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九百五十三章 :南极洲主权

澳洲崛起录 第九百五十三章 :南极洲主权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德国人为了发动苏达林格勒战役,可谓是付出了一切。

为了避免莫斯科战役那样兵力陷入劣势,德国政府甚至颁布了全面动员令。

所谓的全面动员,力度远超之前德国的动员幅度。

德国有希望将军队规模从500万提高到至少1000万,这也代表着德**队的人数劣势可以很快被弥补。

当然,这样的动员政策也不全是好处。

虽然军队规模可以飙升到千万级别,但对于人口只有八千多万的德国人来说,这可相当于每八个德国人就有一个要奔赴战场。

要知道,八千多万德国人中,有接近一半是女性,剩下的一半中也有大量的老人和孩子。

真实的情况是,德国的成年男性基本都在为战争服务。等新的动员政策彻底完成之后,德国成年男性基本上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进入军工厂为国家生产武器弹药,要么走上战场使用那些武器弹药。

这样的决定是相当疯狂的,但德国人丝毫没有怨言。

或者说,对于德国人来说,一战后他们所遭受的屈辱已经足够让他们满怀愤怒,坚定地走向战场。

或许在战争的决策上德国内部有着分歧,但在战与不战方面,大部分德国人的意见都很统一,那就是背水一战。

不过在此之前,德国人还是能度过一个非常难忘的圣诞节的。

在1937年的圣诞节过后,大部分德国成年男性都要奔赴战场,他们的人生中还有没有下一個圣诞节,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进入12月后,英法澳三国代表齐聚在法国图尔,商谈关于新的一年的进攻计划,顺便关于目前还没有结论的利益分配达成共识。

自莫斯科战役的胜利之后,英法就在商议着关于加强进攻的事情。

毕竟眼看着德国人好不容易吃了一次大亏,英法的性格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坐等德国人恢复元气的。

特别是得知德国政府更改了关于动员的政策之后,英法政府就彻底的坐不住了。

要是等到德国人动员上千万军队加入战争,难道他们也到武装上千万军队去对抗吗?

最好的方法自然是尽快打败德国,避免英法在战争中的更多损失。

在商谈中,英法代表询问了澳大拉西亚军队的准备情况。

按照英法代表对新的一年进攻计划的介绍,澳大拉西亚至少需要投入150万左右的军队,并且准备好至少50万的预备部队随时投入战争。

关于这200万军队,英法希望其中至少有一半是澳大拉西亚士兵,并且他们希望澳大拉西亚能够更多的在武器装备方面进行支援。

澳大拉西亚代表自然不可能什么条件都答应。

毕竟目前澳大拉西亚在欧洲投入的军队数量已经达到了120万,再加上提前消灭岛国的功劳,让澳大拉西亚完全不用担心任何关于战争贡献的质疑。

武器装备的支援当然可以,但要是让澳大拉西亚士兵不断地投入到欧洲战场去和德国人互相消耗的话,那就得好好谈谈关于利益分配的事情了。

很显然,澳大拉西亚方面的态度也很直白,那就是谋求更多的利益分配。

投入更多的军队不是没有可能,但英法也必须要拿出更多的利益来让澳大拉西亚满意。

这场会谈是秘密进行的,甚至也隐瞒了正在伦敦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

毕竟只有英法澳三国商量出一个大概框架,伦敦会议才会正常推行下去。

从英法澳三国的话语权来看,目前澳大拉西亚的话语权已经超过法国,甚至并不弱于英国。

这导致英法不得不进行更多的妥协,否则,他们无法得到来自澳大拉西亚的更多支持,也就无法进行自己所设定好的计划。

图尔的商谈进行了三天的时间,最终英法澳达成了一定的妥协。

首先是新的一年的作战计划,为了尽早结束战争,英法澳三国预计将投入550万军队对德国发起全面反攻。

全面反攻分三个战场,首先是法国战场,法国将出动235万军队,配合英国的95万军队和澳大拉西亚的85万军队,组成超过400万士兵的庞大军队。

法国战场将会有三个进攻方向,分别是北上反攻巴黎,东部进攻意大利以及南部攻入西班牙。

毋庸置疑的,反攻巴黎将会是法国战场最主要的进攻选择,光是法国人投入的军队就高达180万,再加上英国和澳大拉西亚的军队,反攻巴黎的英法澳军队总和将超过250万,这一规模是远超德国在巴黎附近的守军的。

其次是进攻西班牙。西班牙位于地中海西部,地理位置对于英,法,澳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威胁的。

再加上有着西班牙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持,让北非地区的协约**队在法国殖民地肆意驰骋,法国人对此苦不堪言。

在北非的这支协约**队还严重的影响了法国殖民地的征兵进度。目前至少有50万殖民地士兵被阻拦在西非和中非,法国在北非殖民地的各种设施也被德国和意大利军队破坏的不成样子。

进攻西班牙的军队大约120万人。其中法国投入军队35万人,英国投入军队55万人,澳大拉西亚投入军队30万人。

虽然人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但英法奥三国所凑齐的足足120万军队,也足以对抗西班牙的军队了。

毕竟这个国家在二战之前还经历了一场内战,而且总体的人口不多,上百万军队对西班牙来说也是一种负担。

更何况,等到北非战场逐渐稳定之后,位于北非的大部分军队也是要反攻西班牙的。

英法澳三国在北非投入的军队仅次于法国战场,人数大约120万左右。这支军队英国人是主力,占据了军队总人数的六成,大约70万人左右。

而法国和澳大拉西亚的士兵就比较少了,法国士兵大约20万,澳大拉西亚士兵大约30万人。

第三个战场就是巴尔干战场。不过相较于法国战场和北非战场来说,英法澳对巴尔干战场的士兵部署都没有太大的意愿。

毕竟从巴尔干的位置来看,这里已经能够影响到德国的南部地区,也是德**队重点防范的地区之一。

更何况,这里还有着德国为数不多的小弟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其中罗马尼亚还拥有德国非常稀缺的石油资源。

在这样的情况下,进攻巴尔干的难度远远超过进攻意大利和西班牙,未免有些得不偿失。

更重要的是,俄国的乌克兰地区和巴尔干地区相邻。要是英法澳三国派遣军队进攻巴尔干的话,岂不是代表着是在主动的为俄国人减轻压力吗?

一来英法澳都不愿意看到俄国减小伤亡,二来进攻巴尔干半岛的难度确实很大,不如留给俄国人自己去慢慢啃。

反正现在的利益分配已经正在进行,就算俄国人意外的打下了巴尔干半岛,在英法澳三国的联合压力之下,俄国人也不可能吞下太多的资源和土地。

也正因为如此,在英法澳所制定的新的一年作战计划中,巴尔干战场投入的军队只有30到40万,其中澳大拉西亚军队就占据了25万以上。

当然,除了这投入作战的550万军队之外,英法澳三国还要准备至少200万的预备部队。

根据和英法达成的协议,英国和法国将准备大约150万的预备部队,澳大拉西亚只需要准备剩下的50万预备部队即可。

虽然看起来澳大拉西亚需要投入200万的作战部队,但只需要保证其中的一半是澳大拉西亚士兵就能够完成英法的要求。

毕竟英法此时军队的状况也不比澳大拉西亚好上多少。特别是法**队,目前已经能够看到大量的黑色殖民地人口,身着制式法**装的黑色土著走在法国的街头,那种怪异感甚至让很多法国人表示不如不来。

也正因为英法澳三个国家比较离谱的军队比例,看起来下一年的进攻要动用550万的主力部队和200万的预备部队共计750万的军队,但实际上能有300万是英法澳的正规部队就已经很不错了。

其中至少有450万是三国的殖民地部队,殖民地部队的战斗力和纪律与本土正规部队完全是两个级别,这750万军队所能爆发出的战斗力也值得商榷。

让澳大拉西亚答应出动200万军队的原因,当然是英法在利益方面进行一定的退让了。

首先是关于武器装备的贸易问题。澳大拉西亚和英法签订了一份总价值高达15亿澳元的贸易订单,其中包括武器装备,弹药,粮食和医疗物资,甚至还包括各种日用品,矿产资源和消耗品。

因为战争导致物价上涨的原因,这笔订单澳大拉西亚的利润至少也有5亿澳元以上,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一笔收获了。

除此之外,在澳大拉西亚的倡议下,英法澳三国达成了关于南极洲主权的协议。

澳大拉西亚作为横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南半球唯一的超级大国,自然拥有南极洲大半的主权。

关于南极洲主权的判定,依托各国领土在南半球分布的范围来划分。这也代表着从凯尔盖朗群岛到皮特凯恩岛范围所对应的南极洲领土,主权已经属于澳大拉西亚。

英法答应这份协议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目前的科技手段根本无法有效的进入南极洲进行物资开采。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在南极洲修建永久居住点都比较困难,所谓的南极洲主权在未来几十年内都没有任何作用。

甚至按照英法国内专家的预测,在未来200年内,人类都不可能有任何希望对南极洲的物资进行开采。

也正因为这样的结论,还让英法同意让澳大拉西亚占据南极洲大半的主权。

毕竟剩下的还有南美洲和非洲所对应的南极洲土地,这也足够英法进行瓜分了。

按照目前的世界局势来看,等这次战争结束之后,全世界也就只剩下英法澳俄四个超级大国。

当然,法国人的地位在其中是最低的,但相较于其他国家来说,也算是具备一定的优势。

毕竟岛国和奥地利已经不存在,德国注定是战败国,战后是不可能维持列强地位的。

可以预料到,在战争之后,或许像巴西,南斯拉夫这样的国家也能体验体验列强的感觉。

不过这些国家就算能够成功的冲到世界前十,他们相较于英法澳俄这四个国家来说,所掌握的话语权是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

更重要的是,二战结束之后,世界局势也就基本的确定了下来。任何国家想要崛起成为列强,就代表着他必须要挑战新的世界局势。

而新的世界局势是由英法澳三个列强国家共同维护的,挑战世界局势的难度不可谓不高,甚至可以说是死局。

毕竟核武器这种强大的攻击手段已经诞生了,想要通过武力的方式挑战世界霸主的地位,难度比一战二战要大得多。

英法澳三国达成妥协之后,伦敦会议的进度自然也加快了许多。

1937年12月11日,在各国代表的共同见证之下,一份崭新的《武器贸易条约》新鲜出炉。

这份武器贸易条约规定,具备额外军工生产能力的国家应当向自己的盟国支援武器装备,并且出售价不得高于市场价的90%。

各国签署这份条约的速度那叫一个快,仗打到目前为止,对武器和弹药的消耗是极其恐怖的。

特别是那些本来体量就不怎么大的国家,他们的军工规模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的。

这也代表着在许多中小国家,目前武器和弹药还有很大的缺口,这也是这份武器装备贸易条约签署的真正原因。

不过,虽然同意对外出口武器装备,但澳大拉西亚可不会傻到出售最先进的飞机,坦克和导弹,原子弹这些。

这些先进武器不仅是澳大拉西亚掌控世界局势的底牌,同样也是阿瑟留给威廉和小亚历山大宝贵的财产。

凭借着领先各国的飞机,坦克,导弹和原子弹,能够确保澳大拉西亚在未来三代王位的传承之内,国家的实力都能保持在世界前列甚至是世界最强。

这也代表着威廉和小亚历山大可以安心的做一个守成君主。他们不需要过多优秀,就可以维持阿瑟所创造的辉煌时代。

考虑到阿瑟在澳大拉西亚的世纪并不逊色于维多利亚女王,或许后人还能将阿瑟加冕为澳大利亚公爵到阿瑟退位的这段时期称之为辉煌的阿瑟时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