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四百四十八章:奥匈帝国的哀愁

澳洲崛起录 第四百四十八章:奥匈帝国的哀愁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尼韦尔的这次所谓的春季攻势,表面规模已经十分庞大。单单是法国出众的军队就高达数十万,还包括英国远征军,巴尔干联军和意大利军队,协约国出动的总军队人数将高达300万以上。

要知道,这是在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刚刚结束后不久,英法德都已经承受了大量的伤亡,能够出动此规模的军队进行新一轮战役,已经是整个协约国尽力的结果了。

可以说,协约国五个列强除了俄国处于防守姿态之外,英法澳意都出动了相当规模的军队参加这场战役。

也正因为如此,各国对于这场即将发动的战役十分重视,甚至将其看作解决这次战争的契机。

目前各国已经在紧急往前线运输物资和弹药,就等着在几个月后,来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全力一击了。

因为对于这场战役的重视,各国运输资源的效率十分高效。哪怕是澳大拉西亚,也在疯狂的用运输舰和飞艇向巴尔干地区运输物资。

目前澳大拉西亚远征军已经囤积了两百万发炮弹,这些炮弹将成为攻坚的利器,摧毁奥匈帝国和德国的防守。

对于同盟国来说,目前奥匈帝国的日子非常不好过。甚至因为老皇帝弗朗茨一世刚刚驾崩没多久的原因,导致原本国内比较坚定支持这场战争的政府逐渐分裂为两派,一派坚定的支持继续战争,一派则认为奥匈帝国目前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平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战争。

卡尔一世很明显没有老皇帝的威望,但同样作为奥地利皇帝,匈牙利国王和波斯米亚国王,但卡尔一世在帝国政府和匈牙利王国政府都没有太多话语权。

再加上卡尔一世一直以来的性格和爱好和平的主张,被许多主战派所不喜,在政府的存在感也就更低了。

如果不是老皇帝在奥匈帝国留下了足够的威望,恐怕现在奥匈帝国争吵的就不是主战和主和了,而是君主制还是共和制。

对于奥匈帝国来说,虽然去年英法联军和德国的战争基本牵连不到自己,但南部边境意大利和巴尔干联军的进攻却是实打实的。

虽然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不强,但意大利的装备并不弱。加上装备和战斗力更强的澳大拉西亚军队所率领的巴尔干联军,让奥匈帝国一直疲于应对,甚至很快就丢失了包括萨拉热窝在内的大量国土。

幸亏巴尔干战线联军的主攻方向是波斯尼亚地区,要不然,担忧匈牙利地区被攻陷的匈牙利王国政府,恐怕要敦促帝国政府抓紧和谈了。

谁也不敢保证敌人的军队在自己的地区会不会大肆抢夺。如果匈牙利地区真的有被攻陷的风险,匈牙利王国政府绝对投降的很快。

虽然巴尔干战线联军选择主力进攻波斯尼亚地区,让匈牙利地区暂时不用担心被攻陷的危险。

但问题是,波斯尼亚地区和的里雅斯特是奥匈帝国仅有的出海口,如果波斯尼亚地区沦陷,也代表着奥匈帝国的所有出海口即将沦陷。

如果没有出海口,海军面临的结局要么被俘虏,要么就只能和敌人拼死一搏了。

一旦奥匈帝国失去了出海口,也代表着意大利军队将和巴尔干战线联军汇合到一处。

这对于奥匈帝国是致命性的打击,不只是匈牙利地区,就连奥地利地区都很有可能失守。

随着奥匈帝国在南部战线的接连失利,之前奥匈帝国在南斯拉夫地区采取的镇压政策的弊端也逐渐显露了出来。

大量的塞尔维亚裔波斯尼亚人在塞尔维亚的号召下,拿起长枪加入了反抗奥匈帝国的队伍,迅速壮大了巴尔干战线的实力。

就连还没有被巴尔干联军光顾的地区,已经有多次南斯拉夫人反抗奥匈帝国暴政的起义。

特别是老皇帝弗朗茨一世驾崩之后,这些人对于新的皇帝卡尔一世可没有多高的好感。

奥匈帝国目前唯一的选择,也就是求助自己强大的盟友德意志帝国了。

值得一提的是,卡尔一世刚刚继位不久,就罢免了奥匈帝国总参谋长康拉德的职务。

其实康拉德自战争爆发以来的各种战役决策还是非常优秀的,只不过其刚必自用的态度并不受卡尔一世的欢迎。

这位后世中鼎鼎大名的奥匈帝国末代君主,毫不犹豫的将挽救奥匈帝国的最后希望彻底破灭。

康拉德总参谋长的能力还是非常不错的,历史中他多次打击了意大利人的进攻,让奥匈帝国苟延残喘了更多时间。

部分历史学家和军事家甚至认为他是非常优秀的战略天才,只不过被奥匈帝国弱小的军事实力所限制。

当然,现在这些讨论都变得没有意义。康拉德总参谋长被贬为特伦蒂诺前线总司令,并远离了奥匈帝**方最高层。

维也纳的皇宫中,卡尔一世正一脸慌张的看着手中的战报。战报中指出,意大利人和巴尔干联军都在频繁调动,预计在短时间内要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请求参谋部提前做好准备。

如果单单只是意大利人的进攻,奥匈帝国是完全能够抵挡得住的。

如果也夹杂着巴尔干联军,特别是澳大拉西亚军队的进攻,至少需要足够数量的德**队,才能防御他们的进攻。

但问题是,德国人派到奥匈帝国的支援军队只有一个集团军,因为之前的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被抽调了两个军。

目前这个集团军只剩下三个军的兵力,总人数只有15万人左右。

巴尔干战线目前一共拥有80万作战部队,加上意大利军队50多万,加起来就是130万的作战部队。

目前奥匈帝国的所有军队也只有150万左右,被俄国和罗马尼亚分别牵制了40万和20万,再加上在其他地区防御的兵力,真正能够动用的军队不超过80万。

就算加上德国人的集团军,奥匈帝国总共能调动的军队人数也不会超过100万,并且还缺少相应的武器装备和物资。

“参谋长阁下,如今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我们即将面临的困境吗?”卡尔一世将目光看向了奥匈帝国新任参谋长瓦德史泰登,期望这位被自己刚刚提拔上来的将军能够有好的意见。

“陛下,我们能够调集的军队不到80万人,很难靠我们自己的力量防守住意大利和巴尔干战线的进攻。再加上目前前线军队缺少物资,因为频繁的战败导致军心溃散,很难在防守战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奥匈帝国参谋长瓦德史泰登说道。

知道奥匈帝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我任何一个民族的人口比例占据优势。

这也导致组成奥匈帝**队的民族五花八门,有德意志人,有匈牙利人,有波西米亚人还有意大利人和南斯拉夫人。

少部分精锐军队大多都是由德意志人组成的,这些军队的作战能力处于一流水平。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军队由混乱的多民族组成,彼此之间的沟通都是一个问题,指挥官的军令并不能在军队进行更好的传达。

伴随着奥匈帝国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难保证这些其他民族的士兵仍旧忠诚于皇室和帝国。

特别是波斯尼亚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很明显会更加忠诚于塞尔维亚和意大利,而不是侵占他们领土的奥匈帝国。

虽然奥匈帝国可调动的军队高达80万,但真正能够信任的军队绝对不超过50万。

如果让那些波斯尼亚人组成的军队和巴尔干战线的军队交火,恐怕这些波斯尼亚人的投降是不可阻止的。

因此,奥匈帝国首先要做的,如何避免让这些少数民族组成的军队和敌人正面交锋。

“陛下,我建议和德国南部军队进行一定规模的调防。如果能够和德**队进行至少15到20个师的换防,我所面临的问题就会得到一定的缓解。”瓦德史泰登建议到。

让德国人来对战巴尔干战线军队和意大利人,绝对要比奥匈帝**队对战这些人靠谱。

一来奥匈帝**队内多民族的混乱已经是个严重的问题,二来奥匈帝国士兵的作战能力远远比不上德国。

但也正因为如此,让卡尔一世产生了一些忧虑:“参谋长阁下,德国人真的会答应我们的要求吗?要知道,我们的军队和德**队的战斗力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这样做对德国人来说并没好处。”

“他们会的,陛下。”瓦德史泰登坚定的说道:“如果德国人不想看到我们因为战败而退出战争,他们就必须接受我们的要求。我们不仅是为了自己而战,同样也是为了整个同盟国而战。”

奥匈帝国是目前德国唯一的盟友,也是除了德国之外,同盟国唯一的成员。

如果奥匈帝国退出战争,并不只是德国单兵奋斗这么简单。

首先,同盟国的列强数量只有一个,相较于协约国的五大列强是五倍的差距。

其次,就连奥匈帝国这样的列强国家都抵挡不住协约国的进攻,还有哪个国家会帮助德国呢?

只要奥匈帝国投降,在其他国家的眼中,德国投降也只是时间问题。

作为德国一直以来的坚定盟友,奥匈帝国早在利益关系上和德国进行了绑定。

奥匈帝国的投降会给德国在国内外都造成剧烈的打击,这是德国人绝对不愿意看到的,并且也不会坐以待毙。

听到瓦德史泰登这么说,卡尔一世这才放心的点了点头,随后郑重其事地询问道:“总参谋长阁下,请你如实的告诉我,我们赢得这场战争的几率还有多大?”

“陛下,我不敢欺骗您。目前同盟国获得胜利的可能性不到百分之三十,还得是在英法重大战略失误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除此之外,如果美国能够大力支持我,同时想办法让俄国退出战争,且策反意大利和澳大拉西亚其中一个,或许有可能取得这场战争的正面胜利。”瓦德史泰登仔细思考了一会,这才苦笑一般的回答道。

同盟国被协约国切断了海外补给线,这相当于协约国拿捏了同盟国的命脉。

除非同盟国能够在短时间内结束战争,则获得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的希望十分渺茫。

卡尔一世一副果然如此的神情点了点头,最后又紧接着询问道:“如果只有我们呢?我是说不包括德国人的情况下,我们取得局部胜利并且结束这场战争的可能有多大?”

“如果不依靠德国人的话,陛下,我们获胜的概率不会超过百分之十。如果只有意大利人的话倒还好办,我们同样也面临着澳大拉西亚军队的进攻,还有那些该死的巴尔干联军,以及牵制我们的俄**队。我们不可能凭我们自己的力量就击败他们,想要在胜利的前提下独自和平是不可能的。”瓦德史泰登继续说道。

“这么说,我们输掉这场战争几乎已成必然了吗?”卡尔一世仿佛如释重负一般松了一口气,不由自主的说道:“继续战争也是输,或许还要面临在战后被德国人附庸的风险。你知道的,我们目前已经全面依附于德国人,没有德国人,我们什么也做不到。那么这场战争还有进行的必要吗?就算最终胜利了,取得果实的也不会是我们。”

听到卡尔一世大逆不道的言论,瓦德史泰登脸色一变,连忙说道:“陛下,您还是不要轻易说这些话,容易被政府那群该死的家伙利用甚至弹劾。”

如果是老皇帝弗朗茨一世,就算直接辱骂政府,也不用担心政府的弹劾。

毕竟老皇帝在帝国拥有足够的威望,他的地位是轻易不能动摇的。

但卡尔一世不同。作为刚刚继位两个多月的皇帝,卡尔一世在政府没有亲信,在军方也只是刚刚扶持了效忠自己的瓦德史泰登作为新任帝国总参谋长。

在军方还没有完全效忠自己,政府还没有彻底认可自己的前提下,如果频繁提到这样反战,反对政府政策的言论,很有可能让卡尔一世在政府的威望大受损失,甚至直接被政府那群人架空。

而作为卡尔一世一手提拔上来的瓦德史泰登,他很明显并不想看到自己的背后大腿丧失权力。

“你放心,参谋长阁下,我也只是说说而已。如果可以的话,谁又不想看到帝国取得胜利呢?”卡尔一世笑着拍了拍瓦德史泰登的肩膀,暂停了这个被瓦德史泰登十分忌讳的话题。

卡尔一世虽然是个和平主义者,但至少他的脑子也没有糊涂到一种极端。

虽然这次协约国的进攻让奥匈帝国面临危机,但这同样也是奥匈帝国的机会。

如果能够利用德国人打赢这场战争,让南部边境稳定下来,奥匈帝国就有了充足的底气去和协约国谈判,争取用没什么损失的方式来换取和平。

对于目前的奥匈帝国来说,能够以较小的代价退出这场战争,绝对比继续战争划算的多。

如果不早点结束这场战争,卡尔一世甚至相信,国内民众早晚会推翻政府,推翻他这个刚刚即位不久的皇帝。

4400字合章,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