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九百零一章:巴尔干战火

澳洲崛起录 第九百零一章:巴尔干战火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巴黎已经沦陷,但巴黎的陷落丝毫没有打击法国人抵抗德国人的信心。

在将政府迁移到图尔之后,法国总参谋长戴高乐向全法国民众下达了《告法国人民书》。

在这份重要文件中,戴高乐提到:“法国并非孤军作战,我们还拥有大英帝国,奥地利帝国,澳大拉西亚帝国等盟友。

虽然我们失去了巴黎,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丧失了战胜德国人的希望。

不管你是普通的法国民众,还是军火工厂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亦或者是在战场上伤退的士兵,请听从我的号召,投身到国家需要你们的每一处地方。

无论发生什么样的情况,法兰西的抵抗火焰绝对不会熄灭,法国人也绝对不会屈服。

士兵们,我们的身后不只是图尔,还是广大的法国民众和我们的家人。

为了我们的家人和同胞,为了法兰西最后的荣耀,为了法国的存亡,请让我们忘掉之前所有的失败,众志成城的站在一起,向我们的敌人高呼:法兰西不可战胜!法国人绝不投降!”

不得不承认,虽然法国在战争中的表现远远不如德国,但法国也不缺那些真正的爱国主义者。

随着戴高乐的号召,大量的法国有志青年迅速集结,并且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高达50万士兵的动员。

这些法国青年对现在的军事政府认可吗?恐怕未必。毕竟是进行军事政变才建立的政府,并且控制法国的时间很短,很难得到所有法国人的认可。

但一句不做亡国奴,就足够让更多的法国人站出来,踊跃的加入军队,加入抵抗德国人的阵营。

这也正是那说也说不清,看也看不到的爱国之情。一个国家爆发危机的时候,如果能有数不尽的英雄站了出来,那么这个国家怎么也不会灭亡。

在法国进行着大量动员的时候,德国这边,更是接连对多个国家宣战。

之前也提到过,德国非常需要北欧三国的铁矿和其他矿产。

在攻占巴黎之后,德国就迫不及待的对北欧三国宣战,军队浩浩荡荡的对挪威和瑞典进行登陆。

同样被宣战的还有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这也造就了一大奇观,德国同时和大半个欧洲作战,这是比一战还要疯狂的举动。

除了攻打这几个北欧小国家之外,德国也开始大量轰炸英国,并且向英国投放了大量的劝降书。

其实在战争一开始,在德意志帝国的计划中,并没有进攻英国这个疯狂的想法。

德国首相甚至天真的相信,如果德国能够迅速击溃法国,英国也会接受和谈。

但没想到,不仅英国人没有接受和谈,在英国人的帮助下,甚至法国也放弃了和德国和谈这个方案。

虽然德国政府多次联系英国,试图以一种较为和平的方式解决和英国的战争。但德国政府屡次听到的消息只有一个词,那就是大大的“no!”。

新任英国首相丘吉尔甚至在对全英国民众的讲话中公开宣布:“我会一直在伦敦,在这里指挥整场战争。如果德国人要攻打我们,那么就让他们来吧。

我会一直坐在这里,就坐在这把椅子上。要么德国人投降,要么德国人把我的尸体从这里抬出去!”

英国坚定主张的态度让德国大吃一惊,部分德国民众甚至嘲笑英国人是个傻子。

毕竟此时的战争德国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甚至已经攻占了大量的法国土地。

德**队所到之处,任何国家只有防守的地步,甚至就连防守都很难做到。

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居然还要坚守战争,这难道不是坐等战败,然后被瓜分殖民地吗?

虽然德国民众有些不理解,但此时英国的主张态度的确十分的坚定。

为了给英国人的态度予以回应,德国首相在新一届国会上也进行了自己的发言。这次发言一改以往的歇斯底里的风格,反而变得温和文雅。

“很可惜,我从英国只听到了一个呼声,那就是战争必须进行下去。这是英国人的呼声吗?恐怕未必。

这不是英国人的呼声,这是来自英国政客的声音。从良心上,我觉得我有责任再一次呼吁英国和其他国家,拿出你们的理智和常识来。

我认为,我是有资格做出这种呼吁的,因为我并不是祈求恩惠的战败者,而是以理智名义在说话的胜利者。

恕我直言,伱们根本没有将这场战争继续进行下去的底气。除了徒增伤亡之外,这是一件完全没有必要的事情,但你们仍然在做。”

在德国首相进行演讲的当天晚上,就有数百架德国飞机在英国各大城市撒下了大量的印着演讲全文的传单。

在这份传单上,还印着醒目的一句话:“投降吧,这是政客之间的战争,不应该连累普通的民众。”

让德国人没想到的是,早在他们大量撒下演讲传单之前,德国首相的演讲就已经通过广播的形式送到了英国各地。

对于德国类似恐吓一般的演说,英国政府不仅没有丝毫的恐惧,反而还顺水推舟,让全体英国民众对德国进行防备,并让他们对于战争继续进行下去有所准备。

1936年10月17日,在英德两国政府新一轮的交涉中,英国哈利法克斯勋爵在广播中正式提到了:“除非德国人愿意保持战前的边界,否则英国人永远不可能同意和平。”

德国对英国的轰炸不仅没有让英国人退缩,反而激起了英国人的战斗**。

1936年10月19日,英法澳三国在英国聚集了超过2000架飞机,目的已经不言而喻。

从这一天的早上到晚上,2000多架飞机对荷兰,比利时和法国的德国占领区展开了超大规模的轰炸,并且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区域展开了地毯式轰炸。

这还没完,对于德国境内的法兰克福,多特蒙德,不莱梅和汉诺威等地,也进行了超大规模的轰炸,投放了至少上万枚炸弹。

这样的大轰炸不仅是对德国轰炸伦敦的回击,同样也是对德国威胁一般的演说的回应。

在德国着急的对北欧三国发动进攻的时候,巴尔干地区,终于也慢慢的团结到了一起。

10月21日,南斯拉夫和意大利在边境爆发了大规模冲突,双方的军队甚至已经互相开火,宛如一场战争。

当天的冲突导致上百名南斯拉夫士兵受伤,其中有10多名士兵当场死亡。

这还没完,登上德国战车的保加利亚,此时也爆发了非同一般的野心。

要知道,在之前的巴尔干战争中,保加利亚所占领的土地被瓜分了大半,就连原本自己的本土都被迫割让给了罗马尼亚一部分。

现在的保加利亚,自然是想重新夺回自己的土地的。

10月23日,保加利亚和希腊在边境也爆发了冲突。哈斯科沃的保加利亚军队袭击了位于亚历山德鲁斯波利斯的希腊军队,并且占领了边境的希腊哨所。

这样的袭击自然是希腊军队不能容忍的。

虽然没有直接宣战,但希腊军队在第二天,也就是10月24日,同样组织军队对哈斯科沃的保加利亚军队发动了袭击,造成几十名保加利亚士兵当场死亡的结局。

所谓的火药桶,自然是一点就炸的。

接连两次冲突,无论是意大利和保加利亚的德国阵营,还是南斯拉夫和希腊的英国阵营都不太满意。

意大利在进行准备之后,直接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袭击,规模并不小于一场战役。

没有准备的南斯拉夫军队被意大利军队直接击,伤亡已经过千。

这下南斯拉夫彻底忍不了了。

1936年10月27日,南斯拉夫直接占领了意大利所控制的达尔马提亚的扎拉,并且在扎拉市政府悬挂了南斯拉夫国旗。

这已经相当于不宣而战,这样的损失对墨索里尼来说自然无法接受。

10月28日,意大利向南斯拉夫宣战。

10月28日下午,德国向南斯拉夫宣战。

10月29日,南斯拉夫向德国宣战,希腊和阿尔巴尼亚向意大利和德国宣战。

10月30日,保加利亚向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和希腊宣战,巴尔干战争正式打响。

虽然巴尔干半岛的战争已经打响,但目前的局势对于英国方面来说,明显还是有利的。

在罗马尼亚没有参战之前,巴尔干三国只需要面对意大利和保加利亚即可。

意大利因为法国的50万军队,导致所能够调动的军队也不足百万。

巴尔干三国中,南斯拉夫的人口最多,能够动员的军队差不多也在百万左右。

希腊虽然人口较少,但勉强凑出50万的军队还是没问题的。至于人口最少的阿尔巴尼亚,所能发挥的作用比较小,军队规模能有个15万就已经很不错了。

这些军队加起来,也差不多有个170万以上,对抗意大利加保加利亚并不吃亏。

因为保加利亚所占领的国土被其他巴尔干国家瓜分的原因,保加利亚的人口在巴尔干国家中也并不多。

目前保加利亚所能够动员的军队,基本和希腊处在同一水平,也就是大约50万人左右。

虽然也能勉强凑足100万,但这对人口并不多的保加利亚来说,很有可能会伤及国本。

3100字第三更,求月票,求支持!

日万第3/10天,今日已更10100/10000字,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