没酒气,话说到这份儿上了,那就是实心实意的。

得,碰上这么好的主顾了。他还能怎么着啊?又推辞两句不可,那就得着吧。

就这么着,赵庆再三致谢后,放下了二百二十个鸡蛋,喜滋滋地拿着三十三块钱走了。

其实要搁在今天看,像这种做生意的拉锯战,那绝对是两个傻子在讨价还价。要不怎么都说当年的人们不聪明呢!

不过话可是两头说的。如今的人倒是都变得聪明了,只是怎么吃亏上当,买东西挨懵的事儿,反而多起来了呢?

所以说,什么是傻什么是聪明,还真是难以一言概之的事儿。

这里面终归有点什么东西,是让芸芸众生总也琢磨不透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