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谋谋天下 > 第43章 刘邦求治国之策(一)

大谋谋天下 第43章 刘邦求治国之策(一)

作者:天民思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6 12:41:44 来源:小说旗

刘邦近来得闲,心中忽又忆起张良曾对他说过的言语,那便是《太公兵法》里的《文韬》乃是为君治国之法的论述。想当年,他不过是一介草民,可如今却已然成为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了,这身份的巨大转变让他不由自主地开始思索如何才能治理好这偌大的国家。

只是,刘邦着实没有什么治理国家的经验。他从未涉足朝堂之事,亦对漫长的历史所知甚少,全然不清楚往昔的先人们都是运用何种方法治理国家的。在他的众多文臣之中,萧何此人啊,性子憨厚老实,每日只会埋头苦干,实实在在地办着实事儿,就像一头只知道耕耘的老黄牛,任你如何去问他治国理政之事,他也是讷讷的,半天憋不出一句有用的话来。相较之下,张良就不一样了。张良心怀天下,对谋略和治国之道有着深厚的见解。所以啊,在刘邦心中,若论寻求治国之道的老师,张良自然是不二之选。

刘邦在用人这方面可是相当精明的。他就如同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一样,他想要紧紧抓住张良这根能帮他实现治国大业的“救命稻草”。不过呢,这刘邦的脸上有着几分傲慢,毕竟他看着张良,总觉得张良是自己从底层一步步打拼过程中遇到的人,而且自己还比张良大了**岁呢。刘邦本就是个在江湖中闯荡多年的老油条,骨子里带着一些不羁与随性,不太懂得礼贤下士的那套规矩,所以他是放不下面子的,坚决不肯拜张良为师。

但刘邦也有自己的算盘。他的目的很明确,只要能够轻松自如地达成治理好国家的目的就好。于是呢,他就想出了一个法子。他总是找张良一同喝茶。在那茶香袅袅之中,他不紧不慢地与张良闲聊。看似是一番悠闲自在的场景,实则刘邦是在借这喝茶的机会,巧妙地套取张良关于治国理政学识方面的见解呢。

张良在多年的风云变幻、权谋博弈中,早就对刘邦的那套行事作风和性格特点了如指掌。那些刘邦身上诸如有时显得颇为粗俗、行事不够磊落、偶尔还会流露出几分市井之气的“尿性”,张良可谓一清二楚。

遥想当年,在那深山幽谷之中,张良偶遇神秘莫测的黄石老人。黄石老人将那充满智慧与玄机的《太公兵法》授于他时,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时光,看清张良未来的命运。老人曾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凭借这部兵书的奇妙智慧,他必将成就一番非凡大业,成为帝师般的人物,指引君王走向辉煌。这一番话语,如同一颗种子,深深埋在了张良的心田,让他对自己的命运有了别样的期许。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下局势的变幻让张良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将《太公兵法》中的智慧运用到治理国家的大业中,意义重大。如果能让刘邦真正晓得治国之道,那对于安定天下苍生,成就自己心中为民谋福利的高远心愿,无疑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

然而,张良的内心始终横亘着一道难以跨越的坎儿。那是他心中深深的自责与悔恨,每每回想起来,如同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曾经,为了刺杀秦始皇,他与同伴精心谋划,于博浪沙奋勇一击。本以为凭借此一壮举,能够改变这乱世格局,让百姓得以解脱。可谁能料到,那次刺杀秦始皇未果,他虽得以逃脱,可那无辜的百姓却遭了殃。方圆百里之内,一时间火光冲天,哭声震地,无数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惨遭屠戮。那些原本安宁的家庭瞬间支离破碎,无数鲜活的生命在战火中消逝,此等惨状,时常在张良的梦中萦绕,让他夜不能寐。

不仅如此,楚汉相争之时,为了实现某种战略目的,张良挑唆项羽讨伐齐王。在他看来,这或许是一条扭转战局的方法。可他万万没有想到,项羽那残暴的本性,使得齐国好些地方都陷入了无尽的黑暗。城中百姓在虎狼之师的肆虐下,惨遭屠城的厄运。无辜的人们被残忍杀害,曾经繁华的城镇瞬间化为废墟,那景象,如同末日般凄惨。

这些惨痛的记忆,如同一把利刃,时刻刺痛着张良的内心。他无数次在夜深人静时,独自面对夜空,暗暗发誓,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天下黎民百姓求取福祉,让他们能够摆脱战争的苦难,过上安稳祥和的生活。

正因为有了这份坚定的心志,当刘邦一次次虚心求问治国方略时,张良心中那曾经充满愧疚的枷锁,仿佛在此时松动了。他深知刘邦在乱世之中凭借着自身独特的机遇和领导才能,逐渐崛起,拥有了一番不小的势力。而如今,刘邦对治国之道的渴望,让张良看到了实现自己心愿的机会。因此,他也就很乐意地悉数告知刘邦想知道的治国方面的内容了,希望能够借助刘邦的力量,让天下百姓早日摆脱祸乱,迎来太平盛世。

刘邦开先微微颔首,目光中透露出一丝好奇与思索,缓声道:“子房,你说嘛,为何那周文王就能巧遇到姜太公呢?这其中究竟有何玄机?”

张良听闻刘邦此问,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笑意,从容答道:“这可是颇为玄妙的一个问题了!”

他稍作停顿,似乎在回忆那段悠远的历史,而后缓缓说道:“一方面呢,姜太公历经岁月的磨砺与沉淀,直到八十岁方才学有所成。在那漫长的时光里,他潜心钻研,精通道术,占算之术更是精妙绝伦。他自卦方位,那神秘的卦象中仿佛隐藏着天命的指引,让他清晰地知晓,真命天子将会出现在西歧那片古老的土地上。

“然而,姜太公虽满腹经纶,却有着非凡的气节,不愿自荐而自降身段。他深知,若以主动逢迎的方式去争取机遇,或有损自身的尊严与价值。于是,他选择了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天天到离西歧都城不远的渭水之滨去垂钓。”

张良微微眯起双眼,仿佛看到了当年渭水之畔那一幕奇异的画面,接着说道:“不过呀,姜太公为吸引周文王的注意,他的垂钓方式极为奇特。与寻常钓者不同,他垂钓时竟然不用钩和饵。就那么简单的一杆一线,随意垂于水中,看似毫无目的,却又仿佛蕴含着无尽的玄机。而且,他还不时地将钓竿拉起来看,那动作悠然又神秘,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当时,许多人都觉得姜太公的行为甚是怪异,不知他究竟为何不用钩和饵来垂钓。于是,便纷纷围上前去询问。面对众人的疑惑,姜太公神色平静,语气淡然而又坚定地对大家说:‘我要钓的是真龙啊!这等大事,可得他自愿前来才行!’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对命运的笃定以及对自我价值的坚守,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张良微微停顿了一下,眼神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继续说道:“就这样,姜太公这独特的行为与言论,如一阵奇风,吹进了人们的心田。那质朴而充满哲理的话语,又如同明亮的星辰,在夜空中闪烁着神秘的光芒。于是呀,这个故事便慢慢在民间流传开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也就成了流传千古的奇闻轶事!”

时光悄然流逝,那漫长的一连八十日就像潺潺流水般一去不返。在这八十日的悠悠时光里,姜子牙在渭水之畔那看似怪异却又充满意蕴的垂钓奇闻,虽然如同涟漪一般在那附近的百姓间传开了许多,可终究还是没有能够传入到远在都城的周文王的耳中。

在这看似平常却又蕴含着未知命运转折的一天,周文王听闻远方山林中有种种祥瑞之象,仿佛是上天给予的某种暗示,于是他决定外出打猎。打猎,在那个时代,不仅是一种获取食物的方式,更蕴含着与天地沟通、祈求祥瑞的神秘意味。

周文王深知其中学问,便召集了众人商议。最终,他令史编卜上一卦,想要探寻此次打猎之行的最佳方位,看看在那遥远的广袤之地,究竟何方打猎能有所斩获,收获更为丰厚。

史编作为精通卜卦之术的长者,神色庄重而又肃穆。他缓缓地摆弄着那神秘的卦象,时而凝神沉思,时而轻捋长须,仿佛在与那冥冥中的上天进行一场神秘的对话。经过一番虔诚的推算,史编终于揭晓了占卜的结果。

史编清了清嗓子,声音低沉却又清晰,缓缓宣布道:“在渭水北岸打猎,您的马队将在那儿大有收获。”众人听闻此言,皆露出几分期待之色。

史编继续说道:“那猎获并非是威风凛凛的龙,也不是灵动神秘的螭;不是凶猛矫健的虎,也不是强壮有力的罴。卜兆显示,您此次出行,将得到一位德才兼备的公侯。这位公侯啊,乃是上天特意送来给您的老师,就如同那璀璨星辰照亮前行的道路一般。若能得他辅佐,像西伯昌您一般贤明的国君,必将使国家繁荣昌盛,其国运绵延,可延续到三个王。”

周文王听闻此言后,心中不由自主地涌起一阵疑虑。只见他微微皱起眉头,那双深邃而锐利的眼眸中,流露出丝丝缕缕的探究之意。他沉默片刻,然后才缓缓开口道:“卜兆竟然会如此夸张吗?”其语调虽轻缓,但其中却蕴含着几分对这占卜结果的审慎和质疑。似乎文王试图从这听起来颇为荒诞不经的预言之中,寻觅到哪怕只是一星半点合理的逻辑线索。

站在一旁的史编见状,却是面不改色心不跳,显得从容镇定至极。显然,对于文王可能产生的疑问,他早已有所预料,并做好了充分的应对准备。于是,他不紧不慢地回答道:“大王啊,请容臣细细道来。想当年,我的始祖史畴也曾为伟大的禹帝进行过占卜。彼时,山河大地风起云涌、变幻莫测,局势复杂微妙到令人难以捉摸。然而,正是在史畴先祖精妙绝伦的卜卦指引之下,禹帝得以寻获皋陶这位贤臣。皋陶之贤德才能与禹帝相互辉映、相辅相成,最终一同铸就了那段名垂青史的辉煌篇章。而今,大王您所遭遇之事,实与当年情景颇有相似之处,两者堪称异曲同工,皆蕴藏着天地之间深奥难测的玄机与旨意。因此,此卜兆着实值得大王予以高度重视,深入探寻其中或许潜藏着的天命启示啊!”

张良这故事说得是煞有介事儿,他的声音抑扬顿挫,仿佛将那古老而神秘的画面真切地展现在刘邦面前。刘邦沉浸其中,不知不觉间被这奇妙的传说所吸引,顿然听入了迷。他微微眯起双眼,目光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急切问道:“果真如此玄?”

张良轻轻点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笃定与神秘,紧接着说道:“民间相传姜太公钓鱼,这大家都知道的。而史编为周文王卜卦的事儿,可是确凿无疑啊,《太公兵法》上开篇就如此记载了的!”那语气,仿佛在暗示着这背后隐藏着某种更为深远的玄机,等待着刘邦去探寻与领悟。

刘邦本是在这闲适的氛围中,沉浸在张良所讲述的古老奇闻里,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姜子牙垂钓那神秘奇异的身影,以及周文王听闻卜卦结果时那疑惑探究的神情。此刻,他的神情从之前的入神转为恍然,微微后仰,长长地呼出一口气,仿佛从那遥远的传说世界中缓缓回过神来。随后,他不紧不慢地开口说道:

“哦!——那就果然玄得很了!”刘邦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惊叹,眼眸中闪烁着一种对神秘玄妙的敬畏之光。他微微歪着头,那神情仿佛在思索着这玄之又玄的命运奥秘,仿佛刚才的故事中那些奇异的情节真实地发生在了眼前。“怪说你们道家自称玄门嘛!”刘邦缓缓地将目光投向张良,语中带着一丝戏谑,又有几分对这玄之神秘的真切感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