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马伏山纪事 > 第四章 撂荒之痛

马伏山纪事 第四章 撂荒之痛

作者:美知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13 20:55: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我们站在公路上,看着眼前的上百亩荒草凄凄,谋划着怎么来改变它让人难受的现状。

接到我前面提出的问题,老王队长摇了摇头,差点流出泪水。他以一位老退伍军人的定力强忍着说:怎么不想种上庄稼创收,这可是我们那几代人用汗水和心血开掘出来的百亩良田呀,怎么忍心天天看着它抛荒呢?

多年来,队里那些年富力强的,年轻一些的男男女女都出门在外打工的打工,经商的经商,在街上带孩子的就好好带孩子,留在家里的就是我们这些七老八十的人,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伸手指向那一块大田,我记得叫方田,四四方方的,足有一亩多,在这一片算是大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就分给了老王队长,也是为了照顾他,这里离他家近,减少不少劳力。

记得儿时,这块田是冬水田,小春是不用种的,专门用于关水蓄水供灌溉,田坎筑得高高,比普通水田高出近半米。

这块田分给我院子的一个同姓长辈,家里男主人在新疆哈密一个柳树泉的部队航校当兵,做后勤工作,干起了以前在家学的老本行,就是为官兵们理发,听说,由于这个技术,跟军官们混得很熟,与后勤的关系很亲近,特别是四川老乡,经常在他家出入。

当时流行一种稻田养鱼,这个冬水田鱼儿又肯长,我都好几次下田捉过鱼的。

想起当时与同伴们一起捉鱼,别说有多么开心。后来那长辈的妻儿老小举家都迁到了新疆,我的两个哥子都去过他家,他们够热情的。

这个冬水田就归集体养鱼了。每到秋天将近稻子熟黄了,便要挖田沟,将水排干,方便后面收割稻子。

就在几年前,老王队长的几个儿子儿媳都外出打工,只留下几个孙儿孙女在街上读书,家里缺劳动力,说自己和老伴都快上八十岁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不能下地耕田,就按照村里安排种上了引进的良种薄皮核桃,听技术员说,光这块田每年可以收入上万元,销售不用愁,还有外地商家来收购,根本就用不着愁销路。

这可把老王队说动了心,与年迈的妻子一起,在雨天披起蓑衣戴着斗笠,起早贪黑,用一天时间把镇政府免费分下来的果树发展项目核桃苗载完了,可腰杆痛了好几天,膏药贴了两大盒。

每年打除草剂,打农药杀虫,四年长成了几米高,眼看就封林了,看着开了花结了果,可盼着秋天有个好收成,但那讨厌的松鼠比人还勤快,天天上树偷吃果子,它也不嫌弃嫩核桃苦。

人一进果园,它就逃,人一出来,它又偷,一年下来,我们只在树下零星地捡到了一箢篼核桃,不够孩子塞牙缝。

近年来,也没有心肠去照顾核桃,任它自生自灭,现在就成了这个样子,杂草和野藤与核桃树互争地盘。

要说起当年的核桃项目,老王队长的这个方田还算有收获,而我二哥家在我老屋旁边那个足有7分的拐棍田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到而今那些还活着的核桃树都不到一人高,可以说都被杂草欺得不长。

大半苗子没能存活。几乎就是一个荒田。对核桃项目不抱有任何期望。

杨老板和董专家下草地里取了一块土壤作为标本拿回去化验一下,等结果出来就可以确定种植何种中药材。

我知道专家都很稳重,不会轻易给结果的。因为在我们村二队那片近200亩的滑坡地就是个沉痛的教训,吴老板投资上千万,到头后长出的大个黄金蜜柚卖不出钱,就连送给附近老乡们都没人愿意吃,这可把业主害惨了,五年的劳动与投资都打了水漂。

杨老板和董专家先带着标板离开了马伏山,我们与老王队长站在公路上聊起家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