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一脉承腔 > 第二十九章 经费

一脉承腔 第二十九章 经费

作者:关中老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20:23: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连好几天,村里面就没有停下来过,大媒体来了有小媒体,大领导走了有小领导,要么过来祝贺,要么过来采访,要么过来指导工作,总之都是奔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头来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才五百一十八个,全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平均下来每个省十几个,根本不多。

因为是第一批的缘故,不少传统技艺的传人都不知道这个消息,这次新闻出来才知道,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着申报,等待着下一次的机会。

华山的演出需要准备时间,需要找准时机,打好华阴老腔的第一战。

几天时间没有下地干活,张德林几个老人们手上痒痒,跑到地里干了一阵农活,心里才舒坦了下来。

大家本来没有想过老腔会火,还当自己是个农民。

唱老腔的,可不就是农民嘛。

这天,卢长东手里拿着文件,兴致高昂地来到了虎沟村,眉飞色舞。

“从今天开始,我把虎沟小学就交给你们了!”卢长东将市上下发的文件给桌子上一摆,朗声道。

顺水推舟做人情,卢长东脸上有光。

要不是上面的政策还没有下来,卢长东已经想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牌子挂在双河镇的大门口,让来来往往的人民群众都看到。

不过这个牌子别说他没有资格挂,就是华阴市的文化局也没有资格挂,只能在心里忍着。

张禾和刘兴武两人看了这份文件,喜出望外。

虎沟小学这块地方划给了华阴市文化局,文化局将其交给虎沟村的老腔暂为管理,命令一路下达,目前暂定的负责人是刘兴武。

冯浩在文化局找了一圈,找来找去发现没人能比刘兴武更合适了。

老腔的工作从头到尾都是刘兴武一个人在处理,现在安排下来,总不能找个其他人去做,这肯定会让干部们寒心。

不过具体的任命还要等政策下来了再说,现在只是一个代职。

“卢镇长,你老是自己跑来跑去的,你给我们说一声,我们去镇上取不就行了。”张禾笑道。

卢长东也五十来岁了,估计要在双河镇这个位置上坐到退休,但是他也无所谓了。

在任期间虽然双河镇穷,但也没有穷到老百姓吃不起饭的程度,现在镇上又出了一个华阴老腔,想不高兴都难。

“不用这么麻烦,我这次来还要考察一下华阴素鼓的事情,我得想个办法,让华阴素鼓也能评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卢长东笑道。

老腔的出现给了众人定心丸,华阴素鼓也要提上日程了。

“卢镇长辛苦了。”张禾说到。

事情结束,卢长东直接离开,步伐矫健,好像年轻了不少岁。

张禾和刘兴武两人忍不住心里的激动,一溜烟向着虎沟小学跑过去。

掏出钥匙打开门,里面的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

“从今天起,这个地方就这真真正正的属于我们了。”刘兴武激动道。

“这几个房子要重新收拾一下,之前只是暂时借住无所谓,现在地方是我们的了,必须好好收拾。”张禾缓缓道。

“那必须的,还有这个旗杆上,我们也要挂上国旗,像个样子,院子里收拾一下,可以搭个台子,以后老腔可以在这里专门给附近的村民演出。”

“原来的窗户全都拆了,换上铝合金的,结实耐用,墙也要刷一遍,房顶也要修葺一下。”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计划很丰满。

说完之后,刘兴武从兜里掏出烟盒,取了一根烟出来点着。

两个人坐在教室门口的台阶上,满脸忧愁。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进行改造是要花钱的,这边花一点,那边花一点,全都是钱,这些钱对于刘兴武和张禾来说也不是小数目。

更何况,他们两个就算想要给钱,也没有理由给。

公家的东西私人出钱,公家也不敢要。

“算了,还是等等吧。”张禾无奈道。

两个人将门锁好,回到了村里。

过了几天,冯浩的电话打了过来,让刘兴武和张禾一起过来。

刘兴武代表文化局,张禾代表老腔艺人。

轻车熟路,两个人到了文化局的办公楼里。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小组的牌子依旧没有撤掉,虽然目前还没有正式的政策发布,但是非遗普查是一个长期的工程,远不是一段时间就结束的。

冯浩办公桌上放着茶缸,脸色有些憔悴。

“你俩来了,一个好事。”冯浩摆了摆手,让两人坐下来。

“冯局,什么好事啊?”张禾疑惑道。

冯浩嘿嘿一笑,从桌子里拿出一份文件。

“按照国家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应当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持,对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给予资助,正式文件还没有发布,不过已经有了苗头,现在已经开始实施了。

市里的财政情况不乐观,你们应该知道,华山旅游管理局是有钱,但人家的财政直接从省上走,跟我们没关系,我昨天去隔壁哭穷,给你们搞了点经费。”

冯浩将文件递过去,上面写着内容。

华阴市政府从艰难的财政中给华阴老腔拨了五万块钱的保护经费。

五万块,这个时候五万块也很值钱的,不是一个小数目。

张禾和刘兴武拿到手一看,感动莫名,五万块,也不少了,足够将虎沟小学收拾了。

“谢谢冯局,谢谢市政府。”张禾感激道。

“没事没事,还有,小刘啊,我再给你派两个人,协助你的工作,现在申遗成功,很多工作就要提上日程了,一个是对老腔进行实物、资料的收集,整理建档,二是要准备老腔的活动场所,虎沟小学就是地点。”冯浩吩咐道。

事情多,还杂,没有那么简单。

申遗成功还真只是一个开始,你忙我也忙,大家一起忙。

冯浩叫来了两个同志过来帮忙,都是来文化局工作没多久的,也就一年,华阴本地人。

门打开,一男一女从门外走进来。

男的身材魁梧,身体很结实,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二十岁出头的样子,女的穿着一身连衣裙,打扮时髦,模样可爱。

“冯局,您找我?”两人齐声道。

“就不多介绍了,刘兴武,你们的前辈,以后你们两个就跟着他,多学习多看。”冯浩吩咐道。

“刘前辈好。”两人急忙道。

刘兴武已经是文化局的老人了,有经验有能力,一手创造了老腔申遗的事情,升官是迟早的事情。

两个新来局里工作的年轻人把刘兴武当成榜样去学习,要大干一番事业。

“这个是林雄,大学学的档案学,这个是吴小倩,大学学的是行政管理,都是两个好苗子,你可要带好了。”

刘兴武站起来,和两个年轻人握了握手,说到:“感谢你们两位能来协助我的工作,以后就要辛苦各位了。”

“我们一定会认真完成工作!”林雄和吴小倩斩钉截铁道。

来了一趟文化局,拿到五万块钱,有了两个手下,有了身份就是不一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头好用,虽然钱不多,人只有两个,但总比以前要好,这些工作已经不是刘兴武一个人可以干的了。

“林雄,吴小倩,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老腔艺人的代表张禾,你们以后有关于老腔艺人的事情就联系他。”

互相介绍完,互相认识。

冯浩继续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确立保护单位,到时候我们文化局肯定会组建一个新的部门,你们几个好好干。”

言外之意,新的部门需要新的人手,到时候在座的各位都有机会。

这是一项很累的事情,但也是一个机遇。

张禾和刘兴武离开了这里。

虎沟小学现在没有收拾好,林雄和吴小倩暂时在城里办公,等到那边收拾好之后再过去。

不过他们还是要来虎沟村熟悉情况,准备对老腔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存档。

张禾两人走出去,手里拿着冯浩交给他们的存折,赶紧跑到银行去把钱全都取出来。

整整五万块,厚厚一沓钱。

这年头小偷多,还好张禾是开车,路上不用担心被偷。

带上钱返回了虎沟小学,张禾和刘兴武马上起草具体的计划,再找施工队,将虎沟小学收拾一下。

张禾常年不在家里呆,刘兴武是城里人,对这些也不懂,最后张禾想起来,张星就是干这个的。

与其把这个活让别人干,不如让自己人干,还放心。

“哥,你看这能不能搞?”张禾拿着纸,上面画了些草图。

画图的本事是大学学的,做毕业论文的时候也需要画图,张禾能懂造纸设备,能画机械图,没理由画不了这个图。

张星一向话不多,拿起图纸看了看。

“能弄,我去把我们那个施工队叫上就行。”张星点了点头。

要施工的地方不多,不至于把整个房子拆了重新盖,要盖钱也不够,就是修缮一下,重新装修装修。

“好,哥,那这事我就交给你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