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战争世界 > 第十五章 拉帮结派

战争世界 第十五章 拉帮结派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7: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虽然晚了一年才醒悟过来,但是特鲁尼没再迟疑,也没再浪费半点时间。

在过去的半年里,特鲁尼竭尽全力为战争做准备。用花期当局内部的话来说,这个老家伙要在卸任之前疯狂一把。

特鲁尼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拉拢几个实力强大的盟国。

在大不列颠,特鲁尼受到了热情款待。在特鲁尼做出保证,即推动本国企业加大北海油田的开采量之后,他也获得了大不列颠首相与主要议员的保证,即只要有正当理由,大不列颠就会出兵参战。

大不列颠表现得如此积极,并没有让特鲁尼感到意外,完全在他的预料之中。

很简单,在第一轮油价暴涨中,因为全球需求并没有明显增加,所以花旗当局通过各种手段来限制本国企业在海外油田的开采规模,而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北海油田,大不列颠也为此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或者说没有能够赚到本应该获得的利润。如果能让其他主要产油国减产,那么当国际油价再次暴涨之后,大不列颠就能从北海油田获取巨大好处,比如每年上百亿财政收入,以及数万个新增就业岗位。有了这笔收入后,已经从欧洲大家庭脱离出来的大不列颠就能继续维持福利制度,让数千万国民获得实际的好处,同时对欧洲其他国家民众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当然,紧跟花旗,也是大不列颠的基本战略。

至于参战,只是做做样子。大不列颠就那么点大,早就不是往昔的日不落帝国,海军只有一艘航母具备作战能力,另外一艘至少需要大半年才能恢复状态。空军也差不多,总共只有一百多架战斗机,其中只有几十架是F-35A。陆军就更不用多说了,只剩下一个装备“挑战者2”型主战坦克的装甲旅,其他全是轻型快速反应部队,去执行维和行动还行,真要打仗那就差远了。所幸的是,花旗需要的也只是大不列颠表明立场,而不是说真的需要皇家军队去冲锋陷阵。

在高卢与日耳曼,特鲁尼也受到了款待,不过两国对出兵参战一点都不热心。

日耳曼还好说,毕竟是二战的战败国,虽然早已不受战败国限制,但是在过去的数十年里,日耳曼从来没有参与过对外战争,最多只是打着UN的旗帜执行维和任务。此外,在军售方面,日耳曼都极为保守,即坚守不向热点地区、以及存在爆发战争风险的国家出售武器的基本原则。

让特鲁尼感到意外的是,高卢也如此冷淡。

高卢一直自诩为欧洲的领袖,哪怕其经济实力早已被日耳曼超越,也依然仗着是二战战胜国、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及五个核大国之一的身份,充当欧洲的领头羊,随时随地都在展现超然的身份。

在这次的“可控聚变”风波当中,高卢是欧洲诸国中受冲击最严重的一个。

很简单,一直以来,高卢在可控聚变领域的研究投入非常巨大,在华夏之前是全球最主要的推动者。

原因也非常简单,高卢本国的石油与天然气极为有限,就算煤矿丰富,却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与其他欧洲国家比,高卢在能源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大不列颠坐拥北海油田,用不着进口能源。日耳曼依靠冷战期间建立的石油与天然气管道,能够较为便利的从伊万国进口能源。

在苏伊士战争结束之后,高卢就确立了立足于国内的能源战略。此后的石油危机,更让高卢认识到了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在此之后,高卢用几十年的时间发展核能,由此成为全球核能利用率最高的国家。虽然历史上三次造成重大危害的核电站事故与高卢无关,但是裂变核电站的安全问题依然得到高卢当局的高度重视。

数十年来,高卢一直在可控聚变技术上走在世界前列。

在华夏宣布将建造可控聚变核电站之后,高卢的反应最为强烈,在相关技术上的科研投资也位居欧洲各国之首。

一年多里,高卢花在可控聚变上的科研经费超过了五百亿欧币,相当于花旗的一半。

要知道,高卢的经济规模只有花旗的八分之一!

在特鲁尼看来,高卢没理由不对华夏怀恨在心。如果有机会报复华夏,那么高卢肯定不会错过。

只不过,特鲁尼看到的只是他想看到的那一面。

如同花旗在密切关注华夏的战略部署,高卢也在严密留意,而且得出的结论与花旗的差不多,即华夏确实是可控聚变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哪怕暂时无法实现商业运用,差距也不太大。在未来二十年左右,华夏就有可能建造可控聚变核电站,而且很快就会用之取代石油等化石能源。

此外,花旗在可控聚变技术上的持续投入也不是什么秘密。

摆在高卢面前的选择其实非常简单,要么跟华夏合作,寻求华夏的支持,要么就投入花旗的怀抱。

以高卢的实力,根本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别的不说,只是国力上的巨大差距,高卢就没有跟花旗与华夏并驾齐驱的资格。

从传统的角度来看,高卢应该选择与花旗合作,毕竟高卢是北约成员,跟花旗是同盟关系,哪怕并不牢固。可是从现实的情况出发,高卢更应该跟华夏合作,因为华夏在可控聚变领域肯定有一定的优势,而且一个发展起来的华夏能够更有效的牵制花旗,高卢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传统与现实的矛盾,正是高卢不愿意表态的主要原因。

当然,还有一个经济上的问题。

别忘了,高卢也是石油进口国,还主要从国际市场上购买石油。如果战争爆发,国际油价暴涨,高卢就需要花更多的钱进口石油,其国内的经济状况必然恶化,众多产业会遭受致命打击,政府财政收入会随之降低。对于还在进行社会转型,仍然承受着福利开支压力的高卢来说,油价在这个时候暴涨绝对是一场灾难。

从这个角度来看,就算高卢无法阻止战争爆发,也绝不会卷入其中。

此外,以高卢的一惯政策,在花旗与华夏爆发冲突之后,再从中牟取好处,才是其看到的机会。

在高卢与日耳曼吃了闭门羹后,特鲁尼去了伊万国。

这次,特鲁尼没有说什么传统,也没有提政治、外交与军事上的话题,只谈了经济,准确说是经济利益。

出访前,特鲁尼只有五成的把握。

很简单,伊万国跟华夏的关系非同一般,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一直在跟华夏联手应付花旗的威胁。更何况,花旗依然是全球最强大的国家,北约依然在东扩,而且由花旗发起的针对伊万国的经济制裁并没解除。此外,伊万国与华夏的经济关系非常紧密,华夏早就是伊万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还是伊万国石油与天然气的第一买家。华夏每年从伊万国采购的石油与天然气就价值数百亿绿币,而且华夏一直是用硬通货支付。从这些方面看,伊万国就是华夏的准盟友。

当然,特鲁尼也做好了充足的思想准备,没指望获得伊万国的支持,只是希望伊万国能保持中立。

让特鲁尼感到意外的是,伊万国总统明确提到,只要没有对伊万国的核心利益构成直接威胁,伊万国就会保持中立,还是绝对中立。这就是说,只要战争爆发,伊万国就不会向卷入战争的国家提供武器装备。

显然,花旗并不需要伊万国的武器装备。

虽然华夏对伊万国的依赖也非常低,但是华夏军队依然装备了大量从伊万国进口的先进武器装备,比如华夏空军的Su-35战斗机与S-400远程防空系统,陆军的“道尔”M1近程防空系统,海军的“里夫”防空导弹等。

也就是说,如果伊万国同时对交战双方进行军事禁运,那么受影响的就是华夏。

随后,伊万国还送来了一份“厚礼”。

在特鲁尼回国后不久,一名“叛逃”的伊万**官把数十份机密文件送给了花旗情报机构,其中就有几种出售给波斯的先进武器装备的技术资料,比如S-300型与“道尔”M1型防空导弹。当然,都是外贸型号的技术资料,与伊万国自用的有很大的差别。只不过,华夏也购买过这两种防空导弹。

至于伊万国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不难理解。

国际油价走高,做为全球第二大石油输出国与第一大天然气输出国,伊万国肯定是最大的获益者。更重要的是,石油与天然气出口占了伊万国出口货物的六成,而且是外汇收入的八成。

显然,对于已经把红色帝国老本吃光了的伊万国来说,石油与天然气成为了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

以往,华夏还是伊万国最主要的石油与天然气进口国。可是现在,波斯已经取代了伊万国,成为了华夏进口石油的第一来源国。此外,随着华夏的石油企业在波斯扩大了LNG产能,波斯出口到华夏的天然气也仅次于伊万国。看得更长远一点,随着可控聚变实现大规模商业运用,华夏还需要从伊万国大量进口石油与天然气吗?既然互惠互利的经济基础不存在了,那么伊万国为什么还要帮华夏火中取栗呢?至于波斯,现在更多的是伊万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有此种种,伊万国必然会严守中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