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白话三国志 > 第174章 郑浑传

白话三国志 第174章 郑浑传

作者:诗韵拾梦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0 01:12:14 来源:小说旗

郑浑,字文公,是河南开封人。他的高祖父郑众,郑众的父亲郑兴,都是当时有名望的儒者。据《续汉书》记载:郑兴,字少赣,担任过谏议大夫;郑众,字子师,担任过大司农。郑浑的哥哥郑泰,和荀攸等人一起谋划诛杀董卓,后来担任扬州刺史,去世了。据《张璠汉纪》记载:郑泰,字公业,从小就有才华和谋略,足智多谋,他知道天下将要大乱,就暗中结交豪杰。他家里很富有,有田地四百顷,但他常常吃不饱,他的名声传遍了山东地区。

他被举荐为孝廉,三府征召他,公车征召他,他都没有去就任。何进辅佐朝政时,征召任用名士,任命郑泰为尚书侍郎,加封奉车都尉。何进准备诛杀黄门,想召董卓来帮忙,郑泰对何进说:“董卓强硬残忍,不讲道义,贪得无厌,如果让他参与朝政,把国家大事交给他,他就会放纵自己的野心来危害朝廷。凭借您的威望和德行,身居高位,独断专行,诛杀有罪的人,实在不需要依靠董卓来获取支持。

而且事情拖延就会发生变化,这个教训并不遥远。”他又向何进陈述当时的重要事务,但何进没有采纳,于是他辞去官职。他对颍川人荀攸说:“何公不容易辅佐。”何进不久就被害了,董卓果然独揽大权,废黜了皇帝。关东的义军兴起,董卓召集大家商议大规模发兵,群臣都害怕董卓,没有人敢违背他的旨意。郑泰担心董卓越来越强大,将难以控制,就说:“治理国家靠的是德行,而不是兵力。”董卓不高兴地说:“这么说,兵力就没有用了吗?”

众人都变了脸色,为郑泰感到害怕。郑泰就用巧妙的言辞回答说:“不是说兵力没有用,而是山东地区不值得用兵。现在山东地区打算起兵,州郡相连,百姓都被发动起来,不是不能起兵。然而中原地区自从光武帝以来,没有战争的警报,百姓已经忘记了战争;孔子说过‘不教导百姓作战,就等于抛弃他们’,虽然人多,但也不能造成危害,这是第一点。

您出身于西州,年轻时就担任国家将领,熟悉军事,多次经历战场,名声传遍当世;凭借这种威望来威慑百姓,百姓就会心怀畏惧,这是第二点。

袁绍是公卿子弟,在京城长大,身体肥胖像个女人;张邈是东平的长者,行为端正,目不斜视;孔融能清谈高论,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但没有军事才能,也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战场上决一雌雄,都不是您的对手,这是第三点。

观察山东的将领,有力量能骑马射箭,勇敢能和孟贲相比,敏捷能和庆忌相比,有聊城守将田单的谋略,有张良、陈平的计策;可以担任偏将,要求他们取得成功,但没有这样的人,这是第四点。

即使有这样的人,朝廷的爵位不能随意授予,就像婆婆和媳妇的地位不能确定一样,各自依仗人多势众,将各自为政,观望成败,不肯齐心协力,率领军队前进,这是第五点。

关西的各郡,北边连接上党、太原、冯翊、扶风、安定,近年来,多次和胡人作战,妇女都能拿着长矛,背着弓箭,何况那些勇猛的男子;凭借这些人对抗山东忘记战争的百姓,就像驱赶一群羊去对抗虎狼,胜利是可以肯定的,这是第六点。

而且天下勇猛的士兵,现在存在的不过有并州、凉州、匈奴屠各、湟中义从、八种西羌,百姓一向害怕和服从他们,而您把他们作为自己的爪牙,壮士都心惊胆战,何况那些小丑呢!这是第七点。

您的将领,都是您的亲属、心腹,和您朝夕相处,从三原、硖口以来,恩德和信义深入人心,忠诚可以委以重任,智慧可以单独派遣,凭借这些对抗山东那些反复无常的虚伪之人,实在不能相比,这是第八点。

作战有三种失败的情况:用混乱的军队进攻治理有方的军队会失败,用邪恶的军队进攻正义的军队会失败,用叛逆的军队进攻顺从的军队会失败。现在您掌握国家政权,讨伐凶恶的宦官,忠义得以建立;凭借三种德行来对抗三种失败的情况,奉命讨伐有罪的人,谁敢抵挡?这是第九点。

东州有郑康成,学问贯通古今,是儒生的聚集之地;北海有邴根矩,清高正直,是群士的楷模。那些将领如果向他们请教计策,研究典籍,比较强弱,燕、赵、齐、梁等国不是不强大,但最终被秦国消灭;吴、楚七国之乱不是人少,但不敢越过荥阳,何况现在德政的显赫,国家的贤良,想制造叛乱来获取不义的利益的人,一定不会互相支持,成就他们的阴谋,这是第十点。

如果这十件事稍微有些可以采纳的,就不要征兵来惊动天下,让服役的百姓,聚集起来作乱,抛弃德行,依仗人多,来轻视威严。董卓听了很高兴,任命郑泰为将军,统领各军攻打关东。有人对董卓说:“郑泰足智多谋,而且和山东的人勾结,现在给他兵马,让他去投奔他的同党,我私下里为明公担心。”

董卓收回了他的兵马,留下他担任议郎。后来他又和王允一起谋划共同诛杀董卓,郑泰从武关脱身,向东逃走。后来将军袁术任命他为扬州刺史,他还没有到任,就死在途中,当时41岁。

郑浑带着郑泰的小儿子郑袤到淮南避难,袁术对他以宾客的礼节相待,非常优厚。郑浑知道袁术必定会失败。当时华歆担任豫章太守,他和郑泰关系很好,郑浑就渡过长江投奔华歆。曹操听说他行为端正,就征召他担任属官,后来又升任下蔡长、邵陵令。当时天下还没有平定,百姓都轻浮好动,不考虑生产;他们生了孩子,没有能力养活,大多都不抚养。郑浑到任后,没收了百姓的渔猎工具,督促他们耕种和养蚕,又开辟了稻田,加重了不抚养孩子的处罚。百姓最初害怕犯罪,后来逐渐富足,都能抚养孩子;他们生的男孩女孩,大多用郑来命名。郑浑被征召为丞相属官,后来升任左冯翊。

当时梁兴等人抢劫了五千多户官吏和百姓,成为盗贼,各县都无法抵御,都非常害怕,都寄居在郡城之下。议事的人都认为应该迁移到险要的地方,郑浑说:“梁兴等人已经被打败,逃窜到山里。虽然有跟随他们的人,但大多是被胁迫的。现在应该广泛开辟投降的道路,宣扬恩德和信义。然而却依靠险要地势自我防守,这是显示软弱。”

于是他聚集官吏和百姓,修筑城墙,做好防守的准备。接着他发动百姓驱逐盗贼,明确赏罚,和他们约定誓言,他们所得到的战利品,十分之七用来奖赏。百姓非常高兴,都愿意去捕捉盗贼,缴获了很多妇女和财物。盗贼中失去妻子儿女的人,都回来请求投降。郑浑责备他们得到别人的妇女,然后才把他们的妻子儿女还给他们,于是盗贼们互相抢劫,团伙离散。郑浑又派遣有恩德和信义的官吏和百姓,到山谷中去宣传,出来投降的人接连不断,于是他让各县的长官各自回到原来的治所去安抚百姓。

梁兴等人害怕了,带着剩下的部众聚集在鄜城。曹操派夏侯渊来协助郡里攻打他们,郑浑率领官吏和百姓首先登城,斩杀了梁兴及其同党。又有盗贼靳富等人,胁迫夏阳长、邵陵令和他们的官吏百姓进入硙山,郑浑又讨伐并打败了靳富等人,俘获了两位县令,带着他们所掠夺的人返回。还有一个叫赵青龙的人,杀了左内史程休,郑浑听说后,派壮士砍下了他的头。前后共有四千多户百姓归附,从此山中的盗贼都被平定,百姓安居乐业。郑浑转任上党太守。

曹操征讨汉中时,任命郑浑为京兆尹。郑浑认为百姓刚刚聚集在一起,就制定了迁移居住的办法,让那些重复居住的人和单身的人住在一起,温和诚实的人和孤寡老人住在一起,鼓励百姓努力种田,明确禁令,以发现奸邪的人。从此百姓安心种田,盗贼也停止了活动。等到大军进入汉中,他运送军粮的成绩最为突出。他又派百姓到汉中种田,没有人逃跑。曹操更加赞赏他,他又回到朝廷担任丞相属官。

曹丕即位后,他担任侍御史,加封驸马都尉,后来又担任阳平、沛郡两个郡的太守。这两个郡地势低洼潮湿,经常遭受水涝,百姓饥饿贫困。郑浑在萧县、相县的边界,修建水坝,开垦稻田。郡里的人都认为这样做不方便,郑浑说:“地势低洼,适合灌溉,最终会有鱼和稻谷长久的利益,这是使百姓富足的根本。”于是他亲自带领官吏和百姓,修建水利设施,一个冬天就全部完成。

第二年就获得了大丰收,每亩产量逐年增加,租税收入是平常的两倍,百姓依靠这个得到好处,刻在石头上歌颂他,称为郑陂。他又转任山阳、魏郡太守,治理的方法和以前一样。又因为郡里百姓苦于缺乏木材,就督促百姓种植榆树作为篱笆,并且多种植五种果树;榆树都长成了篱笆,五种果树也果实累累。进入魏郡境内,村落整齐划一,百姓得到了足够的财物,生活富足。明帝听说后,下诏称赞他,并且通告天下,升任他为将作大匠。

郑浑清廉朴素,一心为公,妻子儿女都免不了挨饿受冻。他去世后,任命他的儿子郑崇为郎中。据《晋阳秋》记载:郑泰的儿子郑袤,字林叔。郑泰和华歆、荀攸关系很好。华歆、荀攸见到郑袤后说:“郑公业不会灭亡了。”郑袤最初担任临淄侯文学,后来逐渐升任到光禄大夫。泰始七年,任命郑袤为司空,他坚决推辞不接受,最后死在家中。他的儿子郑默,字思玄。据《晋诸公赞》记载:郑默谨守家业,以质朴着称,官至太常。郑默的弟弟郑质、郑舒、郑诩,都担任过卿。郑默的儿子郑球,清正耿直,有见识,担任过尚书右仆射、主管选拔官员的职务。郑球的弟弟郑豫,担任过尚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