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白话三国志 > 第114章 许允受牵连流放致死

白话三国志 第114章 许允受牵连流放致死

作者:诗韵拾梦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0 01:12:14 来源:小说旗

当初,中领军高阳人许允与李丰、夏侯玄关系亲密,交情深厚。此前,有人伪造了一份一尺一寸长的诏书,任命夏侯玄为大将军,许允为太尉,让他们共同掌管尚书事务。在一个天色未明的清晨,有个神秘人骑着马,将诏书版交给许允家的门吏,说了声“有诏”,便疾驰而去。许允拿到诏书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将其投入火中烧毁,也没有把这件事告知司马师。后来李丰等人谋反的事情败露,许允受到牵连,被调职为镇北将军,并被授予假节之权,督领河北诸军事。然而,还没等他出发赴任,就又因被指控私自发放官府财物,被逮捕并交付廷尉治罪,最终被流放到乐浪郡,在前往流放地的途中不幸去世。

《魏略》记载:许允,字士宗,出身于世代显贵的家族。他的父亲许据,曾担任典农校尉、郡守等职。许允年少时,就与同郡的崔赞一同在冀州崭露头角,后被征召入伍。魏明帝时期,他担任尚书选曹郎,与陈国的袁侃一同负责选拔官员的事务。后来,两人因职责内的事务一同被收押入狱。当时皇帝的诏书旨意严厉,必定有人要被处死,秉持正直的人会被从重处罚。许允对袁侃说:“你是功臣之子,按照法律,你享有八议的特权,不用担心被处死。”袁侃明白他的意思,便主动承担了较重的罪名。

许允刑满后恢复官职,外放担任郡守,之后逐渐升迁,历任侍中、尚书、中领军等职。许允听说李丰等人被逮捕后,本打算前去拜见大将军司马师,刚走到门口,却又犹豫不决,中途折返回家取裤子,等他再出来时,李丰等人已经被抓完了。大将军司马师听说许允之前匆忙的举动,感到十分奇怪,说道:“我只是抓捕李丰等人,不知道士大夫们为什么如此慌张?”当时朝堂上慌张的朝臣有很多,但众人都认为司马师这话是针对许允说的。恰逢镇北将军刘静去世,朝廷便任命许允接替刘静的职位。许允已经接受了符节和任命文书,住在城外的馆舍准备出发。

这时,大将军司马师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镇北将军虽然事务较少,但管辖一方,我想到你擂起战鼓,高举朱节,回到本州任职,这正是人们所说的衣锦还乡啊。”许允看了信后,心里十分高兴,便与尚书台沟通,想要更换自己的仪仗乐队和旌旗。他哥哥的儿子此前常听人说许允之前已被大将军猜忌,便告诫许允:“你只管赶紧赴任就是了,何必做这些事呢!”许允却满不在乎地说:“你这俗人不懂,我这是为了荣耀国家,所以才这么做。”皇帝得知许允即将外出任职,便下诏召集群臣。群臣到齐后,皇帝特意将许允拉到自己身边。许允此前担任侍中,想到即将与皇帝分别,不禁涕泪横流,悲泣不已。朝会结束后,许允退下准备出发,皇帝下诏催促他赶紧启程。就在这时,有关部门上奏说许允之前擅自用厨房的钱粮赏赐给乐人和下属,于是许允又被逮捕交付廷尉。经过审讯,许允最终被减免死罪,流放到边疆。许允在嘉平六年秋天被流放,他的妻子儿女不能随行。在前往流放地的途中,还没到达目的地,许允就在当年冬天去世了。

《魏氏春秋》记载:许允担任吏部郎时,负责选拔郡守。魏明帝怀疑他选拔的官员不符合规定的次序,便召他入宫,准备治罪。许允的妻子阮氏光着脚跑出来,对他说:“对于英明的君主,只能用道理来说服他,靠求情是没用的。”许允点头表示明白,然后进宫面见皇帝。皇帝愤怒地质问他,许允回答说:“某位郡太守虽然任职期限已满的文书先到,但实际上他的任职年限在后面;另一位太守虽然文书后到,但任职期限却在前。”皇帝听后,便拿过相关事务的记录查看,发现许允说的是实情,于是便放他出去了。皇帝看到许允的衣服破旧,称赞道:“真是清廉的官员啊。”还赏赐了他。许允被任命为镇北将军时,高兴地对妻子说:“我知道自己这次能免祸了!”他的妻子却忧虑地说:“灾祸恐怕就在这里,哪有什么免祸之说?”许允擅长相印之术,在即将接受任命时,他发现印信的纹路不好,便让人重新刻制,就这样反复了三次。许允无奈地说:“这印虽然刚刻好,但已经有被辱的迹象了。”

询问送印的人,果然是送印时不小心将印掉进了厕所。《相印书》中记载:“相印的方法最初出自陈群(陈长文),陈群将其告诉了韦诞(韦仲将),印工杨利从韦诞那里学到了相印之法,又告诉了许允(许士宗)。杨利运用相印之法占卜吉凶,十有**都能应验。韦诞问陈群是从谁那里学到的相印之法,陈群说:‘这方法本出自汉代,有《相印经》《相笏经》,还有《鹰经》《牛经》《马经》。印工宗养把相印之法传授给程申伯,所以现在世上流传着十二家相印之法。’”许允的妻子阮氏虽然容貌丑陋,但却贤明聪慧。许允初次见到她时,十分惊愕,行完交拜礼后,就再也不想进新房了。阮氏派婢女去窥探情况,婢女回来说:“有个姓桓的客人来了。”阮氏说:“那一定是桓范,他肯定会劝许允进来的。”没过多久,桓范果然来劝说许允。许允进了新房,没待一会儿就起身要走,阮氏赶紧拉住他的衣襟挽留。许允回头对阮氏说:“女子有四德,你具备几样?”

阮氏回答道:“我所欠缺的只是容貌。男子有百行,你又具备几样呢?”许允自信地说:“我全都具备。”阮氏接着说:“男子的百行,以德行为首,你好色而不好德,怎么能说全都具备呢?”许允听后,面露惭愧之色,这才知道阮氏并非寻常女子,从此对她格外敬重。他们婚后生了两个儿子,分别叫许奇、许猛,从小就有美好的声誉。后来许允被司马师诛杀,他的门生跑来告诉阮氏,阮氏当时正在织布,听到消息后神色镇定,平静地说:“我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门生想要把许允的儿子们藏起来,阮氏却说:“这和孩子们无关。”后来阮氏带着儿子们搬到墓地居住,司马师派钟会去查看情况,如果许允的儿子们才能、品德比得上他们的父亲,就将他们抓起来。儿子们把这件事告诉母亲,阮氏回答说:“你们虽然优秀,但才能不算出众,你们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和钟会交谈,不用过于担忧,也不用过度哀伤,钟会停止问话,你们就停止。另外,还可以适当问问朝廷的事情。”

儿子们听从了母亲的话。钟会回去复命,将情况如实汇报,许允的儿子们最终免去了灾祸,这全都是阮氏教导有方。虽然钟会很有见识,但在阮氏的智慧面前,也不得不认输。后来许允的子孙果然得到了福泽,被朝廷追封。《世语》记载:许允的两个儿子,许奇字子泰,许猛字子豹,都有治理政务的才能和学问。晋元康年间,许奇担任司隶校尉,许猛担任幽州刺史。傅畅的《晋诸公赞》记载:许猛精通礼乐,温文尔雅,在当时是最优秀的。许奇的儿子许遐,字思祖,以清廉高尚着称,官至侍中。许猛的儿子许式,字仪祖,很有才干,官至濮阳内史、平原太守。

清河人王经,也与许允一同被称为冀州名士。甘露年间,王经担任尚书,因受高贵乡公一事的牵连而被诛杀。当初,王经担任郡守时,他的母亲曾劝诫他说:“你本是农家子弟,如今官至二千石,已经太过显赫了,物极必反,还是适可而止吧。”王经却没有听从母亲的劝告,继续在仕途上奔波,先后担任两州的刺史、司隶校尉,最终还是遭遇了灾祸。(《世语》记载:王经,字彦纬,起初担任江夏太守。大将军曹爽曾送给他二十匹绢,让他与东吴进行贸易,王经没有打开书信,直接弃官回家。母亲问他回来的原因,王经如实相告。母亲认为王经掌管兵马却擅自离职,便用棍棒打了他五十下,然后将送书信的官吏打发走了。曹爽听说这件事后,没有再追究王经的责任。王经担任司隶校尉时,征召河内向雄担任都官从事。后来王经出事,向雄没有为他申冤,王经最终被牵连。王经在东市被行刑时,向雄痛哭流涕,他的哭声感动了整个东市的人。王经的母亲也受到牵连被处刑,雍州的旧吏皇甫晏用自家的钱财将他们收葬。《汉晋春秋》记载:王经被逮捕时,向母亲告别。他的母亲神色平静,微笑着说:“人谁能不死呢?之前我没有阻止你继续做官,是担心你不能死得其所。如今你为了忠义而死,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晋武帝泰始元年下诏说:“已故的尚书王经,虽然触犯了法律,但他坚守志向的行为值得称赞。他的家族已经没落,我常常为此感到怜悯,赐给他的孙子郎中一职。” )许允的友人、同郡的崔赞,也曾告诫许允,为人处世不要过于显盛。(荀绰的《冀州记》记载:崔赞的儿子崔洪,字良伯,清廉恭敬,一心奉公,后来担任晋朝的吏部尚书、大司农。 )

评曰:夏侯氏和曹氏,世代联姻,关系紧密。因此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休、夏侯尚、曹真等人,都凭借着与皇室的亲近关系和深厚情谊,在当时位高权重。他们在曹魏政权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都为其出谋划策,在左右辅佐,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为国家的稳定和繁荣付出了诸多努力。而曹爽德行浅薄却占据高位,沉溺于权势和享乐,不知节制。这种行为,正是《易经》中所警示的,也是道家所忌讳的。夏侯玄凭借着自身的风度、格局和度量,在当时颇负盛名。然而,他与曹爽关系密切,无论是在朝廷内还是朝廷外,都来往频繁。在拥有如此荣耀的地位和权力的情况下,他却从未对曹爽的错误行为加以匡正和劝谏,也没有举荐贤能之才来辅助朝廷。从这些方面来看,他又怎能避免灾祸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