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一脉承腔 > 第二十八章 邀请演出

一脉承腔 第二十八章 邀请演出

作者:关中老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20:23: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本来张禾是没有多少存在感的,也没有要接受采访的想法,但是那群记者和老艺人们聊天的时候,知道了张禾这个人。

如果不是张禾在背后的努力,说不定老艺人们到现在还不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何物。

不过,张禾是张德林的孙子,不是一般的人物。

刘兴武在一旁偷偷笑了起来,刚笑出来,另外几个记者也注意到了他。

“你好,您就是文化局的刘兴武同志吧,请问是什么让你一眼看中了老腔,选择和张禾一起去推广它?”另一个记者同志问到。

采访张德林几个老艺人们,了解了老腔的一些历史渊源,文化渊源。

现在要采访张禾和刘兴武,探寻老腔申遗背后的事情。

张禾和刘兴武虽然不想接受采访,但依旧正襟危坐,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我和张禾是高中同学。”刘兴武笑道。

“之前是张禾过来找我的,我以前没有听过老腔,第一次听就被吸引了,老腔是皮影戏,之前是有皮影的,但是表现效果不好,我提议撤掉了皮影,老艺人们答应我,才有了今天的老腔。”

“你为什么会觉得撤掉皮影之后,老腔就可以焕发生机?”记者们追问道。

这可以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了,以前根本没有人这么干过,甚至没有人这么想过,刘兴武能想到这点,也是个人才。

“我大学学过戏剧,很喜欢戏剧,我那天看到幕布后面的老艺人们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了,人影比皮影好看。”刘兴武缓缓道。

记者们记录着信息,人影比皮影好看,这句话要划重点。

“张禾同志,你还没有回答我们的问题呢?”记者们没有漏掉张禾。

张禾清了清嗓子道:“以前小时候只想上学,去外面看看大世界,考上大学出来工作,后来我叔爷爷去世,我才起了这个想法。”

记者们闻言脸色变得肃然起来。

“张德海是我弟,一个多月前去世了,他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看到老腔火起来,但是没有看到。”张德林在一旁补充道。

张禾继续道:“老腔是我们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一定要传承下去。”

“请问张先生,老腔现在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您是怎么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呢?”记者们问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万代的事情,上不愧对祖先,下不愧对后人,如果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民间的传统艺术得不到重视,说不定就会很快消失在社会上。”

“你觉得老腔的发展现在面临着哪些问题?”

“知道的人太少了,你们今天采访了我们,一定要给我们好好宣传一下。”张禾笑道。

以前他求爷爷告奶奶都没有媒体愿意采访,现在入选非遗之后,记者们都过来了。

陕西电视台倒是还没有过来,但也是迟早的事情。

虽然已经入选了非遗名录,但是知道的人还是太少了。

这个时候,除却一些相关的人员会专门去关注这些消息,普通的老百姓根本不会注意这些。

比如那些民间文学里的民间传说,大家口口相传,耳濡目染,都已经成为了习惯,结果还是公布名单之后才知道,这个传说居然是我们这里发源的。

入选非遗不是结束,只是开始,以后的路还长着呢。

这个时候没有智能手机,大家不能看到一个不知道的东西马上上网去搜。

所以老腔需要打响知名度,让更多的人知道老腔,这样才能宣传出去,最关键的,只有这样,以后表演才有观众去看。

如果演戏的时候台下只有寥寥几人,对一个艺人来说,这是失败的。

“宣传是肯定的,我们一定会宣传的。”记者们纷纷点点头。

“老腔是一门起源于西汉时期的艺术,你们可以去看一看,在村子后面的高坡上,有一个地方叫做‘瓦渣梁’,地上全都是西汉时期留下来的瓦碎片,这里以前是军事粮仓,老腔最早就是漕运军人们和船工一起唱的,演变到现在变成这样的形式。”刘兴武开始说起来,这些都是他专门去找寻资料,查探出来的。

“我们这里不光有华阴老腔,还有华阴素鼓。”刘兴武继续道。

这一次申遗的工作,华阴素鼓错失良机,没人知道,没人申报,事情就这么不了了之。

刘兴武有心无力,负责一个老腔已经精疲力尽,实在是没有精力去处理华阴素鼓的事情。

华阴素鼓和华阴老腔可以说一脉相承,都是从当年驻守京师仓的将士们这里发源出来的,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先民的渔猎时代。

刘兴武此时说出来,也是想着能不能帮一把,老腔不能断,其他的传统文化也不能断。

记者们点头示意,也不知道到底记住了没有。

“请问你们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呢?”记者们询问道。

在他们看来,这个时候老腔这么火,应该接着机会赶紧安排演出,大笔的捞上一把钱,至于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接下来的工作是整理剧本,进行改编,多准备一些适合现在社会的老腔戏曲。”刘兴武和索道。

这是他接下来打算做的事情。

“张先生,你呢?”记者们一个都不放过。

“给我爷爷他们做好后勤保障。”张禾笑道。

现在具体的政策还没出来,他还没有具体的打算。

“你们觉得老腔需要怎么去保护,怎么去传承下去呢?”记者们询问道。

张禾思考了一阵道:“保护做起来容易,传承是最难的,没人愿意学的。”

“除非打破规矩。”张禾说到。

说出这句话,张禾瞥了眼张德林。

打破规矩,打破的是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规矩。

如果老腔还死守这个规矩,那就真的距离灭亡不远了。

张德林听到这句话却没有什么反应,神色很是平静。

记者们再问了一些问题之后,也都离开了这里。

第二天,一位访客突然到访,让张禾和刘兴武都有些意外,来的人是华山管理局的王忠,还带着一群人一起过来的,声势浩荡。

“王忠,你怎么来了?”刘兴武疑惑道。

“我来兑现我的承诺来了。”王忠笑道。

他的手上拿着文件,直接走进了屋里。

“这是?”张禾目光疑惑。

“上次我就说过,只要华阴老腔入选非遗,华山管理局定然欢迎你们的到来,我已经给我们领导说过,领导已经同意,我们华山管理局希望能请老腔艺人们在华山演出!”王忠诚恳道。

以前拒绝是因为华阴老腔没有名气,现在这几天,华阴电视台从早到晚轮着播放这些新闻,就差直接把华山和老腔连在一起。

华山是华阴的招牌,但是有这一个还不够,需要有一个文化方面的招牌,老腔是最佳的选择。

“真的啊?”刘兴武神色惊喜。

不愧是老同学,说话算话,本以为是敷衍,还亲自上门。

赶紧请王忠进屋坐下,张德林等人亲自出马,和华山管理局的人交谈。

牵扯到商演的具体细节,张禾和刘兴武都是一脸懵逼,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和华山合作,在华山的舞台上演出,面对的观众是国内外的游客,对众人来说都是头一遭。

“我们每一场给艺人们一场的钱,一场三百块。”王忠微笑道。

张德林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笑意。

这个价钱比他们以前唱戏要高出不少,一场三百块啊,大家一人分下来每个人都有几十块钱。

“德林爷,你觉得怎么样?”刘兴武询问道。

“好,能去华山唱戏,是我这辈子都想不到的事情。”张德林当即答应下来。

和王忠签订了合同,约定好了下一场演出的时间,华山管理局的同志也离开了这里。

“小刘啊,以后的演出费用我就交给你和小禾管,把我们工资去掉,剩下的钱你们留着,自己处理,我都是唱戏的,不会管钱,也不会花钱。”张德林缓缓道。

“爷,你这是什么意思,这都是你们自己挣的钱,跟我们没有关系。”张禾连忙拒绝。

刘兴武也是拒绝了。

老艺人们辛辛苦苦登台演出挣这些钱,他们也不好意思留下来。

“不要废话,老腔想要发展,没有钱绝对不行,你们想一想,看咋把这些钱花到刀刃上,我们只是唱戏的,只好好唱戏就行。”张德林神色严肃。

其他的艺人们都没有什么意见。

让他们把钱拿在手里没有用处,不如想想怎么发展老腔。

“德林爷,你就这么信我?”刘兴武问到。

“我信你。”张德林语气坚定。

三个字,简简单单。

刘兴武的心里忽然涌现出一股感动。

和老腔艺人们接触的时间不长,但是能感受到艺人们的纯朴。

他们是真真正正的农民艺人,扎根在黄土地上,唱着属于农民的歌谣。

“各位爷爷,既然你们相信我,我就一定会好好干,咱们要把华阴老腔打出名头来!”刘兴武攥紧了拳头,沉声说道。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