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竹杖奇缘录 > 第50章 古战场中英魂泣,往生咒起渡亡魂(度阴兵)

北风卷着细沙掠过残垣,蔡佳轩的竹杖轻点地面,惊起几只枯骨旁的寒鸦。王嘉馨袖中九龙剑穗无风自动,素白裙裾沾满草屑,二人眼前的村落已化作废墟——断壁上还残留着“义熙三年”的斑驳题刻,距今年岁竟与淝水之战相隔七十载。

“相公,你闻这风里的气息。”王嘉馨驻足掩鼻,暮色中可见浮尘里隐约有青灰色雾气翻涌,如无数透明手臂在虚空中抓挠。远处山坳间传来金铁相击之声,时而夹杂凄厉的惨叫,却非人间言语。

村西头破庙前,几个衣不蔽体的流民蜷缩在枯草堆里。蔡佳轩解下青衫披在孩童身上,指尖触到其脊背时,那孩子突然浑身战栗:“姐姐...莫去北山,夜夜有黑甲人举着火把过,马蹄踩碎石头响。”

王嘉馨蹲下身,从鬓间取下玉簪点亮微光:“他们可曾伤人?”流民们互相对视,眼瞳里映着幽蓝磷火,其中老者抖着胡子开口:“不伤人,却抢粮...前日里张家新收的粟米,第二日便在北山脚下成了灰。”话音未落,远处忽然传来闷雷般的蹄声,群山回应着低沉的呜咽,仿佛大地在呕吐亡者的叹息。

蔡佳轩扶王嘉馨起身,竹杖在掌心化作青芒:“去北山。”二人踏过满地黄沙,月光渐被乌云吞噬,行至山腰时,遍野断戟突然发出嗡鸣。王嘉馨袖中雌剑共鸣,剑芒刺破雾霭,竟照见坡下密密麻麻的黑影——皆是披甲持戈的士卒,甲胄上锈迹斑斑,面部却模糊如融蜡,队列最前方的“将军”提着缺刃环首刀,正机械地挥动手臂,指挥着无形的战阵。

“是阴兵。”王嘉馨按住蔡佳轩欲劈砍的竹杖,“淝水之战时,前秦溃兵有三万人曾葬在此处,晋军为阻追兵亦凿山埋骨...这些亡魂困在往生道外,竟成了执念之体。”说话间,阴兵阵列突然转向,无数空洞的眼窝对准二人,喉间发出含混的嘶吼,如潮水般涌来。

蔡佳轩旋身舞杖,青芒所过之处阴兵溃散如烟,却又在片刻后重组。王嘉馨见状取出黄纸朱砂,指尖凝咒画出往生符:“莫伤其形,引他们至开阔处!”两人且战且退,直至山巅平台,阴兵却不再追击,只是列阵环绕,刀枪相击之声震得山石簌簌滚落。

“看那将旗。”蔡佳轩竹杖直指阴兵阵列中央,那里隐约有杆褪色的“苻”字旗,旗下一具骸骨端坐马上,腰间玉珏在月光下泛着幽光。王嘉馨瞳孔微缩,认出那是前秦皇室之物:“此将生前应是苻氏宗族,败亡后执念不散,竟将三万亡魂困在此处,年复一年重演败战之景。”

此时山风大作,阴兵忽然齐齐跪下,甲胄撞击地面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骸骨将军抬手虚握,空中竟浮现出刀光剑影,恍若重现当年晋军火攻之景。王嘉馨心口剧痛,忽觉万千冤魂的记忆如潮水灌入脑海——铁蹄下的哭喊、火海中的挣扎、断刃穿胸的剧痛...她踉跄着扶住蔡佳轩,袖中佛珠滚落三颗:“相公,这些亡魂每夜重复战死瞬间,如此循环七十载,当真是...当真是...”

蔡佳轩握紧她颤抖的手,竹杖轻点地面画出太极图:“嘉馨,可还记得你自幼所学的《盂兰经》?”王嘉馨闻言静心闭目定神,指尖结出莲花印,清音自喉间流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随着佛音,阴兵阵列开始松动,为首的将军的甲胄上浮现裂纹,眼中幽火渐渐黯淡。

忽然,山下传来流民的惊呼——不知何时,阴兵竟分出一支向村落而去,锈刀在月光下泛着青芒,分明是要劫掠粮草。蔡佳轩竹杖暴涨三丈,青芒如银河倒悬:“你镇住山巅亡魂,我去阻截!”话音未落已踏剑而去,王嘉馨望着他的背影,忽然想起那日在长江边,他也是这般义无反顾地挡在自己身前。

村落中,流民们抱头躲避,阴兵却视他们如无物,径直冲向藏粮的地窖。蔡佳轩正要拦截,却见阴兵穿过粮袋,粟米竟化作飞灰。他猛然醒悟:“执念所化,所求不过是生前未竟之事...”原来这些亡魂并非真要抢粮,只是重复着溃败时对粮草的渴望。

此时王嘉馨的佛音自山巅传来,如春风化雪。阴兵们同时顿住,缓缓转身望向山巅,为首将军忽然下马跪拜,甲胄碎成齑粉,怀中掉出半块烧焦的木牌,上书“苻融”二字——正是前秦名将苻融,淝水之战中坠马而亡的宗室贵胄。

王嘉馨拾起木牌,感应到残魂中汹涌的悔恨:“公本是名将之后,何苦困万千亡魂于此?”虚空中响起呜咽低语:“吾...吾败军之将,无颜见先帝于地下...若散去执念,便再无面目存在...”蔡佳轩此时返回,竹杖轻点苻融残魂:“存亡皆属天道,公困守于此,反让三万将士不得往生,可是将军本意?”

苻融残魂剧烈颤动,甲胄碎片纷纷扬扬落在二人肩头。王嘉馨取出符纸,以本命真火点燃:“我以佛家念力、愿力,助尔往生。待轮回转世,望公能得太平身。”火光中,苻融的身影逐渐透明,他抬手向二人作揖,身后阴兵阵列亦如晨雾般消散,唯有满山断戟化作青草,在黎明前的寒风中轻轻摇曳。

晨雾中,流民们战战兢兢爬上北山,只见王嘉馨跪坐在苻融骸骨旁,双手结印诵念《往生咒》。蔡佳轩持竹杖立于她身侧,杖头串着七十二枚阴兵箭镞,在朝阳下泛着清冷的光。当第一缕阳光掠过山巅时,骸骨突然化作齑粉,露出下面叠放整齐的兵书与断剑,剑鞘上“大秦苻氏”四字虽已锈蚀,仍透着一股苍凉剑意。

“仙人慈悲啊!”流民们见状纷纷下拜,其中老者指着山坳处惊呼。众人望去,只见原本寸草不生的荒地上,竟冒出点点绿意,初升的阳光下,无数白色小花破土而出,每一朵都形如战士握拳的手。王嘉馨轻抚花瓣,指尖沾着露珠:“这是念魂花,亡魂解脱方得生长。”

蔡佳轩将箭镞埋入花海,竹杖挥动间,七十二道剑气没入地下,化作七十二座石桩,刻满道家镇魂文。他望着远处重峦叠嶂,忽然叹道:“七十年前淝水之战,多少儿郎埋骨他乡...嘉馨,你说这人间战乱,何时方休?”

王嘉馨站起身,衣袖间滑落一片枯叶,恰好落在镇魂桩上,化作粉色蝴蝶飞去:“相公可记得咏絮谢夫人曾说‘苍生涂炭,岂独我王氏之责’?今日超度阴兵,不过是治标之策。若要治本...”她望向流民们眼中重新燃起的希望,声音渐低,“需得天下止戈,方无新魂赴旧劫。”

是夜,二人在破庙中休整。王嘉馨取出九龙剑穗,轻轻擦拭蔡佳轩的竹杖:“今日见你以竹杖化剑,竟有上清剑意,可是老道传你的《青萍剑诀》又有精进?”蔡佳轩握住她的手,感受着掌心薄茧——那是常年握剑所致:“若非你以佛法辅助,单凭我一人,怕是难以化解苻融执念。你我阴阳相济,方得两全。”

忽然,庙外传来孩童哭声。二人循声寻去,见一女童抱着具骷髅痛哭:“阿爹...阿爹说好要回家...”王嘉馨泪湿眼眶,弯身在女童身边替女童轻擦眼泪,以衣袖覆住骷髅:“你爹爹已去了往生道,若你想念,便在心里画一朵念魂花,他自会知晓。”女童懵懂点头,伸手在王嘉馨掌心画了个圈,月光下,那圈中竟似真的开出朵小白花。

蔡佳轩背过身去,望向星空。北斗第七星闪烁不定,正如人间运势。他想起那邋遢老道曾说“剑斩人间不平事,心照天地浩然光”,此刻方知这“不平事”不仅是妖魔,更是人心的贪嗔痴恨。转头时,见王嘉馨正为女童梳理乱发,发间玉簪与他眉心痣遥遥相映,忽然领悟:世间所有念,原是慈悲。

三日后,二人辞别流民继续北上。临行前,老者捧来一碗粟米粥:“仙人若路经长安,可替老朽望一眼城墙...吾妻女便埋在城东乱葬岗。”蔡佳轩接过碗,却见粥底沉着几粒黑色颗粒——那是阴兵过境时化作灰的粟米,此刻竟重新长出了芽。

王嘉馨解下腰间香囊赠予女童,囊中有她每日抄录的《心经》碎纸:“若遇难处,焚一张即可。”转身时,衣袖扫过断墙,露出墙内隐约的血字:“杀胡令”。蔡佳轩握住她的手,感觉到她微微颤抖——那是汉家儿郎反抗羯胡暴政的惨烈印记,亦是乱世中无数亡魂的呐喊。

行至山腰,二人回望村落,只见念魂花海已漫过废墟,在风中掀起白色波浪。王嘉馨忽然驻足,取出随身玉瓶倾倒,瓶中清水化作细雨洒落,花海中竟升起淡淡金光,隐约有梵音自地下传来。

“这是?”蔡佳轩挑眉。

“以本命水精炼化的甘露,可洗去亡魂业障。”王嘉馨望着金光渐散,轻声道,“愿他们下一世,生在太平年间,春种秋收,娶妻生子,再不闻战鼓之声。”

蔡佳轩将竹杖插入土中,杖头瞬间长出青藤,缠绕成门扉形状:“待天下大定,我们便在此处建座道观,名曰‘止戈’,如何?”王嘉馨轻笑,指尖在藤门上画出太极图,藤叶间立刻开出莲花:“好,便叫‘止戈观’。只是相公需记得,止戈非止武,乃以仁心化干戈。”

暮色四合时,二人踏剑而起。月光下,北山阴兵过境的痕迹已被花海覆盖,唯有镇魂桩上的剑气仍在闪烁,如群星落人间。蔡佳轩望着怀中王嘉馨恬静的侧脸,道:这一路斩妖除魔,终不如斩去人心之魔;这世间最艰难的修行,原是在血腥里种出莲花,在执念中照见慈悲。

风掠过耳畔,带来远处胡笳声,却不再似先前凄厉。王嘉馨在他怀中动了动,轻声道:“相公,你听,往生咒的余韵还在山间回荡。”蔡佳轩闭目聆听,果然有细碎的梵音与剑气共鸣,那是三万亡魂最后的叹息,亦是新生的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