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718章 妙棋

重返1977 第718章 妙棋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1月30日,在抄没服装市场的第三天下午,处理意见就出来了。

“西长安街工商所”邀请公安、税务,一起给听候处理的无照摊贩们开了个传达会。

会议开始,先由工商所长一脸严肃地强调了一番打击投机倒把活动的必要性。

说这些无照摊贩利用经济自由,谋取高额利润,坑害群众,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和公共秩序,必须予以强制取缔。

随后就宣布了具体处罚办法。

不但没收所有经营用品和货物,还要进行罚款。

具体范围在十元至五十元之间,视每人态度而定。

接着,就发给每人一张纸写检查。

等于事实上从重了。

非但没有什么念及初犯,从轻处罚的说法。

之后,反倒是请相关部门,又给这帮无证户上了堂思想教育课,对下次再犯予以了更严厉提前警告。

当场告诉他们,他们所有人已经被记录在案,如果有谁再被抓住,就属于屡教不改了。

到时候不是仅仅没收、罚款的事儿了。有单位的通报给单位,没单位的通报户口所在地,有严重情节的,甚至还要法办。

所以这趟会议开完,所有无照摊贩都恨不得抽自己一大嘴巴,深悔来这一趟。

本来就是嘛。想想看,谁来不是还想能要回点东西,多少挽回点损失啊?

要知道来这儿纯属自投罗网,还得加罚一笔,那傻子才来呢。

不过有意思的是,当这些人垂头丧气走出工商所大门的时候,他们很快又不是这么想了。

因为就在他们散去的时候,门口等着可等着五六个人呢。

这些人一见着这些摊贩出来了,就分头凑过来低声招呼。

“要服装夜市的摊位不要?谁要谁跟我们走啊……”

那不用说,此举立刻就引发了骚动,那些摊贩能不兴奋嘛?

他们立刻就想起了几天前在抄没现场,那工商所的人和蓄发小青年的对话来。

谁都没想到天底下居然真有这种不可思议的事儿。

于是乌泱乌泱好几十口子,当场就把这几个小子给围住了,追问怎么回事。

当然不能在这儿说啊,肯定得先找个僻静的地儿去。

就这样,这堆儿人一起来到了大马路上,拐进了没什么人的北新华街,最终在“京城音乐厅”空旷的门口停下了脚步,这谜底才揭开。

怎么回事啊?

其实很简单。这五六个人就是洪衍武安排到这儿来的。想找些合适的人选,把服装夜市的摊位转租的。

敢情在洪衍武的计划里,什么帮宋国甫规划市场啊,让底下人服装零售啊,花城批发啊,

全都是过度性质的营生。

对他而言,做这些并不是为了从中取利,只是为了尽快培育市场,为一个终极目标服务的——就是商铺租赁。

千万别忘了,商业地产它也是地产哪!洪衍武是干什么的出身?黑心地产商啊!

更何况西单这地界,到底值多少钱,其中有多大油水,只要经过这个年代的人都知道。

其实国营商店是排在受益者首位的。

像改革开放之后的西单商场,那就是京城首开先河,把商铺对外出租的祖宗。

由它首创的“引厂进店”模式成为了后来几乎所有商场效仿通用的经营方式。

也正是因为这个,西单商场才会成为京城第一家年销售额过十亿的单体店。

至于其他形形色色的“小地主”就更多了。

实事求是的说,当年像什么百花、劝业场、民族大世界、华威大厦这些地方,真正有钱的,幸福的,可不是天天辛苦出摊儿练摊儿的商户。

而是第一批先到先得,有幸在这里落户的个体户。

这些人干的挺早,应该说充分享受了时代的红利。

一开始赚钱比较容易的时候,他们就自己干。后来慢慢到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时候,他们就把摊位转租给更能干的人了。

不但照样能吃香喝辣,还免得自己干活呢。于是摊位转租的市场就这么形成了。

但要说比他们还精明的,其实倒是那些后来后到,却敢于从他们手里签长期合同,把一大批摊位攥在手里的人。

正是这些人发明了“转租费”和“顶费”,也是这些随行就市当二房东的人,导致摊位费步步高升,反倒成了一种投资品。

不夸张的说,在华威大厦“韩国城”最火的时候,一个2x3面积的小摊位,承租的个体户与真正的执照主人之间已经隔了四个人了。

想想看吧,这么个屁大点的地方居然养着六个人。那里面的利润有多厚,还用说吗!

也正是因此,在京经商多年的人才会有一个共识——别看每天钱没少挣,可累死累活挣得钱,都他妈交房租了!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洪衍武做出这样的选择也就很正常了。

是,这个年代的人谁都知道,干体户挣钱,倒卖国库券挣钱,得收藏邮票、古董、老式家具,可这些是普通人能想到的招儿。

对洪衍武来说忒不合算,格局也太小了。

而且他这个人还是很有点自尊心和荣誉感的。

他就觉着,要重活一辈子还跟牛马似的低头苦干。开个什么买卖铺户的,靠精打细算、撒汗挣钱,那丢不丢人啊!

他哪儿能照本宣科,完全走别人的老路呀?那比猪也强不了多少。

拿海参来说,别人只是私下捞捕贩卖,他却能囤货居奇,炒作市场价格。

拿倒卖电影票来说,他能汇聚起游兵散勇,把“黄牛”这行做成霸盘买卖,实现集团化的精密分工运作。

拿收藏来说,他真下狠手抄着大底的是性价比最高,升值潜力最高,而且买卖完全合法的字画、印石。

再拿倒腾外汇券的事儿来说,别人顶多从中弄个百分之二十的利,可他就能玩出花儿来,从中获取好几倍的暴利。

同时还能顺便囤积起上千箱的茅台美酒,坐等日后升值。

这才叫重生人士的境界,不糟蹋曾经活过的几十年。对不对?

所以说,服装上的事儿也一样,他想的是怎么操最少的心,挣最多的钱。

有首歌是怎么唱的来着?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

对他来说,这五十六个摊位,可是五十六朵24K的纯金花啊,会在日后给他结出累累的黄金果来。

让他能踏踏实实躺在床上,就能舒舒服服当他的西单一霸。

说到这儿,有人或许会心存质疑。

觉得那这些摊位都是用别人的名儿租的,洪衍武就能老霸着吗?人家要不干,为了钱豁出去了,你再横能怎么着?

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可能的。别忘了,这不是法制完善的年代,摊位是你的名儿,有合同吗?这事儿听谁的啊?听国家的。

宋国甫就是洪衍武的所属权,想不让谁干,那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儿。找你点错儿,吊销执照不容易?

或许还有人会担心,说那些在市场里练摊儿的人就乐意吗?干得好好的,非租给别人不就等于收入降低了吗?

嗨,这更不用担心。京城多大呢?市场也是要发展的。洪衍武其实对这些人早有安排,还惦记让他们去别的风水宝地“卡位”去呢。

放心,他的人收入只会越来越高。

当然,这事儿也绝不会就一马平川了。现在洪衍武感到真正麻烦的,还是市场刚刚起步,不成熟。

想想看,这不是日后全民皆商的年代。

对眼下来说,不但没几个人能看出服装夜市摊位的真正价值来,也没几个人出得起洪衍武想要的数目。

所以说,怎么尽快找着肯租摊位的人就成了当务之急。

相比起来,那些自己偷着做买卖的人,既有胆,又有见识,手里还有点钱。他们也就成了洪衍武最先盯上的目标。

那么用官面的关系清除赶走他们,跟着又在私下里把摊位出租给他们,这自然算是步一举两得的妙棋了。

只是从实际上来看,效果还是糟糕得远超预计。

因为当洪衍武的人把每月六百租金一报,就立刻引起了群体轰然。

不但好多人说什么“穷疯了”,“搞没搞错”之类的愤慨之语,还有好多人头也不回的扭身就走,聚集的人群眼瞅着就要散摊子。

还得亏洪衍武早有安排,那五六个人赶紧又高喊。说可以变通一下,先试验几天。

在试验期间,由他们提供货,让这些人来卖货。

租金按日租计算,如果利润超过每天二十,他们只收租金,如果没赚到二十块,利润全归这些人所有。

这样儿,才算又挽留下了十几个感兴趣的人。

总算是初步达成洪衍武给他们布置下的任务了。

开二群了,群号:

想看糖心儿的别惦记了,剧情安排她离开是有原因的,现在要回来,那这剧情不就没道理了吗?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