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白话三国志 > 第172章 杜畿传

白话三国志 第172章 杜畿传

作者:诗韵拾梦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0 01:12:14 来源:小说旗

杜畿,字伯侯,是京兆杜陵人。据《傅子》记载,杜畿是汉代御史大夫杜延年的后代。杜延年的父亲杜周从南阳迁到茂陵,杜延年又迁到杜陵,子孙世代居住在那里。

杜畿小时候父亲去世,继母对他很不好,但他以孝顺闻名。20岁时,他担任郡里的功曹,代理郑县县令。当时县里关押了几百名囚犯,杜畿亲自到监狱,根据罪行的轻重进行裁决,全部处理完毕。虽然有些裁决可能不够准确,但郡里人都惊叹他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大的气魄。后来他被举荐为孝廉,任命为汉中府丞。正逢天下大乱,杜畿就辞去官职,到荆州避难。建安年间,他才回到中原。荀彧向曹操推荐了他。《傅子》记载:杜畿从荆州回来后,后来到许昌,见到了侍中耿纪,两人聊了一整夜。尚书令荀彧和耿纪是邻居,夜里听到杜畿的谈话,觉得他很不一般,第二天派人对耿纪说:“有这样的人才却不推荐,还怎么当官呢?”荀彧见到杜畿后,就像和老朋友一样熟悉,于是把他推荐给朝廷。曹操任命杜畿为司空司直,后来升任护羌校尉,让他持节,兼任西平太守。

曹操平定河北后,高干在并州造反。当时河东太守王邑被召回,河东人卫固、范先表面上以请求王邑留任为名,实际上却和高干暗中勾结。曹操对荀彧说:“关西的将领们依仗地势险要和骑兵的优势,一旦征召他们,肯定会作乱。张晟在殽山、渑池一带抢劫,和刘表勾结,卫固等人也会趁机作乱,我担心他们会带来更大的灾难。河东地区背靠群山,黄河环绕,四周多变,是当今天下的战略要地。你帮我推荐一个像萧何、寇恂那样的人来镇守那里。”荀彧说:“杜畿就是合适的人选。”《傅子》记载:荀彧称赞杜畿勇敢足以应对大难,智慧足以随机应变,可以试试他。于是曹操任命杜畿为河东太守。

卫固等人派了几千士兵切断陕县渡口,杜畿到了那里过不了河。曹操派夏侯惇去讨伐,但还没到。有人对杜畿说:“应该等大军到来。”杜畿说:“河东有三万户人家,不是都想要造反。现在如果大军压境,那些想从善的人没有主心骨,一定会害怕而听从卫固的。卫固等人势力强大,肯定要拼死抵抗。如果讨伐他们不能取胜,四周的势力响应他们,天下就会陷入混乱;如果讨伐他们能取胜,也会残害一郡的百姓。而且卫固等人还没有公然背叛朝廷,表面上以请求旧长官为名,肯定不会加害新长官。我独自乘车前往,出其不意。卫固为人多疑而没有果断,肯定会被我蒙蔽。我只要在郡里待一个月,用计策控制他,就足够了。”于是他从郖津渡河,走了一条小路。《魏略》记载:当初,杜畿和卫固从小关系很好,但卫固曾经轻视杜畿。杜畿曾经和卫固下棋争执,杜畿还对卫固说:“我以后要当河东太守。”卫固提起衣服骂他。等到杜畿上任时,卫固却成了郡里的功曹。张时过去担任京兆尹。杜畿迎接司隶,和张时在华阴见面,按照礼仪,两人都应该手持朝板。张时感叹说:“昨天还是功曹,今天就成郡守了!”

范先想杀杜畿来威慑众人。《傅子》记载:范先说:“既然要做老虎,又怕吃人肉,那就不是老虎了。现在不杀他,一定会成为后患。”他还观察杜畿的去留,在大门下杀了主簿以下三十多人,杜畿却举止镇定。于是卫固说:“杀了他也没有好处,反而落下坏名声;而且我们还能控制他。”于是就奉迎杜畿。杜畿对卫固、范先说:“卫、范是河东的有声望的人,我只是仰仗你们罢了。但是君臣之间有明确的定义,成败都应该共同承担,大事应该共同商议。”他任命卫固为都督,代理丞事,兼任功曹;卫固手下的将校和士兵三千多人,都由范先监督。卫固等人很高兴,虽然表面上侍奉杜畿,但并不把他放在心上。卫固想大规模征兵,杜畿担心这件事,劝说卫固:“要做不同寻常的事,不能让众人惊慌。现在大规模征兵,众人一定会惊扰,不如慢慢用钱招募士兵。”卫固认为有道理,就听从了他,于是开始筹集资金征兵,几十天才完成,各将领贪图多招募而少派兵。

杜畿又劝说卫固等人:“人都顾念家庭,各位将领和官吏,可以让他们分批休息,急用的时候再召集他们也不难。”卫固等人不想违背众人的心愿,也听从了他。于是善良的人在外面,暗中成为杜畿的援军;坏人分散开来,各自回到自己的家,于是众人就离心离德了。正赶上白骑攻打东垣,高干进入濩泽,上党的几个县杀了长官,弘农的郡守被部下抓住,卫固等人暗中调兵,但还没到。杜畿知道各县都归附自己,于是独自带领几十名骑兵,赶到张辟坚守,官吏和百姓大多举城帮助杜畿,几十天后,得到四千多人。卫固等人和高干、张晟一起攻打杜畿,但攻不下来,抢劫各县,也没有收获。正赶上曹操的大军到来,高干、张晟失败,卫固等人被处死,其余的党羽都被赦免,让他们恢复原来的产业。

当时天下各地的郡县大多残破不堪,但河东郡却最早安定下来,损失也最小。杜畿治理河东时,推崇宽厚仁惠的政策,尽量减少对百姓的干扰。百姓之间如果有纠纷诉讼,杜畿会亲自接见,给他们讲明道理,让他们回去仔细想想。如果还有想不通的地方,可以再来找他。乡里的父老们互相责备说:“有这样好的长官,我们怎么能不听从他的教诲呢?”从此,河东郡的纠纷诉讼越来越少。

杜畿还向下属各县发布政令,推举孝子、贞节的妇女和孝顺的孙子,免除他们的徭役,并且经常去慰问鼓励他们。他还逐步引导百姓饲养母牛、草马,甚至鸡、猪、狗等家畜,都有明确的章程。百姓们努力耕种,家家户户都富足起来。杜畿说:“百姓富裕了,就不能不教化他们。”于是冬天的时候,他组织百姓进行军事训练,还开办学校,亲自讲解经典,传授知识,整个河东郡的风气都得到了改变。《魏略》记载:博士乐详就是通过杜畿的推荐而得到提升的。直到今天,河东地区还有很多儒生,这都是杜畿的功劳。

韩遂、马超叛乱的时候,弘农、冯翊等地的很多县都响应叛军。但河东郡虽然和叛军接壤,百姓却没有二心。曹操西征到蒲阪,和叛军隔着渭河对峙,军粮全靠河东供应。等到叛军被打败后,河东郡还剩下二十多万斛粮食。曹操下令说:“河东太守杜畿,就像孔子所说的‘大禹,我没有可以指责的了’。提升他的俸禄为中二千石。”曹操征讨汉中时,派五千人运输物资,运输的人互相勉励说:“人生总有一死,不能辜负我们的长官。”结果没有一个人逃跑,杜畿就是这样深得人心的。《杜氏新书》记载:平虏将军刘勋,是曹操非常亲近的人,地位显赫。他曾经向杜畿索要大枣,杜畿以别的理由拒绝了。后来刘勋被处死,曹操看到了刘勋写给杜畿的信,感叹道:“杜畿真是‘不向权贵献媚’的人啊。”曹操称赞杜畿的功绩和美德,通告各州郡,说:“过去孔子对颜回,每次都忍不住称赞,既是因为情真意切,也是为了让大家以他为榜样。现在我也希望大家都仰慕高尚的品德,效仿美好的行为。”

魏国建立后,任命杜畿为尚书。事情平定后,曹操又下令说:“过去萧何平定关中,寇恂平定河内,你也有这样的功劳。我本来打算让你担任纳言的职务,但考虑到河东是我重要的郡,是充实国库的地方,足以控制天下,所以暂时麻烦你镇守那里。”杜畿在河东任职十六年,政绩一直名列前茅。

曹丕即位后,赐给杜畿关内侯的爵位,征召他担任尚书。等到曹丕称帝后,又晋升他为丰乐亭侯,封地有一百户。《魏略》记载:当初杜畿在郡里时,接到朝廷的命令要登记寡妇。当时其他郡有的已经自行安排了婚配,但按照命令都要重新登记并拆散,导致很多寡妇在道路上啼哭。杜畿只登记了那些丈夫去世的寡妇,所以送上去的名单比较少。等到赵俨接替杜畿后,送上去的名单就多了。曹丕问杜畿:“以前你送上去的名单为什么那么少,现在为什么又多了呢?”杜畿回答说:“我以前登记的都是亡者的妻子,现在赵俨送上去的是活人的妻子。”曹丕和左右的人都变了脸色。后来曹丕任命杜畿为司隶校尉。曹丕征讨吴国时,任命杜畿为尚书仆射,负责留守事务。后来曹丕到许昌,杜畿又负责留守。他奉命建造御用的楼船,在陶河试船时,遇到大风,船沉了,杜畿也淹死了。曹丕为此流下了眼泪。

《魏氏春秋》记载:当初,杜畿曾经看到一个童子对他说:“司命让我来请你。”杜畿坚决请求他放过自己,童子说:“现在我将为你找一个替代你的人,你千万不要说出去!”说完,童子就不见了。从那以后二十年了,杜畿才说起这件事,当天他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二岁。曹丕下诏说:“过去冥勤恳地履行他的职责,却死于水灾;稷辛勤地种植百谷,却死于山难。已故的尚书仆射杜畿,在孟津试船时,船翻了,他淹死了,这是忠诚到了极点的表现。我非常痛惜。”追赠他为太仆,谥号为戴侯。他的儿子杜恕继承了他的爵位。

《傅子》记载:杜畿和太仆李恢、东安太守郭智关系很好。李恢的儿子李丰结交了很多有才能的人,在天下以才智闻名。郭智的儿子郭冲有真才实学,但外表上看不出来,乡里人都不称赞他。杜畿担任尚书仆射时,李丰和郭冲都按照子孙的礼节来拜见他。他们走后,杜畿感叹道:“李恢没有好儿子;不但没有好儿子,恐怕他的家业也难以延续。郭智虽然去世了,但他的儿子一定能继承他的事业。”当时人们都认为杜畿说错了。李恢死后,李丰担任中书令,最后父子兄弟都被杀;郭冲担任代郡太守,终于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人们这才佩服杜畿善于识人。《魏略》记载:李丰的父亲叫李义,和这里说的不一样,义大概是李恢的别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