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 第54章 原因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第54章 原因

作者:你很会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9 11:25:58 来源:小说旗

这正是他来找夏白的原因。

只是想知道是否可行。

夏白显然思考得更深入,话语中透着几分不满。

夏白上下打量着花纶,嘴角忽然浮现一丝笑意,“花纶,你想不想博得当今圣上的青睐?”

花纶立刻从椅子上弹起,警觉地盯着夏白,沉声说道:“夏白,我告诉你,你少打我的主意,我不会上当的,你已经够狡猾的了,别再算计我。”

夏白额头青筋直跳。

他什么时候耍过这种手段?

这简直是冤枉。

夏白面带不满地道:“你以为我会算计你?我是真心告诉你一个能让陛下开心的方法,但我也有个小要求,就是你得帮我做件事,这事轻而易举,对你来说毫无影响。”

花纶的脸色几度变化。

他依旧难以完全信任夏白。

他吃了太多苦头了。

夏白耐心劝说道:“只要你照我的话去做,说不定你就不用一直待在翰林院积累资望了,可以直接去六部或其他部门任职,大展宏图,实现你的抱负。”

“你真的没兴趣?”

------------

花纶盯着夏白,默默无言。

夏白并不急躁,耐心等待花纶的回答。

花纶的到来,让夏白想到另一种策略,一种既能稳步前进又能大胆行事的方式。

他所提倡的一些理念,对朝中部分官员同样有益。

这意味着他可以采取更激进的行动。

过了很久。

花纶终究没能忍住。

他端着大碗茶,努力掩饰自己的情绪,平静地说:“我得先听听,要是和上次一样,需要顶撞陛下或者与大臣结怨,这种事我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我没有你那么大的胆量。”

花纶冷哼一声,认为自己说得并不过分。

夏白胆识过人,远非他所能及。

他也没想过要比较。

夏白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异样光彩,慢慢说道:“这一点你可以放心,我不会害你。”

“翰林院虽然职权不大,但接触的事务繁杂。”

“你作为编纂,应该也写过不少奏疏,效果如何?”

花纶眼神一凝。

他没有隐瞒,严肃地说:“我确实整理过许多奏疏,可呈递上去后,陛下似乎并不满意。”

“朝廷处理政务和地方不同,各方面都要兼顾。”

“我之前缺乏经验,所以施展不开。”

夏白点头表示理解。

花纶年纪轻轻,是天之骄子。

如今还不到二十岁。

刚入朝堂就陷入复杂的*争,自然感到力不从心。

这些都在预料之中。

夏白说道:“我对你的才学有所耳闻,确实才华出众,虽然有些自负,但也确实有自负的理由。你在朝堂中难以施展拳脚,并非完全因为你自认为的经验不足,经验固然是原因之一。”

“然而圣贤之书不会告诉你这一点。”

“这是家国天下。”

“更不会告诉你,上奏折时,需要迎合*喜好。”

“洪武三年,首次科考,不久即被废止,陛下给出的原因主要是‘有司选拔的多为年轻人’,且无法用于实践,不能‘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因此未能实现陛下‘选贤任能’的目标。”

“你现在的情况正符合这种无法实用。”

花纶的表情微微一僵。

他凝视着夏白,很想反驳,但话到嘴边却不知如何开口。他身处翰林院,根本没有接触实务的机会,只能审阅地方官员提交的奏折,又怎能展现自己的才能?

看着花纶欲言又止的模样,夏白笑了笑道:“我知道你不认同这个观点。”

“但这是事实。”

“不打扫屋子,怎能清扫天下?”

“连奏折都处理不好,谁敢让你管理一方?”

“科举是士人追求的终点。”

“翰林院任职,则是进士的新起点。”

“一切都要重新开始。”

“翰林院是个好地方,却也是个坏地方。”

“它的优势在于能够接触各种政务,耳濡目染之间,对处理事务会积累一定经验,日后无论在朝为官还是外派地方,处理各类事务都会游刃有余。”

“然而它的劣势也在这里,位于应天府,接触的政务过多,看到的奏折太多。”

“递交奏折的官员,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浑身带着官僚习气。”

“而问题恰恰就出在这个官僚习气上。”

花纶的目光微微波动。

这是他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新奇见解。

他正襟危坐,认真倾听,想知道夏白接下来要说些什么。

夏白接着说道:“作为官场老手,大明的许多官员都有官僚习气,所谓官僚习气,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遇到事情不主动承担责任,天塌下来时首先考虑的是掩盖问题、推卸责任,注重表面形势而非实际情况。”

“就拿最近寿州洪水来说吧。”

“你可以回顾一下,或再查阅一番,便会发现,许多官员呈递奏章时,开头往往是一段冗长的议论。”

“他们一开始谈的不是灾情本身,而是先数落前朝的失误与混乱,导致堤坝多年失修,接着又对大明和圣上大加颂扬,声称地方施行了诸多有益国家安定、惠及民生的政策,修缮堤坝,然而话锋一转,就说尽管努力,仍未能弥补前朝留下的隐患,最终酿成溃堤。”

“之后便草草提及灾情。”

“然后直奔主题,索要钱粮。”

“这样的奏疏在朝中十分常见。”

“当初圣上不止一次对此表示不满,但群臣依然故我。”

“这是因为官场风气使然。”

“他们惧怕承担责任,也畏惧受到惩罚。”

“一旦出现状况,他们的第一反应便是将责任推给他人,推给前朝,推给百姓,甚至推给地方官员,总之绝不会落在自己身上,只有保住了自己的官职,才会考虑赈灾救灾。”

“对于这种情况,圣上追求的是‘实事求是’!”

“回归根本!”

“你在翰林院读了这么多奏疏。”

“不知不觉中,你已沾染了这种习气,自然难以获得圣上的欢心。”

听罢此言。

花纶不禁冷汗直冒。

他之前并未察觉到这一点。

事实上,他也确实如此行事。

因为他不敢得罪同僚,又要顾及各方利益,只能在奏疏中为其他官员说些好话,但这无意间却与圣上期望的官员形象背道而驰,这又怎能博得圣上的赏识?

花纶目光深邃地注视着夏白。

眼中满是戒备。

夏白虽不在朝中,却对朝中事务如此洞若观火。

着实令人胆寒。

即便如此,他又该如何应对呢?

他不过是一名翰林院编纂,手中并无实权。

岂敢轻易招惹朝中权贵?

夏白说道:“在这种情况下,要学会迎合上意。”

“揣摩上意,在某些时候会惹上位者不悦,但有时也能得到他们的青睐。”

“既然当今圣上希望官员脚踏实地。”

“那么你也应如此。”

“只是以你的处境,恐怕不愿与朝臣交恶,所以只能另寻出路。”

“用事实和数据来说话。”

夏白用手指轻点桌上的奏折。

花纶眉心微蹙,疑惑地盯着手中的纸张,满眼迷茫。朝廷的数据?以数字呈现?他自己能懂,皇帝能懂吗?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夏白轻笑着,用茶水在纸上画了一条线,然后又加上两条带箭头的横竖线,形成了一幅“折线图”。他将图推至花纶面前,让他仔细观看。花纶凝神细看,却依旧不明所以。然而,当数字与线条结合时,他的脑海中灵光乍现,精神大振,紧盯着图纸思索。

许久,花纶抬头,震惊地看着夏白。

“这是……”他开口问道。

“我教你的方式。”夏白解释道,“用折线图展示数据比单纯的数字更直观,更能让人理解,也更容易被当今陛下接纳。”

“当今陛下出身平民。”

“他对数字并不敏感。”

“你列再多的数字,讲再多的话,他只会关注几个关键词,比如要钱、要粮、地方欠收之类。”

“你说得越详尽,他反而越容易责备你,认为你心思不在政务上,而是在捏造数据以谋取利益。”

“这就是官员必须学会的灵活手段。”

“清官尤其需要掌握。”

“通过对比的折线图,清楚地向陛下说明某地的情况及影响,只有看到急剧变化的折线,陛下才能真正意识到问题所在。”

“这不是普通的数字,而是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信息。”

“此外,折线图还可用于逐年、逐月的对比,对朝廷审计亦有帮助。”

“治理天下之事,于数据而言,当行减法。”

“将冗长繁杂的数据精简。”

“使其清晰易懂。”

然而,夏白瞥了一眼桌上的文书,冷笑一声:“若朝廷真要按年份把所有数据整理成折线图,恐怕朝中及地方不少官员的首级都会落地。”

“总账虽无错,但分账却难以平衡。”

“更有一些人虚报假账、胡乱填写。”

“这日子恐怕不好过了。”

花纶眼神一沉。

他清楚夏白所指为何。

这样的事情,天下从未断绝。

只是往昔朝廷核查数据时,不甚细致,只要总体没有大问题,账目能对上,便无大事发生。可一旦逐月对比,许多数据便会显得极为突兀且异常。

尤其是相同的情况与其他地区数据相比,差距过大时。

这便意味着有人要付出代价了。

折线图?

不。

那是断头图!

------------

“我提供的东西足够诚恳了吧。”

夏白端起茶碗,平静地看着面前即将关门的京都盐铺,唇角微扬。

花纶沉默。

他注视着渐渐消失字迹的纸张,再看向镇定自若的夏白,眸中闪过一丝挣扎与犹豫。

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动心了。

若这份折线图呈递到陛下手中,自己必定会被另眼相待。

未来的仕途也将一帆风顺。

甚至于……

他可以提前结束翰林院培养资历的岁月,直接踏入六部,极有可能进入户部,成为其中的一员,而户部在六部之中,地位仅次于吏部,权柄颇重。

这将为他提供施展抱负的广阔天地。

然而,他对夏白始终存疑,毕竟曾被夏白算计过多次。

夏白行事过于大胆,他害怕稍有不慎,便会被拖入深渊,到时候后悔都无处诉说。

夏白并未催促。

也没有要求花纶做什么。

只是静静等待他的答复。

花纶神色几度变幻,内心纠结万分。

见那藏于茶垢中的折线图后,终究还是没能忍住,咬着牙说道:“好,只要你的条件不过分,我可以试着应允。”

“你到底又在盘算什么?”

花纶紧盯着夏白,他很想看透此人的心思。

夏白放下手中的茶盏,平静地说:“我需要你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协助我梳理过去胡人学习我们文化的方法,以及他们如何准确发音,还有哪些简便途径。”

花纶眼皮猛地一颤。

他严肃地看着夏白,沉声说道:“夏白,你是不是疯了?”

“你究竟想要做什么?”

“难道你还想借用胡人的办法,降低读书认字的成本吗?”

“胡人的这套学习法,只能少数人掌握,大多是胡人中的贵族,或者一些商人。”

“那元人呢?”夏白望向花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