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七百八十五章:两国相争,列强得利

澳洲崛起录 第七百八十五章:两国相争,列强得利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虽然这场残酷的南美版本的凡尔登战役只持续了三天的时间,但却让玻利维亚和巴拉圭手中的精锐士兵损失了大半。

可以这么说,两国接下来投入战争的军队,大部分都是没怎么经过训练的新兵。

在萨维德拉溃败之后,玻利维亚军队已经丧失了前线的控制。前线军队可谓是一溃千里,仅仅不到一周的时间,就被巴拉圭攻占了接近30多个军事据点。

眼看着前线即将沦陷,玻利维亚军队彻底坐不住了。1931年7月27日,自认为经过精心准备的玻利维亚军队对巴拉圭的前线阵地纳纳瓦要塞展开了大力进攻。

纳纳瓦要塞位于巴拉圭军队的西侧,保护着巴拉圭军队的侧翼。如果纳纳瓦要塞沦陷,不仅正面作战的巴拉圭军队会受到侧翼方面的威胁,玻利维亚军队还有顺着河流而下的可能,直接威胁到巴拉圭的首都亚松森。

对于这座极其重要的侧翼军事堡垒,巴拉圭方面自然是极其重视的。

进攻的玻利维亚军队大约有4万人,防守的巴拉圭军队则有一个师,接近1.7万人的规模。

虽然军队人数处于劣势,但巴拉圭在纳纳瓦要塞装备了大量来自英国和澳大拉西亚的机枪,还有少量的火炮作为火力输出,让这座侧翼的要塞变得十分坚固。

澳大拉西亚军官团经过简单的评估之后,认为纳纳瓦要塞在驻扎一个师的情况下,可以抵挡住敌人至少三个师的进攻。

而目前纳纳瓦要塞所面临的情况,也差不多正是澳大拉西亚军官团之前所评估一挑三的局面。

事实证明,澳大拉西亚军官团的评估和现实的战果基本上没有差别。

虽然面临的是两倍于自己的敌人,但巴拉圭军队因为驻扎在纳纳瓦要塞内部,愣是靠着几十挺机枪和十多门火炮守住了。

不过,虽然守住了,但巴拉圭军队的伤亡依然十分惨烈。

纳纳瓦要塞的攻防战坚持了十多天的时间,给双方造成了总共超过五万人的伤亡。

其中,巴拉圭军队驻扎在纳纳瓦要塞的一个师基本全部丧失了战斗力,死亡人数超过了5000人,其余的多少都带点伤势。

而玻利维亚军队这边,参与进攻的4万军队,撤回到玻利维亚的只有不到1万人。

剩下的3万军队超过一半都战死在了纳纳瓦要塞前方,血液直接染红了纳纳瓦要塞附近的土地,让纳纳瓦要塞附近好几公里都弥漫着血腥味。

玻利维亚军队之所以伤亡如此惨重,是因为他们在没有什么防护的情况下,对纳纳瓦要塞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在这样的情况下,机枪就变得极其重要。虽然巴拉圭方面只有几十挺机枪,但几十挺机枪采用交叉火力覆盖的方式,愣是让要塞前方没有任何火力死角,堵住了玻利维亚军队的进攻路线。

再加上火炮偶尔的火力输出,以及要塞内部巴拉圭军队的火力补充,直接将玻利维亚军队阻挡在了耀线前方100多米的范围。

直到战争结束,玻利维亚军队也没有靠近要塞100米以内,只能看着这座并不庞大的要塞望而兴叹。

这场关于纳纳瓦要塞的争夺战结束之后,玻利维亚和巴拉圭双方都已经损失惨重了。

虽然战争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但对于两个人口都不多的国家来说,此时的伤亡已经是无法承受的数字了。

要知道,巴拉圭军队在战前只有3000人左右,算是武装力量比较薄弱的国家了。

但现在,仅仅是死亡人数就已经接近1.6万人,是原来军队总规模的5倍还要多。

更不要提在战争中负伤的军队和平民,加起来的数字早已经突破5万人。

如此巨大的伤亡对于巴拉圭这个小国家来说,也差不多到了伤筋动骨的地步了。

更何况,两个国家为了打赢这场战争,纷纷向支持自己的国家借贷了大量的债务,用来购买武器装备和战略资源。

可不要小看这些债务。到目前为止,玻利维亚欠法国和美孚石油公司的总债务已经达到12亿法郎(583万英镑),并且还在不断的攀升中。

巴拉圭方面的债务虽然要比玻利维亚少一些,但也已经接近743万澳元(371万英镑)。

可以这么说,如果战争继续打下去的话,玻利维亚和巴拉圭都将损失惨重。真正获利的,或许只有石油争夺战背后的一方列强了。

对于法国和英国这样的列强来说,借出去的债务迟早都能收回,并不用担心玻利维亚和巴拉圭会赖掉这笔欠款。

随着时间进入8月,北查科地区的战争也进入更加胶着的状态。双方的伤亡数字均突破5万人之后,接下来所比拼的,就是玻利维亚和巴拉圭的人力和财力。

因为自知在人力方面不占优势,在澳大拉西亚军官团的建议下,何塞·费利克斯·埃斯蒂加里维亚决定抢先在北查科地区对玻利维亚军队展开反攻,来奠定自己在战争中的优势。

1931年8月17日,何塞·费利克斯·埃斯蒂加里维亚率领超过2.5万名巴拉圭士兵,在长度超过70公里的前线上对玻利维亚军队展开了全面反攻。

何塞·费利克斯·埃斯蒂加里维亚的计划,就是趁着玻利维亚军队接连两次溃败,在他们的援军还没有抵达的情况下,率先占领整个查科地区,确定巴拉圭的战争优势。

让双方都没想到的是,这场进攻战持续的时间比战争到现在还要长久,也间接的让两个国家的有生力量直接被消耗殆尽。

巴拉圭的全面反攻是从8月17日开始的,等到结束的时候,已经是十月末了。

这场持续了两个多月的全面反攻,对两个小国家来说已经是难得一见的大场面了。

除了一开始投入的2.5万名士兵之外,巴拉圭又在战争打响的一个多月后,向前线派遣了三个师,也就是大约3.4万名士兵。

而玻利维亚方面,一开始前线驻守着三个师的兵力,再加上援军,也凑齐了六个师,士兵人数超过9万人。

这场全面反攻结束之后,巴拉圭方面有两个师几乎全军覆没,总死亡人数超过1.2万人,受伤人数超过2万人。

玻利维亚也没好到哪去。这场全面反攻仍然是玻利维亚失败告终,这也导致玻利维亚有两个师的兵力被全歼,死亡人数超过3.6万人,被俘虏接近8000人,受伤人数更是不可计数。

这场战争结束之后,双方的有生兵力都已经降到了冰点。目前巴拉圭方面可以调动的军队只有三个师不到5万人的军队。

玻利维亚方面也好不到哪去,前线只有不到两个师的兵力,还有超过1.5万名俘虏在巴拉圭的手上。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负责指挥玻利维亚军队的法国指挥官在经历了接连几次大败之后,已经丧失了所有玻利维亚人的信任。

接替法国人指挥玻利维亚军队的是陆军中冉冉升起的新星,恩里克·佩尼亚兰达。

说起恩里克·佩尼亚兰达,在目前的玻利维亚也算是鼎鼎大名的人物。

作为一个出生在玻利维亚的本土人,恩里克·佩尼亚兰达从少年时期就开始从军,并且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进入玻利维亚陆军军事学院学习。

当佩尼亚兰达18岁的时候,他就已经顺利从军事学院毕业并且获得了少尉的军衔。

此后,佩尼亚兰达接连获得了多位军方高层的赏识,并且一路顺利的晋升到了上校的军衔。

查科战争爆发之后,佩尼亚兰达前期率领着自己的陆军第四师,占领了好几个巴拉圭的军事堡垒。

但指挥权被法国人接过之后,佩尼亚兰达就没有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了。

直到此时,玻利维亚人放弃法**官的指挥之后,佩尼亚兰达才重新回到玻利维亚政府的目光中,并且被晋升为准将军衔,破格成为玻利维亚陆军总司令。

而在历史中,恩里克·佩尼亚兰达在玻利维亚也绝对算得上是鼎鼎大名。

虽然早年出身于军队,但恩里克·佩尼亚兰达一路顺风顺水,最终还担任过玻利维亚的总统。

恩里克·佩尼亚兰达接过玻利维亚军队的指挥权之后,就一改之前法国指挥官所制定的决策,命令前线的玻利维亚军队转入全面防守。

这其实也是明智的选择。虽然玻利维亚在人口方面领先于巴拉圭,但目前可以调动的军队数量是要落后巴拉圭的。

玻利维亚在战争中的损失远远高于巴拉圭,在一定程度上也抹平了两个国家人口方面的差距。

如果继续进攻下去,对玻利维亚军队来说并非是好事。特别是后方大量的伤员,目前急需要医疗物资来救治。

对于玻利维亚来说,等到这些伤员经过简单的疗养能够恢复战斗力,才是玻利维亚军队重新整顿秩序发起反攻的时候。

在此之前,前线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守住,尽量拖延更长的时间,为国内救治伤员创造一定的时机。

虽然玻利维亚军队已经转入防,但巴拉圭军队可没有和玻利维亚后者的想法。

毕竟巴拉圭在国土和人口方面都处于劣势,能够早点结束战争,对巴拉圭来说是战争能否胜利的关键。

好在巴拉圭有着英国和澳大拉西亚两大列强的支持,除了人力需要自己筹备之外,包括资金和武器装备在内,英国和澳大拉西亚可以一手操办。

当然,这些可都不是免费的。对巴拉圭来说,战争拖得越久,自己欠英国和澳大拉西亚的贷款也就越多。

等到这笔贷款的价值远远大于北查科地区的石油价值,也就是巴拉圭政府崩溃的时候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英法也差不多都解决了各自的麻烦。

法国人通过付出一定利益的方式,倒是暂时稳住了孤星共和国。

只不过,墨西哥对于孤星共和国的觊觎也越来越强烈。要么加强对孤星共和国的掌控,要么就只能加强在美国南海岸的军事实力,防备墨西哥有可能的动作了。

相较于法国人只是外交上的麻烦,英国人的麻烦就是印度内部的军事叛乱了。

不过和法国人预料的差不多,这次军事叛乱对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来说,并不是致命的。

仅仅只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印度军队就已经平复了普拉巴蒂的军事叛乱。

甚至印度政府还抓捕了包括普拉巴蒂和甘地在内的众多印度国大等成员,顺带着解决了之前让英国人很头疼的非暴力行动。

虽然印度政府叫嚣着要处决这些掀起武装叛乱的犯罪分子,但大部分国家都明白,甘地基本上是不会有事情的。

还是之前那个道理,甘地只要活着一天,印度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如果印度政府真的要处死甘地,他们接下来要面临的,或许就是全印度各处的武装叛乱了。

果不其然,在抓捕甘地半个多月之后,印度政府就宣布了对国大党各成员的判决。

虽然大部分成员都被判处了死刑,但包括甘地和他的心腹在内的少部分成员,最高处罚也只是监禁两年。

而且,监禁甘地的监狱还是印度监狱中环境比较好的,专门用来监禁英国人的那种。

这其实也侧方面表明了英国人的态度,他们也明白甘地对于印度的重要性。

在自己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掌控印度之前,甘地毫无疑问还是很安全的。

澳大拉西亚方面,这几个月英国和法国的动作,包括玻利维亚更换军队主帅的行为,全部都被上报到了阿瑟的办公桌上。

阿瑟对于英法的动作并不意外,特别是法国人,此时是不愿意看到战争的。

要是之前强盛时期的法国,面临墨西哥这样国家的挑衅,恐怕大部分法**队就会叫嚣着要向墨西哥宣战了。

但现在,法国人只是威胁就足以证明,他们并不愿意看到战争,哪怕战争的对象只是一个并不强大的墨西哥合众国。

4000字更新送上,求月票,求支持!

大年初九开始恢复两更。

(本章完)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