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白话三国志 > 第132章 王修传

白话三国志 第132章 王修传

作者:诗韵拾梦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0 01:12:14 来源:小说旗

王修,字叔治,是北海营陵人。他年仅七岁时,母亲就不幸离世,而母亲是在社日这天去世的。第二年社日,邻里们像往常一样举行社日活动,王修触景生情,思念起母亲,悲痛万分。邻里们听闻他的哀伤,纷纷被他的孝心所感动,为此停止了社日活动。

王修二十岁时,前往南阳游学,借住在张奉家中。不巧的是,张奉全家都染上了疾病,却无人照看。王修心怀仁爱,亲自悉心照料他们,直到张奉一家病好后才离开。

初平年间,北海的孔融征召王修担任主簿,并让他暂代高密县令一职。高密的孙氏家族向来以豪爽侠义闻名,家中的门客多次触犯法律。有一次,发生了一起抢劫案,贼人逃进了孙氏家中,当地官吏畏惧孙氏的势力,不敢进去抓捕。王修得知后,亲自率领吏民将孙氏家包围起来。孙氏仗着家族势力,紧闭大门,拒不交出贼人,吏民们也因害怕而不敢靠近。王修见状,严厉下令:“谁敢不进攻,就与贼人同罪!”孙氏一族见王修态度坚决,心中害怕,只好交出了贼人。从此,当地的豪强都对王修敬畏有加,不敢再肆意妄为。

后来,王修被举荐为孝廉,但他认为邴原更有资格,便想把这个机会让给邴原,然而孔融没有同意。(孔融的文集中有他回复王修的教令:“邴原的贤能,我早已了解。从前高阳氏有八位才德出众的儿子,尧未能重用他们,舜却将他们举荐为官。邴原就是那种不愁没有官位的贤士。把这个机会留给后来的贤才,不也很好吗!”王修再次坚决推辞,孔融又回复道:“你为人清正廉洁,历经诸多艰难考验,出谋划策很少出错,还不倦地教诲他人。我赞赏你的功勋,认可你的美德,所以才要举荐你到朝廷任职,你怎么能推辞呢!”)当时天下大乱,王修即便被举荐,也未能赴任。

不久之后,郡中发生叛乱。王修听闻孔融陷入困境,心急如焚,连夜奔赴救援。叛乱刚发生时,孔融曾对身边的人说:“在这种危难时刻,能冒着危险赶来救我的,恐怕只有王修了!”话音刚落,王修就出现在他面前。此后,王修又被任命为功曹。

当时,胶东地区贼寇猖獗,孔融便让王修暂代胶东县令。胶东有个叫公沙卢的人,家族势力强大,他私自修筑营垒壕沟,拒绝听从官府的征调。王修得知后,只带着几名骑兵,径直闯入公沙卢家中,当场斩杀了公沙卢兄弟。公沙氏族人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得惊慌失措,不敢轻举妄动。王修随后安抚公沙氏的其他人,自此,胶东的贼寇活动也稍稍收敛了一些。此后,孔融每次遇到危难,即便王修正在休假在家,他也一定会前去救援。孔融常常依靠王修的帮助才得以化险为夷。

袁谭在青州时,征召王修担任治中从事。然而,别驾刘献却多次在袁谭面前诋毁王修。后来,刘献因犯事被判死刑,王修却不计前嫌,为他辩护,使他得以免除死罪。这件事让当时的人对王修更加敬重。

后来,袁绍也征召王修,任命他为即墨县令,之后王修又担任袁谭的别驾。袁绍去世后,袁谭和袁尚之间产生了矛盾。袁尚出兵攻打袁谭,袁谭的军队节节败退。王修得知后,立刻率领吏民前往救援。袁谭见到王修,大喜过望,说道:“是王别驾让我的军队重振士气!”

袁谭战败后,刘询在漯阴起兵反叛,各城纷纷响应。袁谭见状,叹息道:“如今整个州都背叛了我,难道是我德行不够吗?”王修却安慰他说:“东莱太守管统虽然远在海边,但他一定不会反叛,肯定会来支援我们。”果然,十几天后,管统舍弃妻子儿女,赶来投奔袁谭,而他的妻子儿女却被贼寇杀害。袁谭深受感动,改任管统为乐安太守。

袁谭不甘心失败,又打算攻打袁尚。王修赶忙劝谏道:“兄弟之间相互攻击,这是走向败亡的道路啊!兄弟就如同人的左右手,就好比一个人要与人争斗,却先砍断自己的右手,还说‘我一定能赢’,这怎么可能呢?抛弃兄弟情谊而不亲近,天下还有谁会亲近您呢?一定是有小人在挑拨离间,他们只为了谋取一时之利。希望您能不听信这些谗言,要是能斩杀几个佞臣,与袁尚重新和睦相处,一起抵御四方的敌人,那么您就可以在天下纵横驰骋了。”袁谭听后,心中不悦,但他心里明白王修是出于忠诚和大义。

后来,袁谭又向王修询问计策。王修无奈地说:“兄弟如手足,如今您却要自相残杀,这实在是不智之举。只有兄弟齐心,才能共御外敌。希望您能慎重考虑。”可袁谭根本听不进去,还是执意与袁尚相互攻击,并且向曹操求救。

曹操攻破冀州后,袁谭却又背叛了曹操。曹操大怒,亲自率军前往南皮攻打袁谭。当时,王修正在乐安负责运送军粮,得知袁谭危急,他立刻率领自己的部下以及数十名从事,火速前往救援。当他们赶到高密时,却传来袁谭战死的噩耗。王修悲痛万分,下马放声大哭:“没有了主公,我该何去何从?”

随后,王修来到曹操营帐,请求曹操允许他收葬袁谭的尸体。曹操想试探王修的心意,便沉默不语。王修见状,又坚定地说道:“我深受袁氏的厚恩,如果能让我收敛袁谭的尸体,就算是死,我也没有遗憾了。”曹操被王修的忠义所打动,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傅子》记载:曹操斩杀袁谭后,将其首级悬挂示众,并下令:“谁敢为袁谭哭泣,就将他和他的妻儿一同处死!”在这种情况下,王叔治(王修)和田子泰(田畴)相互说道:“我们生前接受袁氏的征召,如今他死了却不去哭祭,这是不义的行为。如果因为怕死就忘了忠义,又怎能在世上立足呢?”于是,他们来到袁谭首级前哭祭,哀伤之情感动了三军将士。军正见状,向曹操报告要依法处斩他们,曹操却感慨道:“他们都是义士啊!”最终赦免了他们。臣裴松之根据田畴的传记考证,田畴是被袁尚征召,并没有受到袁谭的任命。《傅子》将两人的情况混为一谈,与事实不符。)

曹操任命王修为督军粮,让他返回乐安。袁谭被打败后,各城纷纷归降曹操,只有管统据守乐安,拒不服从。曹操命令王修去取管统的首级,王修却认为管统是尽忠职守的忠臣,便解开他的绳索,带他去见曹操。曹操见王修如此重情重义,十分高兴,不仅赦免了管统,还对王修另眼相看。

袁氏治理地方时,政令宽松,那些有权有势的官员大多聚敛财物。曹操攻破邺城后,查抄了审配等人的家产,财物多得数以万计。而攻破南皮后,曹操查看王修的家,发现他家中粮食还不满十斛,却有数百卷书籍。曹操不禁感叹道:“有真才实学的人,果然不是徒有虚名啊!”于是,曹操以礼征召王修,任命他为司空掾,代理司金中郎将,后来又升迁为魏郡太守。

王修在治理魏郡时,抑制豪强,扶持弱小,赏罚分明,百姓们对他称赞有加。(《魏略》记载:王修担任司金中郎将时,曾对金属冶炼及货币相关问题提出不同见解,并上奏说:“我听说荆棘丛生的树林里,长不出能做梁柱的木材;涓涓细流,也形不成汹涌的波涛。我担任此职已有七年,忠诚之言未能在当时彰显,所做的事情也没什么显着的功业。我对所得到的职位心怀感激,却又因未能有所回报而深感惭愧,常常深夜起身,难以入眠,吃饭时也食不知味。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能力有限,却肩负重任,心中充满了担忧和恐惧。现将我的建议恭敬呈上。”曹操对他的见解十分认同,还给他写信说:“你修身养性,品德高尚,在本州声名远扬。你忠诚且有才能,取得了不少成绩,成为世人传颂的佳话,名副其实,远超常人。我对你的了解,是发自内心的,不仅仅是耳闻目睹。我观察先贤的论述,大多认为盐铁之利足以供给军国所需。当初我设立司金之官时,就觉得除了你,无人能胜任此职。所以我曾在教令中对你说:‘从前遏父担任陶正,百姓依赖他制作的器具,他的儿子妫满后来在陈国被封诸侯;近代的桑弘羊,官至三公。这些都是你将来能成就一番事业的征兆。’这就是我任用你的初衷,或许众人并不明白我的心意。从那以后,朝廷每次选拔官员,大家常常推举你为首。我也听到袁军师和众多贤士的议论,都认为不应越过你去选拔他人。我心意已决,认为司金中郎将这个职位,对于建功立业来说,比军师之职更为重要。我的诚意足以让你知晓,你对我的了解也足以让你对我毫无疑虑。只是担心旁人见识短浅,以蠡测海,画蛇添足,说朝廷多次选拔官员,却不用你,让你一直滞留在冶官之位。让张甲、李乙之流反而先得到任用,这会让人觉得我对你不够优待。我担心会出现这种名不副实的情况,那些不实的言论扰乱视听。就算没有这种事,多做些防备又有什么害处呢?从前汉宣帝发现少府萧望之有宰相之才,所以让他外放,担任冯翊。从正卿之位调任,看似是降职。但皇上派侍中传达旨意说:‘你在平原任职时间不长,所以再让你在三辅地区任职,考察一下你的能力,并非对你有什么不满。’我揣摩先主汉宣帝的心意,确实要防备这种情况。希望你能建立卓越的功勋,不辜负我的期望。你和公叔文子都能得到晋升,这是何等荣耀的事啊!”不久之后,王修就升迁为魏郡太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