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 第三十一章:蒸汽(卷末)

盛大的婚礼,在神都万千百姓的见证中,落下帷幕。

新的天子,意气风发的少年,在万众瞩目中登上帝位。

但最吸引所有人目光的,却是那一尊坐在皇后位上的身影。

洛仙芝的摇身一变,让人震惊,而后是发自内心的平静。

“皇帝陛下万岁!”

“皇后陛下万岁!”

帝国的官僚如同潮水般匍匐在大明宫天授殿之前的广场上。

这是一场政治婚姻,又不仅仅是一场政治婚姻。

洛仙芝告诉所有人,李氏和洛氏要再次紧密的联合在一起,就像是过去无数年那样,让大唐再次伟大,任何人想要覆灭大唐,就要同时从李氏和洛氏的尸体上踏过去。

这世上有如此强大的人亦或者集团吗?

没有!

于是大唐坚不可摧。

……

洛仙芝和李存勖所面临的大唐帝国,存在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

即便是取得武功上的胜利,但矛盾就在那里,帝国可能会强行慑服在这一代强大的武力下,但很快就再次分崩离析,因为在帝国内部存在着强大的离心力。

以及。

帝国的弱点经过这一次的乱象,已经彻底的暴露在所有人面前,无论最后是否能够收复帝国的所有失地,但帝国周围的领土,都将在事实上形成政治上的独立。

来自罗马的一个人向洛仙芝阐述他的想法。

在罗马的历史上,曾经多次面临帝国的崩溃,曾经也有强力的皇帝,取得了伟大的军事胜利,几乎收复了所有的土地,但等到皇帝一死去,帝国便再次崩塌。

洛仙芝非常自信大唐,能够取得再一次的军事胜利。

但她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

在大唐的内部,在纷乱出现的时候,出现了大量事实上的割据政权。

这些割据政权大多数并没有出现在狭义的中原,而是在帝国本就难以彻底掌握的边疆行省。

行省制度,洛仙芝掌握政权后,为了统筹整个帝国的平叛战争,以及减少帝国内部内耗和官员赘余,而在州一级别之上,设立的一级行政机构。

在蓬莱行省、包括箕子半岛在内的安东行省、江南行省和岭南行省,都充斥着大量割据势力。

神圣同盟军从极西之地而来,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支援,同样也是军事上的威胁。

神圣同盟军在已经重新收复的土地上,所攫取的利益,想要让他们重新吐出来,那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帝国还要面临中原和藩属国间,存在的巨大矛盾,在帝国的体系中,某些藩属国,主要是燕国,属于边缘地位,不能从帝国的发展中取得利益,对帝国有强大的离心力。

即便是短暂的军事征服,后续也将会持续不断的出现叛乱,如果不能妥善的解决,必将会拖垮帝国。

至于在燕国中实行曾经所实行的征服政策,那是不可行的,大唐已经不仅仅是一個纯粹的封建王朝国家,诸夏作为一个整体,民族意识和普世意识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言以蔽之,大唐在向民族国家转变。

这当然为大唐的复兴带来了巨大的优势。

而负面效果,则是帝国的所作所为是难以掩盖的,有一些行为,将会让帝国更大的危机之中。

如果不能妥善的解决这些问题,帝国就难以平静下来。

其中真正的难点还是在于生产力的不足,造成通讯以及交通上的不便利,帝国中枢的皇权不能彻底穿透时间和空间,刺破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进而造成如今的不利局面。

洛仙芝将她所得到的一系列理论和李存勖进行了摊牌,李存勖有些懵,他有些地方听懂了,但大多数方面完全就是懵的,根本就不知道洛仙芝在说什么。

“皇后,我对这些事情不太懂,便交给你来负责,那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暂时不要多考虑,接下来我该做什么,皇后可以和我说,如果皇后没有事情安排,我便要着手准备清理河东以及河北的乱民了。”

洛仙芝闻言略一沉吟,而后缓缓道:“那天子就着手准备收复河北吧,我去安排接下来的朝廷政务。”

……

这天下的能人有许多,如今帝国所面临的问题,能看出来的人,不少,有问题就要解决,许多人都开始投献策论,希望能够在这种时候,提出自己的见解。

对于洛氏而言,同样如此。

洛仙芝和李存勖成婚,对于洛氏而言,是又一次的战略决策。

在洛氏中,如今已经渐渐出现了一种声音,那就是不能再走从前的道路了。

“在过去的两千年,我们总是沿着一条道路去走,那是一条看起来光明无比的道路,似乎能够解决一切问题。

尽力的向外开拓,夺取更多的生存空间,尽力的解决帝国内部的吏治问题,让帝国的腐化速度变慢,以及多次对土地的兼并进行打击,乃至于实行了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让帝国的税收总是充盈。

我们甚至拥有钱行这个完全超越一切的利器,让帝国的经济持续繁荣。

但最后的结果呢?

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改变,仅仅三百年,帝国就陷入了巨大的危机,面对天灾,我们依旧如此的脆弱,一切的繁华都像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宫殿,没有强大的根基,一点都不坚固。

帝国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依旧要依靠大量的战争以及饥荒,让大片大片的百姓饿死,才能够解决。

帝国的人口如果再次大幅度增加的话,我们要怎么办,我们也能够预料到那个未来,必然是再一次的大饥荒。

因为土地就那么多,每一亩土地上所能够出产的粮食,就那么多。

我们几乎拥有了所有适宜耕作的土地,经过我们的计算,以我们现在的人口增长速度,再有一百年,就算是再获得如今这么多的土地,也依旧养活不了帝国的人口。

我们还极度的依赖上天,一旦上天不下雨,亦或者有什么其他的气候变化,我们就要承受未知的结果。

在过去两千年我们所坚守的那一条道路,即君主贤明的道路,可能已经不够了。

曾经的王朝,达不到这样的统治,于是无数人所抱有期待。

但在大唐这条路却在洛氏的辅佐下,被我们走到了尽头,而尽头的终点,所面临的,却是对现状的无能为力。

寻找一条新的道路,已经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洛氏内部发出来的声音振聋发聩,撕破了很多人的温情幻想,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君贤臣能就能够解决的。

“什么样的道路?”

这样的问题被提问出来,一部分人沉默,另外一部分人则振奋起来。

这些振奋的人,大多数都是洛氏研究院的研究员,他们推出来一个人,而后高声道:“很简单,用天地的道理,来代替人的道理,用天地的力量,来补充人的不足。”

什么是天地的道理和力量。

一个庞然大物首先出现在洛氏内部之中,它的模样有些雄伟,又有些怪异,像是炉子但又不同,由钢铁铸成。

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研究院制作出来的东西,一定有神奇的效果,洛氏研究院在过去研究出不少好东西,都很神奇,如今这个又有什么效果呢?

这台钢铁机器,被带到了小河边,一台水车被放在这里。

“这台水车动不了吧。”

有人这样说着。

洛氏内部对于各种农业器具都是很熟悉的,水车用水力驱动,或者用人力以及畜力。

虽然现在没有能量守恒的概念,也没有势能动能转化的定律,但水车送水需要另外一股力来驱动,这还是很明白的。

这台水车放置的位置就根本没有作用。

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研究院的众人,想要知道他们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研究员的人则是满脸的振奋。

这个划时代的产品,他们发生力学,所产出的最伟大的发明,即将向整个世界展现它的强大。

伴随着轰隆隆的声音响起,常人根本无法想象那看起来没有形体的蒸汽,竟然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能够推动着钢铁转动,拥有九牛二虎之力。

当那巨大的水车在没有任何外力的作用下,开始轰隆隆的运转时,第一次见到这一幕的人,一个个宛如雷劈一样,愣在当场。

“诸位族人,这便是研究院这数年来的成果。”

“我们称呼它为,蒸汽机!”

“只要有燃料,它将有一种从内而生的力,进而改变一切,只要给它足够的燃料,让它变得更大,它所产生的力,将胜过一百个人,一千个人,一万个人!”

“它首先所改变的就是全天下所有的水利,有了这个东西,我们就可以从任何一条河水中,抽取足够的水来灌溉田地。”

“其次它所能够改变就是冶炼,在过去,我们要依靠人力不断地捶打,而现在,看看它所拥有的力量吧,它只要在旋转的过程中,从高到低,重重砸下来,就比得上一万次的锤炼。”

“它所转动的速度是如此的快,过去由人力所纺织的机器,将会得到极大的效率提高。”

“它还有什么作用呢?

我现在还不知道,但我知道,这么一种力大无穷,而且可以自主运动的机器,将会改变整个天下。”

对于一个研究员来说,再也没有比现在,更加光辉和荣耀的时刻了,他向所有人介绍着这台大家伙。

“这是凝结着所有人智慧的发明。”

洛氏所发明的这台蒸汽机,由于洛氏本身就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考虑了很多方面,可以说是非常的完备。

并不是那种笨重的只能用来抽水的机器,而是能够作为原动机使用的。

“必须立刻向家主汇报这个消息。”

“必须组织家族成员前往神都,告知家主这件事,帝国需要这件利器。”

……

洛阳皇宫。

洛仙芝得知这个消息时,她的震惊是掩饰不住,而后她突然抬头望向了青天之上,“真是皇天庇佑啊。”

面对洛氏的一众研究员,她问出了一个问题,“既然蒸汽机可以让水车转动起来,那么它能够让车轮自己转动起来吗?

既然蒸汽机可以让水车的转动速度远远超过畜力和水力,那么它能够让车轮转动的速度超过用马来拉吗?”

这两个问题一出,顿时殿中寂静,只有洛氏的研究员一个比一个振奋。

“家主,当然可以!”

“家主,您所说的是我们所不曾想到的,但从原理上来说,这并不难,只要我们设计更多的轮子,然后让前面或者后面的轮子动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不需要马来拉的车。”

不需要马来拉车。

对于帝国来说,是一件极其大的进步,而且能够极大的节省帝国的粮食消耗。

“不过家主,刚才略微思索一下,这其中所需要解决的困难还是有许多的,比如蒸汽机还是不够安全,存在爆炸的危险,以及车轮的速度太快的话,现在的木质车轮以及车轴无法承受会断裂,车速太快的话,在路上会极其颠簸,这些都是略微一思索就可以想到的。”

思维一旦开始发散,所能够想到的东西就越来越多。

“朕不急,朕相信洛氏的研究院,一定会给朕一个满意的答案。

天下还有许多能人之士,让他们也都参与进来,这么一个能够改变天下的器物,要尽快的让它发挥作用才是。”

洛氏带给洛仙芝的惊喜可不光是蒸汽机。

这个东西虽然有大用,但它也算是基石之一,需要时间的发展,才能够发挥出它的作用,它给了洛氏一个解决未来问题的希望。

而现在帝国所面临的实打实的威胁则是中原的流民,以及周围已经事实上割据的势力。

洛仙芝和李存勖的商议,本来打算对这些势力,半打半拉拢,毕竟不可能真的付诸于武力,真要是那么干,大唐一定会再次四分五裂,别说边疆各省,就算是中原内部也要炸开。

但洛氏带来的东西,却让洛仙芝看到了另外一条路。

这个东西就是火炮。

威力超过之前所有火器的火炮,虽然限于黑火药的威力上限,远远达不到现代那么恐怖,但在这个时代拿出来,已经足够了。

当一件可以攻破城墙的利器出现在这个时代,就不用再多说了。

中原每一次的技术革新,都会改变战争的形势,而现在洛仙芝就看出了战争形势的再一次改变。

“敢战士和神庙军将要落幕了。”

洛仙芝突然感慨着说道。

洛氏闻言沉默了,敢战士和神庙军的强大,是依靠强大的单体实力,以及令行禁止的配合,于是拥有了主导战场的能力。

但如果有一天,人在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那精锐的作用就会越来越小。

如果有一天,器具在战场上会无差别的对人造成大量杀伤时,精锐和非精锐在技战术的差别上,变得特别小时,敢战士这种需要大量时间金钱培养的军种,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当火炮出现后,敢战士真的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否则一炮下去,不知道会有敢战士死于非命。

不仅仅是敢战士要退出历史舞台。

所有依靠甲胄获得强大战斗力的存在,都要退出历史舞台,比如那些贵族老爷,亦或者在战场上冲杀的猛将。

洛仙芝来不及为即将剧变的世界而感慨,她是个相当务实的人,所有能够当前提升战斗力的全部配备,以及对未来大有作用的东西,都投入资金去研究。

火器是她现在所关注的。

交通则是她未来所关注的。

……

正如洛氏研究员对洛仙芝所说的那样,将蒸汽机安在马车上并不难,让汽车自己运转起来也不难。

但让汽车正常的使用,反而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即便是平整过的直道,也不能让汽车平稳的行驶。

安装在汽车上的蒸汽动力也不足以让汽车真的达到超越马车的速度,这是一个相当失败的发明。

而且根据理论来计算,主要的问题实际上是因为蒸汽机的效率毕竟低,它所能转化的比例太差了。

这是一个相当大力出奇迹的器物,让它主持这种小型的物件,还要出大力,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摆在汽车面前需要解决的困难太多,但困难难不倒聪明人。

力量不够就加大,巨大的蒸汽锅炉于是被铸造出来,然后因为蒸汽机太大,于是就有更大的车厢,在汽车还没有制造出来的情况下,火车就这样被制造出来了。

解决火车的问题,就比解决汽车的问题好解决多了,至少火车最大的两个问题都解决了。

第一,它能跑,而且不负众望的和马车差不多,但它不需要休息,也不用吃东西。

第二,它力量大,洛氏给一个蒸汽机上挂了好几节车厢,这玩意是真的比马车好用多了。

当火车被制造出来的时候,洛氏的研究员就在想,如果用这个东西去运兵和军用物资,那简直就是恐怖。

没有路上的人吃马嚼。

能够运送的距离远远超过现在帝国的中原范围,如果火车能够到达帝国的每一处,帝国所能够直辖统治的范围,将扩大多少呢?

没有人能够猜到。

很多东西都是开头难,当火车出现之后,很快洛氏就意识到,应该为火车修建专门的轨道去行驶。

这就不是洛氏所能够搞定的事情了。

于是蒸汽机车被送到了洛仙芝的桌案上,洛仙芝也有些没想到洛氏竟然会创造出一种这样的交通工具。

“为蒸汽机车修建专用的行驶轨道,可以有效的防止行驶过程中的震荡和对车的损伤,并且在沿途的城池准备木柴和煤炭,还有足够的水,在沿途为蒸汽机补充能源。”

洛仙芝大笔一挥,同意。

这个时候李存勖已经平定了河北的乱局,正率领着大军向南而去,至于宋**队,早就惶惶不可终日,眼见帝国内部的叛乱基本上都被平定,又怎么可能不慌。

但想到宋国有强大的海军,而且距离帝国本土天高皇帝远,帝国经过大乱,元气大伤,不可能还有能力,在远离帝国本土的地方,进行一场数十万人的战争。

于是又没有那么恐惧了。

……

周围所有藩属国,都没有意识到,在大唐内部正发生了怎样的剧变。

洛氏和皇室间的这些交流,甚至就连大多数中原内部的人,都还不知晓。

这些东西还没有向着天下铺开。

李存勖很喜欢火炮,当这种武器出现在战场上时,他很快就为火炮创造了新的战术。

在火炮彻底铺开后,那些重甲是真的成为了累赘。

对于洛仙芝而言,火炮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则是蒸汽机车,也就是火车。

她决心修建遍布全大唐的轨道。

在这其中还发生了一件事,那就是先前使用木质轨道,但很快就被抛弃,使用铁制轨道的时候,一开始用的生铁,太过于易碎,于是最终使用了熟铁。

如果按照曾经的大唐铸铁量,想要铺设铁轨,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拥有了蒸汽机之后,这些事情都变得容易了很多。

沟通南北有大运河,对于大运河沿岸的交通,洛仙芝还不是特别的迫切,对于沿海城市也不是特别的迫切,现在大唐可以走海运。

她对于铁路的迫切要求是统治要求。

大唐的帝都在洛阳,再加上大运河,对河北、江淮、江南的控制都是比较强的。

但大唐对于关中、河西、西域的控制力就要比定都长安弱不少了。

所以洛仙芝首先要修建的铁路,就是从长安到西域,加强帝国对于西部的控制。

第二条铁路则是对于哈拉和林的控制。

在这一次平定燕国叛乱后,洛仙芝和李存勖决定取消燕国的建制,在燕国所在的区域,设置岭北行省,和岭南行省形成对应。

洛仙芝希望可以从蓟城修建一条到哈拉和林的铁路,但这个想法没能成功,现在洛氏在平地铺铁轨,都很难,毕竟现在缺少大量的熟练工人,翻山越岭那就别想了。

于是,最终只能从辽东开始修建,但同样很难,在短时间之内,还是只能依靠传统的模式去统治哈拉和林。

不过在纺织机有了大进步之后,中原对于羊毛的需求突然增大了,洛仙芝经过思索,决定对岭北行省,进行经济扶持。

由朝廷对岭北行省的羊毛进行采买,以及在岭北行省建立一些皇家作坊,从整个岭北行省收购羊毛,然后在这里纺织,一条龙全部做完。

这样就可以让一直以来都游离在货物交换体系之外的岭北,加入大唐的交易体系,虽然这样治标不治本,但至少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岭北稳住。

至于将作坊建立在岭北,会不会让皇家的利益受损,那就是玩笑了,拥有洛氏钱行的皇室,根本就不担心在任何的交易中吃亏。

只有赚多和赚的更多的区别。

此番大唐帝国这么混乱,朝廷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仗,但军费根本就没有缺过,缺少的一直都是粮食,大唐的金融体系,在洛氏的操持下,相当的稳定。

……

打仗这种东西,越往后越好打,尤其是对于同文同种的族群来说,前期的抵抗是最强的,一旦一方开始出现明显的声势,基本上就是摧枯拉朽。

投降的人比抵抗的人还要多。

李存勖此刻就感受到了,对于他而言,最艰难的战争是第一场和燕国的战争,对付朱温也非常不容易。

但打完这两仗之后,再东征平乱的时候,就已经有许多人主动投降了,甚至就连还在辽东纠缠的燕军,都有不少投降。

等到他南下的时候,那更是一路走,一路接收投降的人。

当真是王霸之气纵横,各路英雄豪杰,纳头便拜。

等到他越过长江,来到江南行省后,岭南行省等地的主官,以及王公贵族,都前往跪迎他这个天子。

这就是天下局势一旦明朗,总会出现的一幕。

在历史上,这叫做,人心向背。

大唐会一场大火中走出,不仅没有烧成灰烬,反而有种炼成真金的感觉。

煌煌大唐,在遍地残骸上,重新站立起来。

————

“一个人的命运不仅依靠个人的奋斗,更多则依赖于历史的进程。”

李存勖被认为是李唐历史上最杰出的君王之一,他收拾了帝国纷乱的局面,在他的任内出现了大唐又一个高峰盛世,他甚至得到了中祖的庙号。

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他的能力超过从前的君王多少,更像是命运在眷顾他。

蒸汽机的出现,火器的进步,让本该由盛转衰的大唐帝国,搭上了新的快车道,工业革命的红利在他的统治时期,尽情释放,在政治方面,他听从洛仙芝的政策,于是造就了这个中唐时期的盛世。——《唐帝国兴衰史》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