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袁阀 > 210霸主

袁阀 210霸主

作者:巴奀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44: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嘀嗒!嘀嗒!”十几个全身素白的骑士手持引魂幡,策马跑到邺城南门。

袁绍次子袁熙,以新的四州之主的身份,一面扶棺回邺城,一面安排手下文武,在邺城安排丧事的具体事宜。

袁绍位列三公,三公典丧事,当朝百官理应皆着白单衣,白帻不冠。闭城门、宫门,给与殊礼以示尊重。

但由于时局特殊,百官皆在许昌,总不能置书过去,让曹操 他们给袁绍举丧吧?故而只能退而求其次,令四州官员身着白装,整个河北丧期三月,其间不得举乐,不得嫁娶。

令外,由袁熙口授,着陈琳亲自手书,连夜置书上报天子,奏请袁熙接替袁绍之位,领大将军,太尉,冀州牧,总领四州军政要务。

这种上奏纯粹就是走个形式,同时还能恶心隔应曹操一下,至于朝廷答不答应,袁熙都会稳坐这个位置,当然了,若是能得到朝廷的认可,得个名正言顺,却是比什么都强的。

此时,邺城城墙上的兵卒,也都缠带素麻万分悲戚,倒也不全作假,毕竟袁绍在河北还是挺得人心的,顾得一方平安。

旌旗换成黑白两sè。审配、辛评几个,留守邺城地主事人,伙同其他留守官吏,也身披素麻出到城外,迎接昔日霸主袁绍的灵柩,和新的继承人袁熙。

过了会后,两千多骑从南面开赴而来,新的四州之主袁熙,就护着袁绍的灵柩在队伍中央,缓缓而来。

此时一众官吏人心浮动,特别是辛评一党更是惶恐不安。经过一阵繁琐地请魂仪式。众人将袁绍的灵柩送到州牧府中。

得到袁绍身亡消息的刘夫人,早哭成泪人似地,两次晕厥过去。

好不容易布好灵堂,袁熙、袁尚还有刘夫人,还要为袁绍守灵。

这边是中国人的礼,孝道的终极体现,就是葬礼,祭死者以慰生者,太宗宣武帝袁熙开创的大晋王朝,也许忠义少了一点,但是这孝道却是一点也不马虎,比如那写陈情表的李密。

其实护送袁绍灵柩的那两千骑,就是袁熙的近卫骁骑营,此时袁熙还未能,有效地控制住冀州,所以率领这些嫡系jīng锐回邺城,以镇场子和安抚浮动的人心。

而回到邺城后,他发布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让颜良、审配,接手邺城的军队和防务,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是,所以他需要重新布置一些亲信。

陈琳快步走进了灵堂,他来到袁熙身边说道:“少将军,河北全军都已经渡河,按您的安排,留下鞠义的一万余兵马,沿河屯驻防备濮阳。张绣也已经奔赴黎阳,跟高览一起屯兵防备曹操。淳于琼将军也不rì将回到邺城。”

“嗯,我知道了,大哥呢。派出去地人没有将消息传达么?”袁熙大声质问道。

在灵堂的一众文武,都被袁熙的怒喊声,吸引了过去,等待陈琳的回答。

陈琳感受到他们的那些目光。他上前答道,“少将军,大公子屯驻在,邺城东地李阳坡一带,正在纵兵筹粮。他说安顿好军中事务,再赶来奔丧……”

“哼,他有什么军务,比给父亲守灵更加重要!”袁熙大声呵斥道,“父亡而不奔丧,这岂是人子所为!孔章先生,再派人去请,一次不行就两次。”

陈琳应诺,退了下去。

“大哥此举大违孝道,诸位看要作何应对?”袁熙看着众人,幽幽地问道。

底下众人哪不明白,他们两兄弟间地那些龌龊事,他们哪敢妄发什么评论。

“当遣人前往申斥,数明大公子的不孝之罪,再让他迅速回来奔丧。”崔琰答道,他本xìng耿直,所答也是依照常理。

“季珪先生说得对!”袁熙环视底下众文武,突然间惊疑道:“怎么不见辛仲治?”

众人相视摇头,都说没有留意。

袁熙心中悚然一惊,沉声下令道:“仲康拿我手书,传令邺城四门紧闭戒严,再速速派人去辛家,请辛先生过来,快。”

许褚应诺,立即派近卫去传令。

一众人等也是惊疑不定。过了两刻多钟,传令官跑进了灵堂。

“禀报少将军,辛仲治已携妻小出城!”

灵堂上气氛沉重而诡异,众人目光都看向了袁熙。而袁熙脸上yīn晴不定,他吩咐几句后,退到后堂一间偏室内。

不一会,郭嘉、贾诩、刘晔、顾雍、许攸、逢纪、审配等袁熙的亲信,被近卫带到这里议事。

“辛家家业庞大,不可能一下走脱。如今城门紧闭,可派兵缉捕辛家余党。”逢纪建议道。他恨不能将辛评一党一网打尽,毕竟他们算是政敌了。

“少将军,大公子在邺城东纵兵抢粮,这说明他要北逃幽州啊。少将军不可不防啊!”许攸暗示提醒道。

“哦?怎么防?大哥他一心要反抗,难道将他就地擒杀了吗?”袁熙反问道。父亲袁绍刚亡就手足相残,倒也说不过去,他这是做婊子立牌坊。

怪不得后人议论,太宗宣武帝袁熙,刻薄虚伪呢。

许攸眼珠子一转,会意说道,“所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只要不伤他xìng命即可。否则大公子一旦回到幽州,我等将面临一场惨烈地内斗啊!”

郭嘉也点点头,示意袁熙当早做决断。见臣属统一意见,于是袁熙神情一冷,下令道:“传令太史慈、段匹磾。立即率乌桓突骑,袭取幽州中军,务必生擒下袁谭!本将军要活的!”

想了想后,袁熙再下令道:“着高览、张绣守黎阳,着张郃为主将,郭淮为副将,让其率渡河后的青州军,即刻北上幽州,辅以我之大将军令,务必夺下涿县、蓟县两地!不得有误!”

“啊!少将军,渡河兵马急需休整,此时派去幽州,是否太过匆赶了?”逢纪不无担心道,这也是人之常理。

“逢先生、正南先生,沿途地粮草供给,劳烦两位调度了。兵贵神速。在大哥未回到幽州前,派兵突袭是最好的时机。否则一旦陷入攻坚战,就有旷rì持久之忧虑。”袁熙坚定地说道。他对自己的青州军,还是十分有信心的。

邺城,州牧府

这几天,袁熙接到老师张纮的禀报,说司马懿是一大才,虽然心有九曲,不过驾驭得当,则是王翦一般的帅才,且出能为将,入则为相。

袁熙不可置否,不过如果稍有不慎,可能引火**,不过袁熙有这个自信,曹家三代皇帝在世时,司马懿可是勤勤恳恳的,自己确定自己是长寿之人,而且李世民可以驾驭李世绩,袁熙相信自己,同样压得住司马懿。

“司马仲达啊,司马懿,你这厮总算来了,让老子苦等了这么久,总算看到你出山了,如此也不枉我苦等一场!”袁熙暗暗想道。

不过自己早就不是,那个初出茅庐的雏 儿了,经历了几年的风风雨雨,南征北战,早就练得一身城府和权谋。

学好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有志之士谁不想辅佐明主,施展一身抱负?

他司马懿也是个俗人,自然不愿意隐藏山野,埋没一身才学,待价而沽罢了。

此时司马懿只能,悻悻的从怀里掏出书信,拱手作揖道:“小人司马懿,拜见袁将军,此来乃是受了张纮先生所托,前来送信!”

却原来是,张纮坐镇邺城的这段日子里,一直替袁熙观察司马懿,张纮闲暇之余,便经常来陪着司马懿闲聊,通过多次接触,见司马懿言谈不俗,胸怀韬略,是个难得一见的人才。

于是张纮更是恩威并用,极尽拉拢司马懿,终于在前些日子,说服了“大病”刚刚初愈的司马懿出山,为袁熙效力。

于是就借着此次送公文的契机,张纮把司马懿派到邺城,来拜见袁熙,并且随身携带张纮他的推荐书信一封。

直说此时,司马懿在打理完温县事宜后,起身来到邺城,行至州牧府,袁熙得知司马懿前来,竟亲自出府相迎,给足了他面子,中国人就这脾气。

“哈哈哈,仲达啊,快快请坐!”两个表面上人情洋溢,但心中却是各怀心思的年轻人,携手走进将军府正厅。

袁熙拉着司马懿,将其带到身边,安抚他坐下,桌上早已是布置酒食,袁熙丝毫不见在温县时的阴沉,反倒是喜气洋洋的,亲自为司马懿将盏中酒倒满。

“仲达今日前来我府上,实乃天助我也,袁某略备薄酒,为仲达接风洗尘,以为相惜之情。”袁熙一边说,一边举杯与司马懿同饮,而司马懿亦是举盏微笑,二人的脑中都在飞速运转,思考对方心意。袁熙,司马懿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啊,也没有一个是白给的主儿。

“将军过赞了。”司马懿彷如受宠若惊低首言道:“司马懿能为将军府上一管事,伴随将军身边,实乃天大幸事,此生当无憾矣。”

袁熙心中透亮,嘴上却是谦虚说道:“唉,仲达此话怎好讲来,本将请你前来,乃是欲引为心腹,怎可以管事之职待之?岂不是明主蒙尘!”

“将军,司马懿才华有限,只配为府上一管事,将军若不答应,懿无颜在攀他职。”司马懿语气坚决说道。

袁熙心中暗叹,面上却是轻轻笑道:“唉,既如此,也罢,仲达若执意留在袁某身边,我便在将军府左近,为仲达觅取一处宅院,方便仲达每日前来将军府,但管事之职却是当不得的,我便命你为袁某麾下两千近卫的司马,并兼职我将军府大总管,总揽府中一切事宜,不知仲达意下如何?”

司马懿闻言随即低首道:“懿多谢将军栽培,愿效犬马之劳。”

袁熙挥了挥手,轻笑道:“你我二人,一个将军,一个总管,倒也颇为搭调。”

二人互视微笑片刻后,只见袁熙看着司马懿接着说道:“如今袁曹成对峙之局,不知仲达对此有何高见?”说完之后,袁熙眼中的目光深深地锁定司马懿。

“将军说笑了,仲达乃是庸人一个,怎敢谈及天下之事。”袁熙闻言笑道:“哎?既然已经是我府中的半个总管,仲达今后跟我说话就休要过谦。”

司马懿闻言不动声色,只是低首道:“如今天下,动静比较大的,便是河北,中原,其余暂时皆未有所动,以懿看来,今后天下若要大定,将军与曹操必将一战!也就是说,除非将军与曹操二亡其一,否则天下永无宁日。”

袁熙闻言额首,司马懿果非等闲,几句话便到出个中要害,真不愧是冢虎吗。

“只是将军,恕司马懿之言,如今的状况,袁曹两家都有损失,但将军已是占有极大的优势,等消灭袁谭余孽、安定草原、攻破公孙家,将军便可雄踞河北,南向而征天下,后方几无骚扰,而曹操则不同,兖州四战之地,东有刘备,西有马腾,韩遂诸人,南有刘表,可谓掣肘频频,纵有惊天之才,亦难放手一搏。如此,相对于将军来说,就落了个下乘。”

袁熙闻言笑道:“仲达此言究竟何意?”

司马懿正色道:“懿之所言,便是告诉将军,如今将军当务之急,便是北伐袁谭余孽,安定北方,安定草原诸部,拒并州以防曹操和关中联军,多面出击袭扰曹操治下,待联军撤退后,将军便可实施关中战略,以断曹操右臂,然后分军两路夹击曹操,则大业可期。”

袁熙闻言不由一愣,接着低头沉思。

这时,只见当空的朝阳洒然的,照射在厅中的这两个年轻人身上...似是在赞颂二人日后的功绩,也似在哀叹乱世难言的惊涛....这厅中的:一个将军,一个总管,注定不凡的两个人相遇了。

曹军临时大营。

“袁绍真的死了?”听着斥候传递回来的汇报,曹操的心不知为何,有些酸楚。

在一瞬间仿佛是被铁钳子夹住了一样,面色阴晴不定,似是有些不敢相信,虽然之前有些猜测,而且还诈过袁熙,但是真当得知袁绍死讯后,曹操有些失落,终究还是朋友吧。

董卓,公孙瓒,陶谦,如今又是袁绍这,昔日被曹操认定为,强有力对手的枭雄们,一个又一个的倒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随着汹涌的波涛,消失在了这个世界上。

曾经的荣耀,曾经的辉煌,尽皆光华淡去,留下的,只是那一点点脍炙人口的事迹,在一辈又一辈人的口中,融成了谈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曹操有些阑珊。

帅帐之中,在诸将当中为首的夏侯惇闻言,不由的哈哈大笑,拱手言道:“恭喜主公,如今袁绍已死,大汉州郡,再无能与司空大人抗衡之辈!昔日英雄皆已凋零,从此之后,我军纵横天下,睥靡群伦,定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天下碌碌之辈再无我军敌手!”

曹操的脸上不见喜怒,只是漠然的看着那名汇报的斥候,细细的思虑了半晌后,方才冷静的开口问道。“袁绍的继位者,是谁?”他需要确认一番。

斥候恭敬的一行礼:“回主公,继袁绍位者,乃其第二子,袁熙。”

听了袁熙的名字,只见曹军诸将当中,有许多人立刻面有异相,毕竟他们吃过亏。虽然心里有准备,不过还是。。

“袁熙。”曹操闻言轻轻的摸了摸下巴,淡淡然道:“是那个小子,呵呵,论奸猾,论狡诈。他却是比本初要难对付的多了,有我们头痛的了。”

话音落时,却见荀攸出班,冲着曹操拱了拱手,道:“启禀主公,袁熙此人,据闻虽是颇有些机谋,但说到底,终非嫡长,其上有一兄。其下有一弟,更何况如今河北四州中,有三州分别有其三兄弟执掌,实乃是霍乱之向。据闻袁绍长子袁谭一向勇武,且为人颇有傲气,明公不妨使二虎竞食之计,说不得会有奇效!”

“嗯,破一人难,破两人易。”曹操满意的点了点头:“公达之言,深得我心,但若想要挑拨虎狼相争。需是个细致的活,具体又应该如何行事,公达可是有什么高见?”

荀攸闻言,微微一摇头,道:“以目前的形势,在下却是还未有什么良策。白马之战,我军受了不少损失,不妨先回军许都,等待时机,看准形势再作计较。”

大汉司空曹操,在班师回到了许都之后,居然表奏天子,册封袁绍长子袁谭为大将军,领冀州牧,并赐其统领河北四州军政之大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