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汉水东流 > 第25章 营帐密议 酒馆惊闻

汉水东流 第25章 营帐密议 酒馆惊闻

作者:陈留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4 20:08:09 来源:小说旗

三桂心急如焚,如困兽般驱使着他在江湖上苦心经营多年的人脉网络。那些日子,他双眼布满血丝,每晚都在陌生街巷穿梭,汗水与焦虑浸湿衣衫,却从未有一丝退缩。他深知,宝儿的踪迹关乎他内心深处最珍视的东西,无论付出何种代价,都要将她寻回。

而我,自夜探天牢、勇劫法场后,已然被朝廷视作眼中钉,成了全力缉拿的要犯。行事时,我万分谨慎,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稍有差池便万劫不复。即便尚未暴露身份,可朝廷那怀疑的目光,恰似高悬头顶的断头刀,随时都会落下。

前往辽东大营的途中,我与吴三桂路过一个小镇歇脚。在小镇的客栈里,我们留意到几个行为鬼祟的陌生人。

他们三两成群,压低声音谈论着什么,一旦有人靠近,便立刻噤声,眼神警惕地打量四周。其中一人,看似不经意地询问我们是否来自军中,话语里对军队动向充满好奇。

吴三桂不动声色地应付过去,可我们心里都清楚,这些人恐怕不简单,极有可能是朝廷的眼线,在四处搜罗情报,这也让我们愈发警惕,意识到即将面对的局势远比想象中复杂。

到了大营附近,我们又发现一些异常迹象。几处废弃房屋有近期被人使用过的痕迹,地上残留着奇怪的符号,像是某种秘密联络暗号。

还有几个形迹可疑的人在大营外徘徊,他们穿着与当地百姓截然不同,对进出大营的人员观察得极为细致,一看到有军官模样的人出现,便立刻投去关注的目光。

这些情况,无疑都在暗示着朝廷眼线早已在这周边布局,为吴三桂安排我进入大营增添了重重困难。

为了能让我顺利进入辽东大营拜见洪承畴,吴三桂提前一个月便开始精心布局。

军中势力错综复杂,不同派系的将领各自心怀鬼胎。吴三桂先找到了与自己私交甚笃的李将军,这位李将军掌管着粮草调配,在军中地位举足轻重。

吴三桂深知李将军家中幼子患病,急需名贵药材,便暗中花费重金寻来,亲自送到李将军府上。李将军感激涕零,当即表示愿为吴三桂效力。

然而,仅仅搞定粮草调配还远远不够。军中负责巡逻的王副将,向来与李将军不和,时常在军中制造摩擦。

吴三桂为了打通这条关节,费了一番心思。他先是通过关系打听到王副将对书画极为痴迷,于是四处搜罗名家真迹,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带着一幅价值连城的古画,孤身前往王副将营帐。

营帐内,王副将对吴三桂的突然到访十分警惕。吴三桂不慌不忙,缓缓展开画卷,王副将看到那精美的画作,眼神瞬间被吸引。

吴三桂趁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诉说自己进入大营是为了共商抗金大计,并不会对王副将造成任何威胁,还暗示若能助他一臂之力,日后必有重谢。王副将权衡再三,最终松了口。

即便如此,还有朝廷眼线这一棘手难题。吴三桂在营中多方打听,得知朝廷眼线的头目郑公公对权力极为渴望。

吴三桂暗中联合几位对郑公公不满的将领,向朝廷参了郑公公一本,举报他在军中滥用职权。郑公公得知后,焦头烂额,四处奔走疏通关系。

吴三桂趁机找到郑公公,提出只要他在自己安排人进入大营一事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便会撤销举报,并在朝中为他说好话。郑公公无奈之下,只得答应。

行动当晚,夜色漆黑如墨,乌云蔽月。我身着黑色夜行衣,蒙着黑巾,蜷缩在装满粮草的马车底部。

马车一路颠簸,干草碎屑钻进衣领,刺得皮肤生疼,我却连哼都不敢哼一声。车外,巡逻士兵的脚步声和交谈声,如重锤敲击在我的心上。

我屏气敛息,双手攥紧衣角,指甲嵌入掌心,冷汗湿透后背。终于,马车停在偏僻营帐后方,吴三桂迅速将我引入帐内,那一刻,我紧绷的神经才稍稍放松。

吴三桂安排我入营时,提前与几位信得过的将领打好招呼,告知他们我的身份与来意,让他们帮忙隐瞒。

他还准备了假身份文书,将我伪装成偏远地区来支援的普通士兵。入营路上遇到朝廷眼线盘查,吴三桂凭借威望与巧舌如簧应付过去,时而称我是阵亡将领的远房亲戚,前来继承遗志;时而拿出金银财宝当 “见面礼”,让眼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进入大营后,他亲自带我避开众人耳目,来到隐蔽营帐,告诫我少外出,外出一定要乔装打扮,言行举止都要小心谨慎。

洪承畴满脸热忱,快步将我迎至座前。他的眼神中,既有官场磨砺出的精明世故,又有军中征战养成的沉稳坚毅,让人难以看透。

祖大寿与吴襄也迅速赶来,祖大寿身形魁梧,岁月与戍边的艰辛在他脸上刻下皱纹,眼神里透着对局势的忧虑与无奈;吴襄神色凝重,眉头拧成死结,每一道皱纹里都藏着对未来局势的担忧。

营帐外,狂风呼啸,如饥饿的猛兽咆哮,试图冲破营帐。帐内烛火摇曳,随时可能熄灭,微弱的光芒在狂风中显得如此脆弱。

他们神色冷峻,直言我已被朝廷高额悬赏通缉,若继续留在军中,无疑是自投罗网。

祖大寿凑近,压低声音急切地说:“平日里务必万分小心,尽量减少在大营的活动。那些朝廷眼线就像暗处蛰伏的恶狼,稍有疏忽,便会被其盯上,到时你插翅也难飞,可千万要警醒着点!”

我心里猛地一紧,表面却强装镇定,暗自思忖:“我本就处境艰难,如今在这大营之中,更是危机四伏。稍有差池,不仅自己性命不保,还会连累这些一心抗金的将士。不行,我必须更加谨慎,每一个举动都要深思熟虑,绝不能让朝廷的眼线抓到把柄。”

从那之后,我深居简出,只在夜深人静时,才悄悄与洪承畴等人商议大事。

每隔三天的深夜,亲信士兵便会趁着月色,避开巡逻,悄然来到我的营帐。他们带来最新的训练安排,上一次是三天前,汇报说火器营的新式火炮试射效果不佳,还需调试。

每隔三天的凌晨,我会趁着天色未明,前往隐蔽的信鸽放飞点。上周一,我送出的信件内容是关于锦州山谷设伏的兵力部署调整建议。

有一次,我察觉到有人暗中调查我的身份。于是,我故意在营帐内留下一些符合普通士兵身份的物品和信件,还在面对他人询问时,巧妙运用之前了解到的士兵情况对答如流,成功打消了他们的疑虑,避免了身份暴露。

在成功打消他人疑虑后的第三天,我从信鸽带回的消息中得知,外界对我们在辽东的计划有了新的变动,需要重新调整与洪承畴等人的商议内容。于是,当晚我便再次与他们秘密碰头。

我深吸一口气,平复紧张的心情,目光坚定地在洪承畴与祖大寿脸上扫过,简洁有力地说道:“当务之急是整合兵力,于锦州山谷设伏,火器营主攻,精锐扰敌补给线,速战速决。”

洪承畴微微点头,补充道:“还需注意朝廷态度,粮草筹备也得加快。” 祖大寿皱着眉说:“但私自练兵,朝廷怕是会问责。”

我目光炯炯,回应:“先行动,打出胜仗,朝廷自然会看到成效。” 一番讨论下来,迅速敲定计划,避免了冗长拖沓。

洪承畴、祖大寿、吴襄和我围坐在一起,谈论着过往的经历和对未来的期许。

祖大寿回忆起儿时跟随父亲上战场的情景,眼中满是怀念:“那时候,只觉得打仗是为了荣耀,为了守护家园。可如今,这朝堂之上……”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无奈。

吴襄也感慨道:“是啊,咱们在前线拼命,后方却总有人拖后腿。我家中老母亲还时常来信,说家中田地都因战乱无人耕种了。”

随着在辽东大营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我逐渐融入其中,不仅与各位将领建立了深厚的信任,还对明军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然而,平静并未持续太久,朝廷的猜疑与后金的威胁如阴霾般始终笼罩着我们。

一天深夜,我在协助洪承畴整理旧的军事情报时,一份被遗忘在角落的文件引起了我的注意。文件中隐晦地提到,于家曾与盛京的 “暗影堂” 有过往来,而这个 “暗影堂” 似乎与后金的一些机密事务有关。

这一线索让我和吴三桂意识到,盛京可能是解开于家灭门案谜团的关键所在。

我们提前与李将军和王副将商议,在我们离开的当晚,他们会在大营的另一处制造一场小规模的骚乱,借口是士兵之间的冲突,以此吸引朝廷眼线的大部分注意力。

我们还准备了假身份文书和路线误导信息,若不幸遇到后金巡逻队,便以此应对。

终于,我们决定离开辽东大营,前往盛京,探寻于家灭门案的真相,为大明的局势寻找转机。

后金为了维护统治、防止机密泄露,在盛京城内构建了严密的情报网络。

酒馆、茶楼、集市等场所都布满眼线,由专人管理联络。一旦发现有人谈论敏感话题,眼线会迅速记录上报。涉及军事、政治机密的,处罚极为严厉,轻者流放,重者斩首。而且,后金还定期培训眼线,提升他们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在小胜的庆功宴后,后金朝堂暗流涌动。主管情报的乌真大人,因与其他权贵争夺战利品分配权,陷入了多日的明争暗斗。

他无暇顾及眼线的日常管理,原本每日的汇报会议也被搁置,使得酒馆等地的眼线逐渐放松了警惕。

后金大汗在听取了部分将领的乐观汇报后,认为明军在近期的失败后已元气大伤,短时间内无法组织有效进攻。基于这种判断,他下令适当调整城内管控力度,将部分资源转移到战后建设和军队休整上,情报管控工作因此受到波及。

我和吴三桂秘密筹备物资,与联络人交接信息,确保辽东的计划能在我们离开后继续推进。

离开的那晚,月色朦胧,我们避开众人的目光,从大营侧门悄然溜出,骑上快马,朝着盛京疾驰而去。

一路上,寒风呼啸,像刀子般刮过脸颊,山路崎岖难行,马蹄不时陷入泥泞,溅起冰冷的泥水。四周的山林在夜色中影影绰绰,像潜伏的巨兽,仿佛隐藏着无数危险。

路过一处破败村庄时,残垣断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阴森,偶尔传来几声夜枭的啼叫,让人毛骨悚然。

我一边策马狂奔,一边警惕地观察四周,心中暗自担忧:“这一路危机四伏,朝廷的追兵随时可能出现,后金的巡逻队也说不定会在哪个角落冒出来。每多前行一里路,危险便多增加一分,可于家灭门案的线索在盛京,我必须去。希望这一路能平安抵达。”

到了盛京城,城内一片繁华却又暗藏危机。街道上,后金士兵来回巡逻,目光如炬,对过往行人仔细打量。街边店铺林立,可百姓们神色匆匆,眼神中透着恐惧与不安。

城中茶馆里,人们低声谈论着科举舞弊的传闻,富家子弟通过贿赂考官获取功名,真正有学识的寒门学子却报国无门,这让本就动荡的社会更加人心惶惶。我和三桂四处打听于家的消息。

一天,我们走进城中一家不起眼的酒馆,刚推开门,浓烈的酒气、嘈杂的人声便扑面而来。里面灯光昏暗,烟雾缭绕,几张破旧桌子旁,坐着几个神情疲惫的酒客,他们压低声音交谈着,时不时警惕地看向四周。

我们找个角落坐下,点了酒菜,佯装闲聊,眼神却警惕地观察着四周。

这时,旁边桌子几个金兵喝得酩酊大醉,声音越来越大。其中一人醉醺醺地说:“前阵子那于家的事儿,可真邪乎,也不知道为啥,上头突然就下令把他们家给……” 话还没说完,旁边一人赶忙捂住他的嘴,怒声喝道:“你不要命啦,这事儿上头严令禁止谈论!”

我和三桂对视一眼,心中一喜,看来于家灭门案背后果然有隐情。

我悄悄对三桂使了个眼色,三桂心领神会,起身故意撞翻了旁边一张桌子,酒杯碗筷散落一地,酒馆内瞬间乱作一团。

趁着众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我悄悄靠近那几个金兵,偷偷将一枚金锭塞进其中一个金兵怀里,低声说:“大哥,我们初来乍到,就想打听于家的事儿,这点小意思,您收下。日后若有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您就行行好,给兄弟透点底。”

那金兵犹豫了一下,还是收下金锭,左右看了看,低声说:“这事儿我也不太清楚,只听说好像跟一份机密文件有关,于家不知怎么拿到了,上头便…… 听说那文件里藏着足以撼动局势的秘密,上头很紧张这事儿。我可就跟您说这么多,您可千万别说是我讲的。”

听到这番话,我的心猛地一震,全身的血液仿佛瞬间凝固,紧接着怒火从心底熊熊燃起,那是一种无法遏制的愤怒。于家满门,那是与我血脉相连的亲人,是我在这世间最珍视的存在,如今竟因一份不知所谓的机密文件惨遭灭门。

我紧紧攥着拳头,关节泛白,指甲深深嵌入掌心,恨不能立刻将那些凶手碎尸万段。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家人的音容笑貌,他们的欢声笑语还在耳边回荡,可如今却阴阳两隔。

我强忍着内心的悲痛与愤怒,肩膀微微颤抖,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查出真相,为于家上下讨回公道,让那些凶手血债血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