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三线情怀 > 第140章 生产4生产调度会

三线情怀 第140章 生产4生产调度会

作者:于老三333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6 16:24:36 来源:小说旗

周二,晨光熹微,生产调度会按惯例在八点准时召开。

刘忠臣手持一沓崭新的记事本,走进会议室。

彼时,各单位的调度员早已整齐就座,他们微微低着头,目光审视着各自带来的资料。

刘忠臣在主位上落座,他从容地从烟盒中抽出一根香烟,“啪”地一声,用打火机点燃,深吸一口后,缓缓吐出一圈烟雾。

而后目光扫视全场,说道:“开会,各单位按顺序逐一汇报。”

首先发言的是军品相关单位,他们详细阐述了当前的生产形势,以及原料、燃料和刀具的消耗与需求状况。

待军品单位汇报完毕,轮到机加车间时,刘忠臣下意识地扫了一眼台下,却未瞧见胡守义的身影,不禁皱了皱眉头,开口问道:“胡守义怎么没来?”

马明庆连忙起身,恭敬答道:“胡调度身体不舒服,向您请假了。”

刘忠臣微微点头,神色缓和了些,说道:“回去转告他,让他放下思想包袱,三线建设正需要他这样的同志。”

马明庆应了声“好的,领导”,接着说道:“胡调今天安排我代表机加车间进行汇报。”

说罢,他翻开记录本,有条不紊地讲了起来。

汇报过程中,他时而拿起图纸工艺一览表,时而对照材料计划表,二十几项产品、六十多台套,每一项的进展情况以及对供应物资的需求,都一一清晰说明。

刘忠臣听得全神贯注,不时轻轻点头。

他暗自思忖,这个临时调度虽然讲的内容不像胡守义那般生动,节奏把握和重点突出也稍显逊色,但不得不承认,马明庆讲得细致入微,条理清晰。

当马明庆提及J44 - 55b底传动双动拉伸压力机加工过程中出现砂眼以及硬度过高的问题时,刘忠臣立刻拿起笔,在记录纸上重重地写下一个感叹号。

一个车间接着一个车间汇报,很快轮到铸造车间。

刘忠臣翻到记录机加车间问题的那页,指着那个醒目的“!”,向铸造车间发问:“你们铸造出现的砂眼以及硬度过高的问题,打算怎么解决?”

铸造车间的二调度小郭刚上任不久,面对刘忠臣的提问,顿时紧张得支支吾吾,回答得含含糊糊。

刘忠臣不耐烦地打断他:“你先别说了,回去好好准备一下,看看你说的都是什么!你得多向小马学习。关于这个问题,技术部门来说说。”

郑齐赶忙站起身来,刘忠臣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

郑齐重新落座,说道:“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和铸造车间一起研究过。从技术角度我可以讲讲,但生产组织方面康永新比较清楚,回头让他来汇报吧。”

“行,老郑,我先打断你一下。那个小康怎么没来?”

铸造二调度站起身回答:“他去参加工会的一个会议了。”

“什么工会的会?在哪儿开的,我怎么不知道?”刘忠臣眉头紧锁,语气中透着不悦。

“是我们单位内部的工会会议,他不仅是调度,还兼管着工会工作呢。”

“行了,别说了,马上打电话叫他来这儿开会,把事情说清楚。”刘忠臣命令道。

就在郑齐从技术角度阐述问题时,铸造二调度匆匆跑出去打电话。

郑齐刚讲完,康永新和铸造二调度便匆匆走进了会场。

康永新气喘吁吁,额头上满是汗珠,他一边用手擦拭,一边小心翼翼地走到后面的椅子旁坐下。

刘忠臣见康永新来了,直接点他的名,让他汇报砂眼及硬度问题。

康永新迅速翻开工作记录本,条理清晰地说道:

“铸造压力机床身确实出现了问题,刚才我们车间的同志以及机加车间的同志都提到了。出现问题后,我们和技术部门一同研究,前几天又进行了一次试制。这次我们采用沉坑造型法,从出气情况来看,效果不错,清砂后观察,砂眼明显减少了很多。当然,砂眼减少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在砂型中加入豆油固砂,另一方面,天车的合理使用也起到了很大作用。车速加快后,出炉温度与浇筑温度相近,更便于质量控制。不过,目前还有一个问题,退火控制不太理想,我们建议增设退火炉,否则表面硬度难以有效控制。”

“你们现在是怎么控制退火的?”刘忠臣插话问道。

“采用沙土覆盖的方式。”

刘忠臣听后,思索片刻说:“沙土覆盖有一定效果,但还是比不上退火炉。计划、设备部门,你们考虑一下这个事情。”

计划和设备部门的参会人员连忙表态,会在近期拿出报告,向部里申请购置退火炉。

“这回生产的产品质量能有所提升吧?”

“我们和技术、质量部门商讨过,他们认为相比上一批,会有很大改善。”

“这就好。”刘忠臣满意地点点头。

会后,康永新主动前往刘忠臣的办公室,对自己未能按时参会一事做出解释。

马明庆也回到车间,向领导详细汇报了调度会的情况。

这一天,蔡淑志组织调度员协助计划员编制生产作业计划。

回想起2月份的生产作业计划,因诸多问题遭到不少单位的诟病,3月份的计划经领导审核多日,又被退回。

领导郑重叮嘱他:3月份的生产计划务必修改完善。

蔡淑志神色凝重,对科室的同志们说道:“**教导我们,‘我们做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我们编制生产作业计划,同样要从实际出发。其一,要依据国家下达的年度及季度计划、相关订货合同和协议,还有加工协作任务;其二,要考虑原材料、外购配套件……”

蔡淑志讲完后,生产科的调度人员依次进行汇报发言。

大家详细介绍了各自负责单位的情况,并纷纷表态:哪怕不吃不睡,也要编出令领导满意的生产作业计划。

月末,这份凝聚着众人心血的生产作业计划终于完成,经领导审核通过后,正式下发执行。

开学的日子日益临近,周山和吴权的寒假任务却还未完成。

他们一打听,发现李风顺和高文革同样如此。

周山和吴权心急如焚,可李风顺和高文革却依旧嘻嘻哈哈,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

吴权焦急地问:“这可怎么办?”

高文革神秘一笑,悄声说:“26日下午3点,带上筐和锹,到学校房后等着。”

周山和吴权依约前往。

跟着李风顺和高文革来到学校西北角,他们瞬间明白了。

原来,学校的粪堆无人看守,他们迅速装满筐,运到房后一条小河边的下坎处,找来几根树枝简单遮盖住。

第二天,他们又去装了几次粪,送到指定地点,从收粪的红小兵那里领到了粪票,每人五张,终于完成了寒假作业。

工厂内部的广播新闻,总是聚焦锦东的发展、进步,一桩桩喜事,让人每日都能感受到积极向上的氛围。

反复播报的革命斗争事迹、好人好事以及先进人物,如同一股清泉,洗涤着人们的心灵。

职工们听着广播吃饭,伴着革命歌曲上班。

每天早上7:30,冲锋号准时响起,一天的工作与学习便拉开了帷幕。

此后,人们无需依靠手表和收音机,只需依据广播不同时段的节目,便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然而,杨家妮却有些例外,她的手表依旧发挥着重要作用,毕竟医院的倒班作息时间与广播并不一致。

广播站启用后,每天早晨6:30,广播声准时响起,周山总会条件反射般地从睡梦中醒来,迅速穿好衣服,跑到旱厕一边解决生理需求,一边收听新闻。

他如此热衷于听广播,实则是想在同学面前显摆自己知晓的事情多。

白天,他总会找机会和同学们讲述自己听到的新闻。

吴权也听新闻,可总是记不住。

吴权笑着说,自己脑子里整天琢磨生活中的小窍门,还得意地宣称学会了推刨子。

周山觉得这挺实用,便跟着学了几天,可无奈手艺欠佳,刨过的木头非但不平整,反而坑洼愈发明显。

吴权打趣道:“你呀,不是干这活儿的料。”

周山挠挠头,自我解嘲说:“干活多累人啊,还不如跟大伙唠唠嗑。”

于是,周山离开吴权,又去找李风顺、高文革和刘远胜,兴致勃勃地讲述自己听广播的见闻。

大家静静地听着,尤其是刘远胜,听得格外认真。

可刘远胜这人心思狡黠,他听的目的竟是挑错。

听了一会儿,他便会忍不住开口:“瞎说,又瞎说了,我也听广播了,根本不是你说的那样……”

每次被刘远胜这般反驳,周山都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心里暗暗发誓,以后可不能再这么瞎说了。

可到了第二天,他却又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依旧兴致勃勃地和大家分享广播里的事。

这天,刘远胜没来。

李风顺和高文革听周山讲述时,没有像往常那样挑错,这反倒让周山心里直发虚,暗自嘀咕:是不是自己说得不对呀?

原来,刘远胜没来,是因为他爸爸生病了。

刘玉峰近期左腿疼痛难忍,到医院检查,当地医生也瞧不明白,建议他去市里大医院检查。

到了市里,一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是癌症。

医生严肃告知,现在截肢,或许癌细胞还不会扩散;若不截肢,一旦扩散,就只能等死。

刘玉峰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听从医生的建议,接受了截肢手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