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回六零开网店,我带全家丰衣足食 > 第53章 统一品牌·陈家村登上县电视台

一周后,县电视台的转播车驶入陈家村。

清晨七点,村口便已被扫得一尘不染。祠堂门口张起了横幅,蜂场和罐头厂也临时布置了展台。村民们早早集合,有人提着罐头样品,有人扛着牌子,还有几个年轻人试图用毛巾擦亮玻璃瓶上的标签,生怕镜头扫过不够“上镜”。

“今天是大日子,电视台要录专题节目,市供销社也派人来跟拍,咱陈家村,是主角。”陈支书一早穿戴整齐,在广播里喊,“都给我打起精神来,别掉了咱村的脸!”

陈鹏飞站在蜂场中间,身边摆着三排样品罐头和蜂蜜。他特意换上了一件干净的白衬衫,头发也梳得利利索索,虽说还是有些局促,但眼神里透着一股难得的自信与稳重。

不一会儿,县电视台的主持人和摄影师抵达,随行还有一名供销社的工作人员。主持人是一位三十出头的女记者,笑容干练,话不多,但一张嘴就问得十分专业:

“请问陈厂长,贵村是怎么想到用蜂蜜与罐头产业结合,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的?”

陈鹏飞略有紧张,但很快镇定下来:“其实也没啥特别的高招,就是咱们陈家村,山好水好人实诚,咱们不缺果子,也不缺蜂蜜,缺的只是一条能把它们卖出去的路。我琢磨着,咱总不能光靠几亩薄地糊口,就和媳妇琢磨着试试加工,没想到这一试,走通了。”

记者点点头,又指着一旁整整齐齐排放的罐头瓶和蜂蜜瓶问:“这些产品的品质如何保障?”

这时,芳兰适时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本流程记录本。她毫不怯场,微笑着接过话头:“我们每一批蜂蜜都有编号记录,贴标前静置、封口前称重、出厂前复查,流程严格。罐头那边也一样,从切果、煮制到杀菌消毒、密封都有人专责。我们虽然是村办,但标准不比城里差。”

记者忍不住称赞:“李主任真是行家!”

镜头一转,摄像机扫过蜂场,几个妇女正在筛蜜、贴标,动作娴熟统一,村里孩子们围在远处张望,一边嚷着“电视来了”,一边偷偷整理衣服想入镜。

录制过程中,魏局长突然现身,走上展台笑着对众人说:“今天我代表县商业局宣布,‘陈家村罐头蜂蜜’正式入选市供销系统联合品牌,未来将统一包装、统一出厂、统一销售,成为我们区域重点打造的‘乡村特产名片’。”

现场一片哗然。

“真的?我们要有品牌啦?”

“那是不是以后超市都能见到咱村罐头?”

“蜂蜜要出省咯?”

陈鹏飞深吸了一口气,嘴角终于绷不住地扬起来。他知道,这一刻,不是某一单订单,不是哪一个荣誉——是“陈家村”这仨字,第一次,作为一个品牌,写进了真正的大世界里。

那天下午,电视台拍完回城,陈家村的热度却还在发酵。

村头的布告栏贴出通知:“下月起,全村统一使用‘陈家村’包装标识,蜂蜜罐头将送至市级商超试销,同时开展外销渠道测试。”

晚上,祠堂门前挂上红灯笼,村里自发办起了“庆功饭”。男女老少围着几口大锅,大碗粉条、大盘炒鸡、红薯糖水一应俱全。陈支书举着酒壶,满脸通红:“今天咱不说场面话,谁愿意干,谁肯出力,明年这个时候,我请大家吃炖羊肉!”

“吃羊肉不算!”王老头嚷道,“等明年陈家村蜂蜜进了超市,我要吃北京烤鸭!”

“那你得先出份力!”刘秀华接话。

众人哄堂大笑,席间热闹非凡。

就在这喧闹中,陈鹏飞靠着门框,悄悄看了一眼芳兰——她端着碗走在孩子们中间,给每个小孩分糖水,笑容温柔,眼里像是有光。

他忽然觉得,有些东西,比品牌更难得。

那就是,日子真正在往上走。

庆功饭一直吃到晚上十点,村里响起一阵阵鞭炮声,不知是谁自家翻出年前剩下的礼炮,说啥也要在村口放一放,“给陈家村冲冲喜,图个来年更旺”。

陈鹏飞被村民们灌了几杯,脸颊微红,趁着空隙悄悄躲到院墙边透气,手里还捏着那张市级品牌授权通知复印件。纸张已经被他翻了好几遍,边角都有些卷了,但他舍不得放下。

“发什么呆?”芳兰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她手里端着一杯热姜汤,递到他跟前。

陈鹏飞接过,轻轻吹了口气,笑道:“我就是有点晕——不是酒晕,是心晕。你说,咱真能把这村搞起来吗?”

芳兰靠着他坐下,也没立刻说话,只是看着不远处挂着红灯的蜂棚,轻声道:“我们已经搞起来了,不是吗?这不是梦。”

陈鹏飞点了点头,沉默了一会儿,忽然说:“我今天听县里人提到一个词——‘产业化示范村’,意思是,咱这模式要复制到周边几个村子去,他们会派人来学,甚至考虑安排统一培训,我可能得跑几趟县里讲讲经验。”

芳兰笑了:“这不正是你想要的吗?你不是早就说,咱陈家村不能只盯着眼前那点果子和蜜?”

“可这责任也就大了。”陈鹏飞叹气,“以后要是有一个地方跟不上,砸的不只是咱自己,是整个区域试点。”

“怕什么?”芳兰抬起头,看着他,“咱又不是骗出来的,是真的干出来的。就算试点推广了,咱也是最早的一批,是源头,谁也抹不掉。”

“你说得对。”陈鹏飞望着夜空,那些灯火、喧嚣和热闹,仿佛成了一种久违的动力,“那我得更用点心,把下一步想清楚。”

“想啥?”

“想怎么扩大蜂箱规模,怎么申请设备补贴,怎么在明年之前搞一条真正的罐头初加工流水线出来。”他说着说着,眼神愈发清明,“还要搞一套村企合作章程,让村民都能参与分红,不让大家干了个热闹,最后白辛苦。”

芳兰没说话,只是握紧了他的手:“我陪你。”

他们对望一眼,不再多言。

屋后传来孩子们追逐的笑声,蜜蜂棚的灯还没灭,祠堂边还有人在收拾饭桌。这个夜晚很长,却也温柔。

陈家村,没有睡。未来,也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