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三线情怀 > 第135章 恩怨4老家的故事

三线情怀 第135章 恩怨4老家的故事

作者:于老三333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6 16:24:36 来源:小说旗

姥爷特别健谈,只是以往对着家里那几个头脑不太灵光的人讲述事情,他们转头就忘。

但姥爷特别乐意跟周山聊天,周山也记得姥爷曾讲过黄皮子仙的故事。

姥爷说,黄皮子乃是上古神仙的后代,当年它们误食了仙家制作的驯兽果,才变成如今这般模样。

神仙见自己的后代竟落得如此下场,心中懊悔不已,于是便给黄皮子注入了部分法力,因此这黄皮子可招惹不得……

在老家的日子里,周山每天都缠着姥爷讲故事。

姥爷讲得最多的,便是那些年日本人欺负中国人的事儿。

周山听着听着,心里满是疑惑,不禁暗自思忖:为什么高文革的姥姥总说日本人好,说那时每天都有肉吃?为什么爸爸的师傅会帮助中国人?为什么姥爷和他们说的不一样呢?

这些疑问在他心里翻涌,可他终究没问出口。

因为之前他无意间提到高文革的姥姥说日本人好,姥爷听闻后,顿时火冒三丈,破口大骂:“那个小子的姥姥肯定是汉奸,汉奸就没有一个好东西,全他妈不是玩意儿,王八羔子……”

从那以后,周山看着高文革姥姥那慈祥善良的模样,实在不像是坏人,便把话憋了回去。

姥爷告诉周山,又过了几年,他给二儿子娶了亲,把三女儿嫁到了本村一户普通人家。

三姨夫是转业兵,1946年参的军,起初给东北大领导高某当警卫,后来又给高某开车。

1950年转业时,被分到沈阳铸造厂。

可三姨不愿意进城,第二年,三姨夫便离开城市,回到了农村。

或许是因为他解放前就参加工作,县武装部每月会给他五元补贴,可二姨夫却没有这笔补贴。

周山特别喜欢去三姨夫家玩。三姨夫家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

大哥已经当兵六年了,在边防部队担任排长;

二哥在村里的大队负责放牧;

三哥比周山大五岁,姐姐比周山大二岁,周山最喜欢和小哥哥、小姐姐一起玩耍。

小姐姐的母亲去年因病去世了,周山的母亲心疼小姐姐,加之三姨夫家有四间房,其中两间一直烧着炕,十分暖和,于是周山和妈妈便住在了三姨夫家。

周山的母亲回故里带了不少海货,给老舅家的最多,其他人家相对少些。

母亲说姥爷在这儿,给老舅家多些是应该的。

母亲带的东西里,没有大姨的份儿,大姨家远在三百里外,平日里难得见面,所以没给带东西。

给大舅家的也不多,相比之下,给二姨和三姨夫家的东西比大舅家稍多一点。

母亲当着姥爷的面分这些海货,姥爷没有吭声。

分好后,母亲便带着周山挨家挨户去送。

三姨夫家有一只大白猫,体型硕大,眼睛是湛蓝的。

这只白猫一见到周山,就会用尾巴不停地扫着地面,嘴里还发出“嗷嗷”的叫声。

要是没有小姐姐在一旁制止,白猫就会朝周山扑过去。

小哥哥说这猫是“军猫”,能分辨出好人坏人。

小哥哥问周山:“你是不是做过什么坏事?”

“我刚到这儿,还没做过坏事呀。”

“那你以前是不是做过什么坏事?”

“以前啊,坏事……挖坑埋粪便、偷地瓜、杀鱼,这些算吗?”

“都算,军猫可都知道呢。你跟军猫说,以后不做坏事了,你们就能和好啦。”

“有些事以后不做可以,可有些不行啊,我不能这么说。”

小哥哥无奈地说:“那,你们俩还得接着斗。”

“斗就斗,我才不怕它呢。”

夜里,周山做了个梦,梦中他变成了人头蛇身的模样,长大后更是化作一条威风凛凛的巨龙。

而那只白猫则变成了一只凶猛的老虎,他们在一座白房子里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龙虎争斗得异常凶狠,把白房子都给打烂了,随后又跑到石嘴岩上继续战斗。

第二天,周山醒来,发现猫不在屋里,他心想这猫和自己怕是有着不共戴天之仇,往后可得多加小心。

周山跟着二哥一起去放牧。

村子北边有一片很大的林子,也不知道是人工种植的,还是天然形成的。

这片林子就像一道天然的屏障,把从北边吹来的风给挡住了,村里的寒风也因此少了许多。

二哥放牧的地方就在这片林子里,林子里有马、牛、羊。牛和羊大多是大队的,不过也有几只羊是村里个人家的,个人家的羊身上都有记号,有的在屁股上涂了黑色,有的在脑门上画了红色。

马的话,少数是大队的,多数是林子边上军队养马场的,那个养马场叫噶什根养马场,养马场的人也会在这片树林里放牧。

二哥和养马场的人关系很好,两人一边放牧,一边有说有笑。

养马场的人看到周山,便问二哥这小孩是谁。

二哥说是表弟。那人一听,热情地让周山骑马,还特意找来一匹矮一点的马,让他骑。

周山骑了一会儿,觉得特别好玩,就想骑大马试试。

他骑上大马,刚开始感觉还不错,可没想到军队的大马一开始温顺,骑了几分钟后,突然性情大变,猛地把周山甩了下来。

好在地上有雪和枯草,周山摔下来时没觉得太疼,可马的后蹄不小心刮到了他的屁股,那一下疼得他直咧嘴。

周山强忍着没哭,跟二哥说:“我不想在林子里玩了,想回家。”

二哥便让养马场的人帮忙照看一会儿牲口,然后牵过一匹马,让周山上来,准备送他回家。周山被刚才的事儿吓着了,不敢上马。

二哥只好把他抱上了马。

二哥把周山送回了家。

周山走进三姨夫家,看见三姨夫正在火炕上看报纸。

那报纸是以前的旧报纸,是周山妈妈从单位要来,带回来准备糊墙用的。

周山问:“三姨夫,我妈去哪儿了?”

三姨夫告诉他:“去你姥爷家了。”

周山听后,转身就去找妈妈。

到了姥爷家,周山看到妈妈和老舅家人正在包饺子、包粘豆包。

包好的饺子和粘豆包被放到没有生火的房间的大炕上,不一会儿就冻上了。

姥爷没帮忙包饺子,只是坐在一旁看着她们忙活。

老舅也没在,他去养马场那边拾粪去了。

晚上,周山和姥爷、妈妈一起去于学庆家吃饭。

大舅和于学庆一起生活,大舅入赘后,大舅妈一直没有生育。

1945年,大舅又娶了一房媳妇,两年后,于学庆出生。

解放后没过几年,两个大舅妈相继因病去世。

曾经身为富农的大舅,又变得无钱无地了。

喝酒的时候,大舅总是感慨万千,他说人的一生,真不知道要经历几次穷困,几次富足。

不喝酒的时候,大舅头脑聪明,干活又勤快,农家的各种活计他基本都会。

他还会给牲口看病,给果树剪枝,盘炕、上梁、修房这些活儿也不在话下。

而且家里只有于学庆一个儿子,生活还算过得去。

于学庆也很聪明,学会了医术,成了大队的赤脚医生。

后来,于学庆娶了亲,有了孙子于连奎和孙女,孩子不多,家里负担也轻,在村里算是生活条件不错的人家。

周山他们来到于学庆家,只见于学庆的院子也不小,同样有五间瓦房,三根烟囱正一起向空中冒着白烟。

进了房门,左右两边各有一口大锅,正煮着饭菜。

西屋地中间还有一个铁炉子,烧着热水。

铁炉子旁边有一个木头箱子,箱子里放着许多圆圆的、像大饼一样的东西。

周山觉得十分新奇,伸手就要去拿。

周山的外甥于连奎赶忙告诉他:“那是牛粪。”

周山一听说是牛粪,反而更好奇了,伸手拿了一块,放在鼻子下闻了闻,说:“没什么臭味啊!”

于连奎解释道:“当然没臭味啦,这粪是牛在荒甸上吃草拉的,晒干后我们捡回来的。”

“是你捡的?” “对!”

“你上几年级了?”

“四年级。”

“咱俩一样。”

两人便聊起了课本,可聊了一会儿,却发现两人所学的课本内容相差甚远,这让他们感到十分困惑。

腊月二十七,是姥爷七十三岁的生日,一家人都格外高兴。

腊月二十八,周山一家来到了二姨家。

二姨夫也当过兵,当年和三姨夫一起参的军,只是在攻打锦州的时候当了逃兵,所以现在没有每月五元的补贴。

一说起这事,二姨夫就会说:“不跑就没命了,一个连就活下来三个,这三个还都是逃兵。”

周山好奇地问:“不是说逃兵都要枪毙吗,你怎么没事?”

二姨在一旁说道:“当时部队来人了,是要处理他的,可后来不知怎么就没处理。”

周山又问:“为什么三姨夫没当逃兵呢?”

二姨夫说:“那能一样吗?我在一线部队,是第一批上战场的,他是给首长服务的。领导上前线,他就算是二线的兵;领导不上前线,他就是三线的兵。他没什么危险,当什么逃兵啊!”

周山心想,看来一线确实危险,二线相对好一些,三线最安全。

吃饭的时候,他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大家听了,都笑着说:“有点道理。”

他们这边正说着话,那边却突然出了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