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白话三国志 > 第23章 文帝禅让

白话三国志 第23章 文帝禅让

作者:诗韵拾梦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0 01:12:14 来源:小说旗

看到这份册诏后,尚书令桓阶等人立刻上奏曹丕:“汉朝皇帝将天子之位禅让给陛下,陛下凭借圣明的德行,顺应天命和历数的安排,接受汉朝的禅让,这完全符合上天的心意。天命不可推辞,百姓的期望也不能违背。我们恳请召集列侯、诸将以及群臣属吏,开启玺书,顺应天命,详细制定礼仪并上奏。”曹丕却回复说:“你们只需要讨论我最终不应该接受禅让的理由就好。这件事就像打猎一样,等有了结果我自然会下令。”

尚书令桓阶等人并没有放弃,再次上奏道:“从前尧、舜在文祖庙举行禅让大典,到了汉朝,皇帝因军事征伐接受天命,敬畏上天的威严,不敢有丝毫懈怠,便在行军所在地即位。如今陛下即将接受禅代的天命,应当召集百官、各部门官员以及六军将士,让他们都站好位置,共同见证这一天命的交接。军营中地方狭窄,可在平坦开阔之处搭建坛场,以此来恭敬地回应上天的美好旨意。我们已经和侍中、常侍一起商议好了礼仪,等太史官选好吉日,就会再次上奏。”曹丕听后,还是回应道:“我实在不敢接受,这对外又有什么影响呢!”

侍中刘廙、常侍卫臻等人经过商议后,向曹丕上奏道:“汉朝遵循唐尧‘公天下’的理念,将皇位禅让。陛下您凭借着圣明的德行,顺应了天命历数的运转,这让天上的神灵和天下的百姓都感到欢欣,一切都恰到好处。现在,您应当顺应这些祥瑞的符命,尽快登上皇位。我们询问了太史丞许芝,他说本月十七日己未日,恰逢‘成’日,是个非常适合接受禅让天命的好日子。我们已经着手准备修建举行禅让仪式的坛场,至于具体的施行细节,会另行上奏。”

曹丕听了之后,却下达指令说:“刚刚把事情对外宣布,就立刻去修建坛场,这成何体统?我现在应当辞让,不接受汉献帝的禅让诏书。只需要在营帐前打开玺书,按照平常的礼仪进行就好。而且现在天气寒冷,让那些修建坛场的人都回去吧。”玺书打开之后,曹丕又下令说:“我应当写一份辞让的奏章,把玺绶奉还回去。我怎么能接受这份诏书和赏赐呢?以前,尧帝打算把天下让给许由、子州支甫,舜帝也想把天下让给善卷、石户之农、北人无择。这些人有的退隐到颍水北岸去耕种,有的以患有隐忧之疾为理由推辞,有的远遁山林,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去处,有的带着子女漂洋过海,终身不再回来,还有的认为接受禅让是一种耻辱,甚至投进深渊。另外,颜斶害怕纯真质朴的本性受到损害,恪守知足的本分;王子搜喜欢在丹穴中隐居,即使被烟熏也不肯出来;柳下惠不会因为三公的尊贵地位而改变自己的操守;曾参不会因为晋、楚那样的财富而放弃自己的仁德。这九位贤士,都有着高尚的气节,崇尚道义,轻视财富和权贵,所以他们的名字流传千古,至今仍被人们称赞。追求仁德就能得到仁德,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难道唯独我就做不到像他们一样吗?从道义上讲,我宁愿跳东海而去,也不会接受汉朝的禅让诏书。赶快替我写奏章把玺绶奉还,向天下宣告此事,让所有人都知道。”

到了己未日,曹丕把自己不接受禅让的决定宣告给朝廷众官员,这一消息先在魏国传开,随后又传遍了天下。

辅国将军清苑侯刘若等一百二十人联名向曹丕上书。他们说道:“我们拜读了您的指令,深知您坚决地坚持辞让,您的心意诚恳,这份真诚也表露在外,但我们心中却很是不安。这是为什么呢?像石户之农、北人无择这样的人,不过是偏激固执的普通人,他们的行为不符合大义,所做之事也不见于常理,所以司马迁认为他们的做法不可取,这样的人实在不该是圣明的您所羡慕效仿的对象。况且当年虞舜没有拒绝唐尧的禅让,夏禹也未曾推辞继承帝位,所以古书上说:‘舜登上天子之位,就好像这本就是他应有的。’这正是因为圣人明白天命不可违抗,帝王的历数也无法推辞。陛下您顺应天命,拥有至高无上的德行,声名远扬,连上天都能感知。因此,日月星三灵降下祥瑞,人神和谐,各种美好的征兆纷纷涌现,万国都纷纷响应。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您想要推辞,又怎么能避开这天命呢?可您却坚持固执地谦虚,违背天命、忤逆众人,羡慕那些普通人的小节,背离古代圣君的做法,无视经籍和谶语的明确记载,轻信百家没有根据的说法,这可不是顺应天命、满足众人期望的做法。我们冒死恳请您,还是赶紧着手准备坛场,在吉日接受天命吧,就像我们之前上奏的那样。我们会把您的指令分别抄录并宣告下去。”

曹丕看了上书后,再次下达指令回应道:“以前柏成子高拒绝夏禹的邀请,隐匿在乡野之中;颜阖拒绝鲁国的礼物,远走他乡。他们面对王者的尊位、诸侯的厚礼,却毫不在意,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有着高尚的气节。所以,为正义而死的人追求荣耀的名声,坚守道义的人看重高洁的操守,即便生活清苦,以粗茶淡饭为生,他们也能乐在其中。也正因如此,孔子才会以王骀为师,子产也会称赞申徒狄。如今各位都是我的得力助手,本应十分了解我,可现在你们却都这样劝我。看来,你们只看重世俗的名利,而我追求的是超脱世俗的境界,我们相互不理解,也没什么可奇怪的。你们还是赶快替我写奏章把玺绶奉还吧,别再为此事争论不休了。”

辅国将军等一百二十人不甘心就此作罢,再次向曹丕上奏。他们说道:“我们深知,上天降下的符命不会无缘无故出现,众人的心意也不可违背。孔子曾说:‘难道周公不够圣明吗?竟然要把天下让出去。这简直是让天地日月轻易抛弃万物啊。’所以舜帝面对天下禅让,没有过多推辞就接受了天命。如今汉朝属火德,火德气数已尽,帝王之位应当转移到德行光明的人身上,而大魏正是国运兴隆之时。各种祥瑞之兆清晰显现,大魏接受天命已然是大势所趋。普天之下,神和人都共同响应。就算是当年虞舜时凤凰来仪,周朝时白鱼跃入武王舟中这样的祥瑞,与如今的盛况相比,都不足以形容。然而陛下您却违背天命,去刻意彰显那些小节;忤逆人心,固执地坚守个人的想法。这样做,对上违背了皇天眷顾任命的旨意,中间忘却了圣人通达权变的道理,对下辜负了臣子们翘首以盼的期望。这可不是弘扬圣道、成就伟大功勋的做法啊。我们深知侍奉君主应当进献可行的建议、摒弃不可行的主张,面对君主的威严也要敢于据理力争。所以,我们冒死再次恳请您接受禅让。”

曹丕看到这份奏章后,又下达指令回应。他说:“古代圣明的君王治理天下,他们的高尚德行与天地相契合,恩泽如同大自然的造化一样遍布万物。他们推行的礼教连昆虫都能受到感化,仁爱惠及草木。凡是日月照耀的地方,所有生灵都能感受到他们的美好品德。在他们的治理下,战争不起,苛政和邪恶也不会出现,风雨按时而至,祥瑞接连呈现。但看看现在的情况,百姓中受冻的人还没有得到温暖,挨饿的人还没有吃饱饭,鳏夫还没有成家,寡妇还没有再嫁。孙权、刘备的势力依然存在,我们还不能停止战争,放下武器,反而要拿起兵器整顿军队。对外,战事没有平息;对内,士人民众也未能安居乐业。我们没有听到百姓安居乐业的歌谣,也看不到百姓自由自在的游乐场景。如今婴儿不能安心地被放在高高的巢穴里(比喻社会不安定),粮食也不能安心地留在田地里(比喻粮食不足,民生艰难),人间事务如此不完备。而且,夜晚没有景星闪耀,国家也未达到太平盛世,黄河没有龙马出现,山上没有象车出现,阶庭没有生长蓂荚,厨房没有长出谄危西王母没有献上白环,渠搜国也没有进献珍裘,各种神灵的祥瑞没有显现。以前东户季子、容成、大庭、轩辕、赫胥等上古圣君,都是在万事完备、祥瑞频出的情况下成就功业、留名青史的。现在,各位就不能给我一些时间,让我精心谋划、竭尽心力,使天人和谐,达到至理之境,等各项事务都准备妥当,各种祥瑞纷纷显现,再商议接受禅让这件事吗?为何如此急切地催促我,让我感到羞愧和为难呢?你们还是赶紧替我撰写辞让的奏章,把玺绶奉还回去吧,别再让我显得如此德不配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