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祁同伟之重拾初心 > 第162章 制度创新的落地生根

重生祁同伟之重拾初心 第162章 制度创新的落地生根

作者:上班苦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8 19:48:42 来源:小说旗

会议室里,凝重的气氛仿若实质,明晃晃的灯光毫无遮拦地倾洒,将会议桌上那叠厚厚的跨境数据试验区建设方案照得纤毫毕现。祁同伟眉头轻皱,指尖在方案上反复摩挲,批注用的红墨水在 “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评估” 条款处慢慢洇散,恰似一片沉甸甸、亟待被劲风驱散的乌云,沉沉地压在众人的心间。周围,争论声此消彼长,而他恰似一位目光如炬的猎手,敏锐地捕捉到市数据局局长翻动文件时的细微举动 —— 文件某页边缘被指甲划出一道深深的印子,那正是争议不断的数据分类标准条款,空白处满是铅笔反复修改留下的凌乱且急切的痕迹。

“祁书记,实不相瞒,这制度设计怕是过于理想化了。” 市数据局局长抬手摘下眼镜,动作里透着几分疲惫,用衣角轻轻擦拭着镜片,镜片后的眼神满是忧虑,仿若藏着对前路重重阻碍的深深隐忧,“您看,单说这数据分级,看似简单,实则牵涉十多个部门。海关坚持按商品类别划分,觉得这样与进出口监管流程更为契合;商务局却主张依据企业规模,认为能更好匹配企业扶持政策;可咱们技术部门从专业角度考量,又不得不重点关注数据敏感程度。各方各执一词,根本统一不了标准。” 他话音刚落,会议室瞬间陷入一片死寂,三十多位参会干部皆默不作声,唯有投影仪散热风扇发出的嗡嗡声,在这寂静中愈发显得刺耳,仿佛在为这场棘手的困境高声鸣笛示警。

祁同伟并未立刻回应,他神色平静,起身几步走到投影仪前,修长的手指果断按下开关。屏幕上,汉东港的集装箱码头与数据中心的三维模型栩栩如生,相互映衬,却被一条虚拟的 “数据边境线” 硬生生地隔开,宛如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大家都来看看这组数据。” 他的指尖轻点着跳动的柱状图,语气沉稳却又透着不容小觑的力量,“去年一整年,就因为数据跨境审批流程冗长繁琐,我们错失了足足 23 个跨境电商项目,直接导致外资引入损失高达 17 亿美元。” 说到这儿,他微微一顿,目光扫视众人,旋即突然放大某跨境支付企业的案例,“就拿这家企业来说,原本满心期待落户咱们汉东,前期各项沟通都很顺利,可到了最后关头,就因为无法及时获取客户数据,无奈之下只能转投隔壁市。这是多大的损失,咱们心里都得有数。”

为打破这僵持不下的局面,祁同伟毅然决定从基层一线入手。他亲自带领工作组,一头扎进汉东港的报关大厅,连续三天,如同不知疲倦的行者,扎根于此。他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工作人员在堆积如山的纸质单据与略显陈旧的电子系统间艰难地来回切换,眉头紧锁。报关员们的抱怨声不时传入耳中:“唉,一个数据要盖五个章,一趟趟跑下来,时间全浪费在盖章路上了。” 闷热的机房内,空气里弥漫着陈旧设备散发的热气,祁同伟毫不在意,弯下腰,蹲下身,仔细查看那老旧的服务器,手指轻轻拂过布满灰尘的接口,仿佛能真切地触摸到背后技术滞后带来的阻碍。紧接着,他直起身,迅速掏出手机,拨通了省通信管理局陈局长的电话:“陈局长,我现在就在汉东港的机房,您知道吗?这里的数据传输带宽连沿海城市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就这条件,拿什么支撑咱们跨境数据试验区的建设?得赶紧想办法解决。”

结束基层调研回到办公室,祁同伟深知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数据分类管理制度刻不容缓,于是亲自挂帅牵头。他紧急召集二十多个部门的业务骨干齐聚一间略显狭小的会议室,目光坚定地扫视众人:“今天把大家叫来,每个人都得带着具体案例,咱们实实在在地讨论,务必攻克这数据分类的难题。” 讨论过程中,商务局和海关在 “电子产品数据归类” 这一关键问题上各执己见,争论得面红耳赤。祁同伟看着这剑拔弩张的场面,突然站起身,大手一挥:“别争了,走,咱们去电子产业园,找企业问问实际情况。” 在某科技公司的研发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祁同伟手持工程师的设计图纸,目光诚挚地望向企业负责人:“您看,就这个芯片数据,在你们实际应用过程中,最担心出现什么状况?” 企业负责人赶忙放下手中工具,快步上前,指着图纸上密密麻麻的代码,神色焦急:“祁书记,我们就怕这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恶意篡改,一旦出问题,整个产品性能都得大打折扣,损失可就惨重了。”

然而,制度的落地远比制定艰难百倍。在首次数据跨境安全评估会上,矛盾集中爆发。某外资企业代表满怀期待而来,却捧着一叠整改通知,满脸无奈与愤懑,情绪激动地挥舞着手中的纸张:“这叫什么事儿啊!海关说要补充原产地证明,网信办又要求提供加密算法说明,我们这几天来回跑了六趟,每个部门说法都不一样,照这么下去,生意还怎么做?我们还怎么在这儿安心发展?” 祁同伟静静地听完,神色凝重,默默在笔记本上记下企业名称。当晚,他就把相关部门负责人紧急叫到办公室,语气严肃却又透着不容置疑的决心:“从明天开始,立刻实行‘一窗受理’制度,所有问题集中反馈,必须限时办结。谁要是再让企业跑冤枉路,耽误发展,我绝不轻饶。”

为给跨境数据试验区争取更多上级支持与政策倾斜,祁同伟精心筹备,带着精心准备的试点方案踏上进京之路。在国家数据局的会议室里,气氛庄重严肃,祁同伟站在投影仪前,自信满满地展示着汉东港的实时数据流量监控图:“各位领导,请看,我们汉东港每天的跨境数据流动量极为可观,超过 500 万条。如此庞大的数据流通量,足以证明我们完全具备建设区域性数据枢纽的条件,恳请给予政策支持与指导。” 随后,在工信部的汇报现场,他播放了自主研发的数据脱敏系统演示视频,详细介绍:“这套系统是我们汉东团队的心血结晶,既能全方位保护数据安全,又能充分挖掘实现商业价值,我们期望能将其纳入国家创新试点,为全国数据安全利用提供范例。”

回到汉东后,祁同伟马不停蹄,积极推动建立 “制度执行观察员” 机制。他广泛动员,从高校、企业和媒体中精心选拔了 30 名专业素养高、责任心强的观察员,郑重地为他们发放特制的 “监督卡”。其中一位观察员在走访中敏锐发现,某部门仍在沿用旧版审批流程,导致企业多跑了三趟冤枉路。祁同伟得知后,第一时间召开专题整改会,表情冷峻,将相关责任人的检讨材料挂在政务内网公示:“我再强调一遍,制度可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空文,执行要是打折扣,就是对汉东发展的严重不负责任,对企业和老百姓的辜负。”

但创新之路,向来荆棘丛生。在推行 “数据沙盒” 制度时,遭遇了金融监管部门的强烈反对。金融监管部门负责人态度坚决,言辞激烈:“这‘数据沙盒’一旦开启,极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金融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个口子绝对不能开,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祁同伟面对这股强大的阻力,没有急于反驳,而是冷静思考,精心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讨会。他邀请银行风控专家、科技企业 cto 和监管人员齐聚一堂,围绕风险防控各抒己见。会议现场,气氛紧张热烈,各方观点激烈碰撞。当某科技公司展示出自主研发的 “风险预警模型”,详细阐述其能够实现实时风险监测与精准防控时,金融监管部门负责人的神色逐渐缓和,终于松口:“如果真能做到像你们所说的实时监测,有效防控风险,或许可以考虑先进行小范围试点。”

为让制度真正契合企业需求,成为助力企业腾飞的有力翅膀,祁同伟别出心裁,每月定期举办 “企业家茶叙会”。在一次茶叙会上,茶香四溢,气氛却略显压抑。某跨境电商老板端着茶杯,苦笑着摇头:“祁书记,不瞒您说,我们每天要处理几万条订单数据,现有的备案系统太老旧了,根本撑不住这么大的流量,数据处理效率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业务拓展。” 祁同伟闻言,当场掏出手机,拨通技术团队负责人的电话:“明天一早,你就带着团队去这家企业现场办公,一周之内,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绝不能让企业因为技术问题受阻。”

随着各项制度的逐步完善与扎实推进,变化如同春风化雨,悄然降临。汉东港的数据通关时间从曾经漫长的平均 72 小时,大幅缩短至如今的 4 小时,企业提交材料数量锐减 60%。在一场盛大的签约仪式上,某跨国公司亚太区总裁满脸笑意,感慨万千:“来到汉东,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这里的营商环境让人安心,我们对未来的合作充满信心。” 但祁同伟丝毫没有放松警惕,他特意在办公桌上摆放了一个沙漏,时刻提醒自己与相关部门负责人:时间就是效益,审批绝不能超时。

在制度执行的每一处细节上,祁同伟都秉持着锱铢必较的态度。当发现某企业的跨境数据传输存在加密漏洞时,他没有简单粗暴地予以处罚,而是迅速安排专家团队驻场指导。企业负责人深受感动,紧紧握着专家的手:“原以为政府只会开罚单,给我们增加负担,没想到还主动帮我们解决这么棘手的技术难题,真是太感谢了。” 就这样,“监管 服务” 的创新模式,渐渐在试验区生根发芽,成为一张独特的名片。

为进一步提升干部的制度执行力,激发团队的创新活力,祁同伟精心策划组织了 “制度创新擂台赛”。各部门纷纷摩拳擦掌,全力以赴,将抽象晦涩的制度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操作案例进行激烈比拼。决赛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市商务局展示的 “跨境数据贸易便利化二十条” 凭借其创新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一举获得最高分。祁同伟当即宣布:“这个案例做得非常出色,要立刻做成标准模板,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广,让更多地区借鉴学习。”

随着试验区的蓬勃发展,新的问题与挑战也接踵而至。某新兴行业的数据跨境需求极为特殊,远远超出了现有制度框架的范畴。企业负责人心急如焚,带着团队匆匆找到祁同伟寻求帮助。祁同伟没有丝毫推诿,当即拍板成立专项小组:“大家齐心协力,用一个月时间深入研究,既要严守安全底线,保障数据安全与国家利益,又要全力支持创新发展,绝不能让制度成为阻碍企业前行的绊脚石。” 他这种务实担当的态度,宛如一颗定心丸,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坚定了扎根汉东的决心。

当又一个深夜悄然来临,城市陷入沉睡,祁同伟的办公室却依旧灯火通明。他坐在办公桌前,面前的电脑屏幕上,试验区的实时数据如跳动的音符,不断闪烁变化。鼠标滚轮在制度文件上缓缓滚动,他不时停下,陷入沉思,认真修改批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