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袁阀 > 14联盟

袁阀 14联盟

作者:巴奀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44: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三天后,袁绍大军已经休整完毕,继续启程赶往河北,他接到了董卓关于封他为勃海太守,赐爵位为邟乡侯的诏书。

这样袁绍也可以名正言顺进驻冀州渤海了。

袁绍行帐,袁熙整了整理衣冠,把腰背挺直,大大方方的走了进去。

袁绍日后能聚集大批人才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最起码的就是袁绍长得很能给人好感,儒雅风流;这是世人给袁绍的最直观评价。

就连袁熙也不得不说,若是不知道老底,一般人真的能很容易被袁绍忽悠住。

“显奕见过父亲!”袁熙进门后,纳头便拜。

礼节方面袁绍异常注重,饶是有些跳脱的袁熙,也不得不注意。

“我儿来啦。”袁绍放下手中的书籍,看着他笑道:“快快免礼,过来为父这边坐下。”

袁熙走过去很乖巧的坐了下来。

袁熙虽然面貌不比袁尚乖巧,但也只有一股儒雅之风,对于这个儿子,袁绍其实也有一点可惜的,又闲聊了一会,袁绍瞥他一眼,忽然道:“显奕,你觉得洛阳的局势,今后会有如何变化?”

好么,这明显是考教自己了,袁熙微微一笑,抬头道:“回父亲,显奕不知,但以显奕看来,董卓在洛阳胡作非为,定不能得人心,恐不能长久。”

袁绍点点头,董卓这样子搞下去,要是能长久就见鬼了,袁熙的回答太过四平八稳,不是他想要的答案。

想了下,袁绍终是道:“显奕,你觉得父亲今后该如何去做?”

深深吸了一口气,袁熙道:“父亲可假领皇帝之名,汇集天下英雄共聚洛阳,以破董卓。天下各镇必定起兵响应,届时父亲可借袁家四世三公名望,又有首义者之声,那统帅群雄的盟主之位,必为父亲所得。”

其实这些张纮都给自己分析过,自己就将此策献上,说道这儿袁熙故意停住不说。

袁绍听得正入神,忽然见他不语,忙急道:“显奕接着说。”

袁熙心里微松,继续道:“到时父亲上可以报效国家,下可以积累名望,若是能击败董卓,父亲之名青史流传,亦不是不可。”

流传青史可比什么都管用,说完这句话,袁熙能感觉到袁绍整个人都激动了起来。

袁熙轻叹,不做这事,父亲你也可以名留青史了,不过虽然不是什么好名声。

袁绍自是听出袁熙话中之意,便也顺着他的意思问道:“假如要是没有打败董卓呢?”这正是几日前袁绍询问曹操的话。

“那天下便也乱了,父亲自可回河北,无论如何,袁家可大兴!”

“好!”袁绍猛地一拍木桌,英俊的面颊都红了起来,手掌微微颤抖,低声道:“我袁本初一定要让袁家的声望,在我手里达到顶峰!”

袁熙默默的看着袁绍,顶峰是什么?现在袁家的声望早就达到顶峰了,果然这乱世世家大族之中,哪有什么真正的忠诚。

袁绍好一会才平复心绪,看着袁熙深深的审视道:“你很不错。比你大哥要强一点。”

此刻袁熙感觉自己好像一直小看这个父亲了。袁熙心里冷哼,比不比大哥强他不知道,但是比袁尚强倒是真的,这么看来袁绍日后传位与三弟,也就想得通了,早有的念想罢了。

废长立幼,这才是袁家自取败亡之道的主因啊。

袁熙其实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把记忆中的很多事情提前了而已,他这么做,改变不了什么进程,但是能改变自己将来所能获得的政治资本,和在袁绍心目中的位置。

哪怕是一点点,这便已足够!良久,袁绍突然看了看天突然想起袁熙四岁那年的事情,于是长叹道:“刚才我一直在思考你的话,的确有些道理。要家破人亡,由你;要化家为国,也由你。不过不可鲁莽行事,等我看准了机会再实施你策略!事以密成,谋以泄败。凡事都要等等再说。”袁绍确实有一套,也许如果官渡之战没有失败,历史上对袁绍的评价可能会更高,起码不一定低于刘备。

错综复杂的客观形势,把袁绍父子推上了历史舞台,而袁熙与张纮的策略确实启发了袁绍,同时又坚定了袁绍的决心。于是,起兵反动的计划开始筹划了。

几天前袁绍和曹操告别后,就有一小吏来禀告,说大儒蔡邕一家刚从吴郡回到到陈留城外。

起初,蔡邕被流放到朔方郡,遇到大赦后,得以返回家乡。五原郡太守王智是中常侍王甫的弟弟,指控蔡邕诽谤朝廷,于是蔡邕流亡南方,前后达七八年。

董卓听说了蔡邕的名声,便征召他做自己的僚属。蔡邕自称有病,不肯接受征召。

董卓大怒,骂道:“我能把蔡邕全族杀得一个不剩!”

蔡邕感到恐惧,只得接受命令。

袁绍等人敬重蔡邕这个大儒,和众人一同去迎接他。

袁熙心里也很是好奇,那后来名满天下的悲剧女性蔡琰如今长什么样子,几日来阴晦的心情这才有些好转。他还记得小时候他们见过,那个时候蔡琰还是个七岁的小女孩,而自己也是一个八岁的懒散小少爷。

胡子花白一副高士模样的蔡邕,由名少女搀扶着下了马车。

看她约莫十四五岁的样子,发梳仙云,眉似远黛,绝美的容颜上还带着一丝青涩之气,但身材却已经出落得玲珑有致勾人心魂了。而最吸引人的还是那自然散发而出的书卷气质,似乎有一种催眠的力量。

蔡邕向众人拱了拱手道:“多谢诸位相迎,本初,当年你们还是偷人家媳妇的纨绔少年子弟,呵呵,现在儿子都老大了吧,七八年啦!”蔡邕感慨道。

淳于琼呵呵一笑,袁绍因为当年丑事被提,闹得脸色微红。

淳于琼指着那名少女问道:“先生,这就是令千金吧,当年您离开洛阳时也就才七岁小孩啊。”

众人再感叹了一番后,蔡邕拉过蔡琰让她见过诸人。

蔡琰倒也落落大方施了礼,“小女子蔡琰见过诸位大人。”

袁绍也引荐儿子与蔡邕,当蔡邕父女听到“袁熙袁显奕”都是眼前一亮。

蔡邕说道:“这就是才名播及吴郡的袁显奕么?‘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折楼兰。’着实不错,老夫虽不是军旅中人,但也感到了那分豪迈,就是不知‘玉鞍’为何物?那独特的字体,说是一代宗师也不为过呐,待会我要和你私下切磋讨教一番。”

袁熙连道不敢,关于那个玉鞍,汉代是中国骑兵发展的黄金期,虽然有了马鞍的雏形,但还没有马鞍这个说法,直到晋代才有马鞍的记载。

席间,众人先是回忆了一番京中旧事。

袁熙也没在意,偶尔抬头却看到了端庄秀丽的蔡琰,见她举止间大方得体,而且有典雅的风韵。果然是和自家高月齐名的才女啊。

果真才貌双全,如果说高月是朵艳冠群芳的牡丹的话,那散发淡淡书卷气的蔡琰就是出水的芙蓉。

那边袁绍劝说蔡邕道:“董卓倒行逆施暴行累累,分明是没有臣心的豺狼,您要进京就是送入狼口啊,如果先生愿意可随我到河北定保先生周全。”

蔡邕摇摇头道:“起初我是有些畏惧董卓出言胁迫,而后一想,当真是他此番暴行,那陛下和汉室社稷岂不更是危险,我虽不能像你两领兵肃清奸佞,但也该回到新皇身边,以护陛下周全,为此邕万死不辞。”

袁绍曹操再劝了阵,见他态度坚决只好作罢,最后宴席弄得有些不欢而散。

随后在蔡邕的邀请下,袁熙跟着他们父女来到蔡邕在陈留的旧宅,跟他切磋文墨。

蔡邕旧宅多年未住,但陈留一些士族权贵敬重他才学人品,一直帮修护打理所以还可住宿。

蔡邕在仆人打扫完房间后,就拉着袁熙切磋交流。

蔡邕对他的新字体颇感兴趣,这时候通用的字体是隶书,也就是汉隶,相对于秦篆来说在实用性和艺术性来说,是大大的创新和提高。

但是汉隶也有其局限性,像这时候印刷术尚未普及,多数书籍和文书都要手抄,而隶书在于抄书方面却是不及后代的楷书的。

所以历史上在魏晋时期,出现了专门用来抄书的字体,也就是后世诸多楷书的鼻祖——小楷。

当然这书写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历史上这一宗师级人物就是被尊为“楷书鼻祖”的钟繇。

但是袁熙却提前了一点时间,将它面世。

要知道他上一世学的中文,不仅要搞些附庸风雅的诗词歌赋,这书法也是认真学过的。

在那时来说,他水平也不怎样,但在这时却是开创性的革新。

当下袁熙将楷书的一些运笔发力等笔法,说与蔡邕听并加以演示。

蔡琰就在旁磨墨,好奇地看着这个同龄的少年,能得父亲称赞学习的人可不多而且那么年轻,还有那些诗文也是十分精妙。还记得小时候自己还挺鄙视袁熙呢。

那是185年的夏天,袁家书堂后桃林中。

小袁熙和高月在树下你情我浓,蔡琰看着在桃树下相拥的两人,轻轻咬了咬chun,蹙了蹙眉,而后抱琴转身离去,既然这袁熙也不似仲道哥哥说得那样才气bi人,那也便没什么大不了的了。

蔡琰刚刚走到不远处,小袁熙与高月之间的jiāo谈却又吸引了她的注意,却听高月略带娇羞之意的说道:“小贼,我没事了,放开我吧。”

小袁熙依旧用他那很是令人温暖的嗓音说道:“想要让我这个好sè之徒放开这怀中的软yu温香,那可真的令我很为难呢。”

高月无奈道:“那好,你得现在作一首关于桃huā的诗,我便由你这样抱着。”

蔡琰和高月对袁熙那传闻中的诗才还是ting好奇的,毕竟袁熙很小时候的那两首诗并没有流传出去,袁隗可不想让自己的小孙子成为那令人瞩目的人物,隐藏于幕后才是高手该做的事情。

此时蔡琰躲在一棵桃树后,耳朵却竖了起来,心里却依旧不认为这不过八岁的男孩可以一时半会作出一首诗。

小袁熙脸上带着宠溺的微笑,在高月的好奇注视之下,小袁熙叉了八下手,脑中便得了一首五绝,看着烂漫的桃huā,有蝴蝶在其中飞舞,偶尔有鸟儿空灵的叫声从树林深处传来,他yin道:“风暖仙源里,chun和北国中。流莺应见落,舞蝶未知空。”

高月那原本好奇的神sè渐渐变得jing彩起来,而躲在桃树后的蔡琰则是紧紧的搅动着自己的双手,小嘴不满的嘟起,如同珠yu一般的瓷娃娃脸上带着不甘心的神sè,她现在自是已经明白这袁熙之前在自己面前是在藏拙,根本不屑在自己面前显lu深藏的才华,而那高月在他的怀中一撒娇,他便马上讨nv孩子的欢心了,这家伙可真是个大sè狼、大坏蛋!

蔡琰正在暗自苦闷的时候,却听到了卫仲道喊她的声音,蔡琰的小哥哥是正是河东的卫仲道,也是世家公子,与小袁熙同岁,卫仲道看到蔡琰靠着桃树,满脸郁闷的模样,不由好奇道:“昭姬,你在这里作什么?”

蔡琰气呼呼的抱起琴,无视卫仲道的关心,很是不爽的离去,卫仲道无奈的摇了摇头,也随着蔡琰离去,他虽然也算聪颖,但却猜不透这个人小鬼大蔡琰的心思。

突然发觉自己竟然如此想着一名男子,蔡琰不由得脸色微红,而袁熙蔡邕正研习着书写没有看到。在三天里,袁熙被蔡邕留在旧宅,一起讨论完善新的楷体,并且交流了些诗文创作的心得。

袁熙只得把前世一些书本理论,搜肠刮肚般挤出来,经与蔡邕蔡琰研究后倒也完善推敲完整。

蔡邕倒觉得与他颇有忘年交的意味。在袁绍替儿子的请求下,蔡邕收了袁熙为记名弟子。

在与蔡邕蔡琰相处这三日里,袁熙领略到了才学雅士的风范,特别是蔡琰那雅致的风韵,不禁暗叹,如此佳人却有那么悲惨的命运。

想着手里掌握虽然为数不多,却是自己首支武装的兵马,他又有些豪气干云,既然来到这汉末乱世一着,不像自己仰慕的唐太宗那样与群雄逐鹿天下,指点江山,建立一番盖世功业那还是什么热血男儿。

曹操刘备董卓都尽管来吧,看谁的手段更黑谁的手段更狠。

他想仰天喊道:江山、美人舍我取谁!看着温婉的蔡琰他暗暗立誓:我一定会改变你的命运。

因为前程未卜,袁绍将家小差人托付与至交——兖州刘岱,这算是托妻献子了莫大的信任,但袁熙坚决要求随军前往河北。

到达渤海郡治所浮阳后袁绍带着郭图去了趟邺城拜访韩馥,顺便结识了当地一众士族名士。在郭图同乡,兼旧识荀谌的帮助下,韩馥许诺供应袁绍军马的粮饷。

来到渤海后,袁绍吩咐众将领操练兵马,购买和打造兵器铠甲等军械。韩馥害怕袁绍坐大,于是派来几个下属监视袁绍军举动。袁绍虽有不满,但无奈寄人篱下只得当做没看见。

期间袁熙跟随袁绍在冀州一带走访一些名士豪杰,这时候袁家和袁绍的名气声望是很大的,诸多豪杰也纷纷归附,其中令袁熙在意的就有逢记和田丰田元皓。可比太宗皇帝李世民之魏征。

田丰冀州巨鹿人,博览多识,权略多奇,曾在朝中任侍御史,因不满宦官专权,弃官归家。在袁绍卑辞厚币邀请下,出任了别驾。

袁熙知道他是难得的顶级谋士,对他也是极尽谦卑恭敬,但田丰却总是淡漠地客套。

公元一**年的九月注定是多事之秋。是月,董卓又在崇德前殿召集百官,威胁何太后下诏废黜少帝刘辩。

诏书说:“皇帝为先帝守丧期间,没有尽到作儿子的孝心,而且仪表缺乏君王应有的威严。如今,废他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皇帝。”

袁隗心思沉痛复杂地把少帝刘辩身上佩带的玺绶解下来,进奉给陈留王刘协。

然后扶弘农王刘辩下殿,向坐在北面的刘协称臣。何太后哽咽流涕,群臣都心中悲伤,但没有一个人敢说话。

董卓又得寸进尺地提出:“何太后曾经逼迫婆母董太皇太后,使她忧虑而死,违背了儿媳孝敬婆母的礼制。”

于是,把何太后迁到永安宫。大赦天下,把年号昭宁改为永汉。不久,董卓用毒药害死何太后。

公卿及以下官员不穿丧服,在参加丧礼时,只穿白衣而已。董卓又把何苗的棺木掘出来,取出尸体,肢解后砍为节段,扔在道边。

还杀死何苗的母亲舞阳君,把尸体扔在御树篱墙的枳苑中。

接着任命太尉刘虞为大司马,封襄贲侯。

董卓自己担任太尉,兼前将军,并加赐代表皇帝权力的符节,以及作为仪仗的斧钺和虎贲卫士,进封为侯。

不久又自己担任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董卓性情残忍,一旦控制朝政大权,控制住司隶后和国库中的珍宝等全由他掌握,威震天下,***没有止境。他时常对门下的宾客说:“我的相貌,是尊贵无上的!”

侍御史扰龙宗晋见董卓汇报事情,没有解下佩剑,立刻就被打死。

当时,洛阳城内的皇亲国戚很多,宅第相望,家家都堆满了金银财宝。

董卓放纵部下的士兵冲入他们的内宅,强夺财物,*掳略妇女不回避皇亲国威。致使人心惶恐,朝不保夕。

董卓暴行已经积怨到一个危险的边缘。

袁绍私下有密探进入洛阳,与王允等大臣有联系。

当得知董卓的这些举动又羞愤又恼火,因为有韩馥的监视又不能轻举妄动,着实让他窝火。

这天议事,袁熙趁机建议父亲袁绍诈称京师三公发信给各州郡,陈述董卓的恶行,希望各地方举兵讨伐董卓。

田丰听到袁熙的计策,也不禁暗下称许,当下附议,于是袁绍依计行事。

袁熙又说:“我袁家四世三公而父亲声望崇高,应当首倡义兵传发檄文,这样天下豪杰也会来归附,何愁大事不成。”

袁绍有些犹豫,问田丰许攸郭图等人:“诸位以为如何?”

田丰一副智珠在握的神态,自信慢慢的答道。 “现在主公已有一郡之地,算是有了一定的基础了。但要想在乱世立足,成就大事,这些远远不够。

当先主公应该,趁着自己反抗董卓的名气,首倡义兵,讨伐董卓,让汉室回归正统。这样主公就可以凭此名扬天下,在凭借袁家的势力,扫清不臣,如此大业可成。”

许攸说道:“董卓暴行天下人所共愤,率先发难可名利双收。”

袁绍担忧道:“就是不知韩冀州那会如何反映。”

郭图不以为意地说:“到时候天下群雄响应已成大势,韩冀州也只能倾尽全力支持我等。”

袁绍一拍积案道:“就如此,起义兵,讨伐董贼!”袁绍看着书桌沉默了一会,复又抬起头看他:“显奕,这矫诏,由你来写!”

袁熙愣了下,虽然不知道袁绍是什么意思,但还是点点头,这个扬名的机会袁熙自是不会放过,苦思两日后终于写出了篇檄文,交由袁绍传抄天下。

其文道:

“绍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

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

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邺城,州牧府中。

韩馥有些不知所措地看着份檄文,请属下的从事们来商议,说道:“如今应当帮助袁绍呢,还是帮助董卓呢?”

治中从事刘子惠有些恼火地说:“如今起兵是为了国家,怎么谈到袁绍、董卓!”

韩面有惭愧之色。

刘子惠又劝说道:“兵者凶器也,不能抢先发动。现在应派人去看其他各州,有人发动,我们然后再响应。冀州的势力不比其他州弱,别人的功劳不会在冀州之上。”

韩认为有理,于是写信给袁绍对他起兵表示赞同。张扬、曹操、卫兹等人都在地方招兵买马,试图对抗董卓执政,东郡太守桥瑁甚至伪造三公文书散发到各地州郡政府,陈述董卓罪恶,呼吁各地起兵反董,恢复刘辩的帝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