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 > 第65章 真是误事!

朱元璋见他迟疑,便知他心中另有考量:“有何良策,不妨直说。\"

李伟略作犹豫,终究开口道:“实在不行的话,或许可以安排那些贪污较少、罪行较轻的人戴枷办事,待新人接任后再行处置。\"

朱标听得目瞪口呆,这法子未免太过狠辣!

朱元璋却颇为欣赏,笑着说道:“此法甚好,就这么办!”

“父皇,儿臣以为不妥!”朱标转向李伟继续说道,“李大人难道不知‘士可杀不可辱’的道理?即使要让这些人戴罪办公,也无需用这种侮辱性的手段啊!”

李伟一怔,确实如此,他只顾着奇闻轶事,随口便说了出来,殊不知这是朱元璋提出的荒诞主意,完全不必如此。

“什么士可杀不可辱,那是他们咎由自取,我们认为这样挺好,还能防止他们畏罪潜逃呢!”

朱元璋毫不理会,直接拍板定案。

朱标听罢,看向李伟的眼神更加愤怒了。

“嗯,那个,我觉得这些人不妨给他们一次将功赎罪的机会。

若是在这段时间里表现良好,可以适当减轻惩罚,这样也能起到激励作用,免得他们自暴自弃,耽误公务。\"

看着朱标投来的不满眼神,李伟连忙试图挽回局面。

朱标听完这话,脸色缓和了些,说道:“父皇,儿臣认为此法可行!”

“哼!”

朱元璋冷哼一声,李伟所言确实有理,提到懈怠之事,这小子可是个中好手。

思索片刻后,朱元璋作出让步,同意了这个提议,毕竟减刑并非完全无罪,至少也要流放或劳役。

“标儿,这事就交给你处理了,你把他们的罪状查明,以及如何处置都写成奏章呈上来。\"

若是让李伟去做,肯定又要得罪一帮人,但由朱标负责就不同了,虽然惩处结果相同,可他们父子间有着默契,能让此事得到群臣的认可。

“是,儿臣领命。\"

朱标松了口气,这样的结果已是最佳。

处理完这些事务,朱元璋向李伟投去赞许的目光,没料到这小子看问题倒也通透,只是对这些事不上心,还需好好管教!

随后他又想起范敏发狂时所说的话,不禁叹息感慨道:

“唉,做君王不易,做臣子也不易,难上加难!范敏虽荒唐,但他的话并非全无道理。

这些世家培养出的读书人,怎能真的将忠君爱国置于家族利益之上呢!”

李伟听着他发牢骚,心中忽生一念,他正打算开办学校教授学生,若能说服朱元璋资助办学,那就太好了!

“对呀陛下,不如您亲自创办所学校,我也有意教些学生,到时候您再给我涨点薪水,我便去当个兼职老师之类的。\"

李伟游说一番,尽管他不姓马,却也想做个只拿几十块钱的优秀教师,薪水高低无所谓,毕竟他并不缺那点钱。

这段时间在军器局工作,他愈发感到力不从心,任务繁重,单靠自己难以应付,若有学生协助则再好不过。

朱元璋听了这话也是心中一动,他知道这小子掌握的现代知识很实用,若能教会一批可用之才,无疑是一件好事。

“你想教学生?这很简单,我们已有国子监,你直接去授课便是。\"

开国之初,他对教育极为关注,早早就将应天学府改制为国子学,并于洪武八年在凤阳建立中都国子监。

近来,他还计划扩建应天的国子学,将其打造为大明真正的国子监。

听到这个提议,李伟立刻皱眉摇头:“不去!”

“为何?”朱元璋疑惑地问。

“您那国子学的学生我才不稀罕,教育得从小孩抓起!我打算另建一所学校,专门招收小孩,免费授课,最好还能包吃住。\"

朱元璋一怔,此言甚是精妙。

若孩童自幼受国家教育,成年后自然会感恩国家,效忠朝廷。

虽难免有家族情感的牵绊,但比起现在那些由家族培养的读书人,必定更加忠诚可靠。

-----------

然而,真按李伟所说,从小提供免费教育甚至食宿,成本实在过高。

大明所需的人才数以千计,培养这么多读书人,国库恐怕难以承受。

目前的国子学、明朝后的国子监以及各地官学,严格来说不过是个教育管理单位,主要通过考试选拔已有成就的读书人进行管理,教学只是辅助,类似于后世的教育部,负责教材编写与考试组织。

这些地方不会招收孩子从零开始教,读书还得靠家庭支持。

当然,朱元璋也为读书人提供了不少福利,比如奖学金、特权以及免税免役等,但这些仅限于优秀学子,且竞争激烈。

那些获得优待的学子多认为这是凭自身努力所得,并非皇恩浩荡,朱元璋既花了钱又落不下好名声。

想了想,朱元璋说道:“你要建便建吧,我们也没拦着。\"

他压根没打算出这笔钱,一眼就看穿了李伟的小算盘——想让我们出资建学院,还给你薪水,真是异想天开。

李伟脸色微变,不甘地道:“陛下,我也是为大明培育人才啊,您总该有所表示吧?”

李伟搓了搓手指,这个动作已表明了他的意图。

“哼!”

朱元璋冷笑,我们还没找你麻烦呢,你就想来蒙骗我们?

其实李伟说得对也不对,确实在培养人才,但正如家族培养的读书人更忠于家族,李伟培养出来的人也会更亲近他本人,如此看来,让他出钱就是在占他的便宜。

大明商会如今财源滚滚,年末分红肯定是少不了的,这笔钱他绝不会主动掏腰包,至于自己多拿一些,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李伟看他不上钩,思索片刻后再次开口:“不然从商会调些资金出来?皇上,这些人日后学有所成都是国家的栋梁,我免费为朝廷培育人才已属不易,若还要我自己出钱修建学院,实在难以接受!”

朱元璋脸色阴沉地思考着,若是让商会出资,再挂上皇家名号,再让长子充任院长,嗯,如此一来倒也妥当。

“行吧,那就从商会取钱,不过这学院也算是咱们的了,跟商会一样,院长的人选由我们决定。\"

李伟听完不屑地哼了一声,果然是个抠门至极的人,一点便宜都不肯让。

“好,好,不过教学的事情还得听我的,您也知道,我要教的内容跟你们的完全不一样。\"

“可以!”

朱元璋痛快应允,随即对朱标说道:“标儿,学院成立后你就去做院长,以后这里就是为我们朱家培养人才的地方了。\"

说完又瞄了眼李伟:“你做个副职就行。\"

李伟:“……”

他原以为学院会像商会那样,自己任院长,朱元璋派个人来监督即可,没想到这位老皇帝直接将自己的长子派来压在他头上。

“儿臣遵旨。\"

朱标倒是乐于担任院长,教授学问、教书育人本是他所喜爱之事。

见父子二人没问他意见便敲定了此事,李伟也只能无奈答应,毕竟他不过是个小小的侍郎罢了。

离开皇宫后,李伟急忙赶往军器局,还有许多事务等待处理,朝堂上的那些纷争耽搁了好几天,真是令人头疼!

发电机与调压器已经完成,李伟临走时向朱元璋“借”了自己的万用表前往调试。

目前他使用的导线是红铜,其实只要够粗,黄铜也能作为导线材料,就像后世某些不良厂商,本该使用百安培额定电流的紫铜排,却偷偷换成了黄铜,仗着使用者平常电流不会达到上限,就不会出现问题,但实际上一旦达到上限,就容易发热甚至引发火灾,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李伟现在只能暂时将就使用,等日后有条件了,他会建造一个电解铜作坊,制作紫铜,有了电力的支持,这并非难事。

调试完发电机后,李伟又去看了一下炼焦炉与炼钢炉。

炼焦炉刚建成,还未开始测试;炼钢炉则更早完工,大部分已接近尾声,只是缺少动力源,铁水流进转炉还得依靠人工搅拌。

人工搅拌存在明显缺陷:一是工人过于辛劳,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尤其艰难;二是搅拌的速度既不稳定也不均衡,导致成品钢材的含碳量难以控制,最终产品质量堪忧。

先试试看吧,试着生产几炉钢,从中挑选合适的材料制作磁钢。

有了磁钢,发电机和电动机就能顺利运转,搅拌这活儿也能由电机替代了。

忙了一整个下午,直到傍晚,李伟才回到家中。

眼下的工程进度让他颇感不满,全因朝廷里那些奸臣老给他制造麻烦,真是误事!

“唉,头痛死了!”

进门时,李伟一手捂头长叹。

这时小青从隔壁房间走出来,见他这般模样以为他病了:“老爷,您这是怎么了?”

李伟听见声音,几乎是本能地立刻把手从额头移到屁股上:

“哎哟,屁股好疼……”

小青:“……”

第二天早朝,李伟和闹钟一同来到午门外,只见此处早已聚集了不少文官武将,都在等待宫门开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