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四百三十一章 文渊阁里的座位

大明嫡子 第四百三十一章 文渊阁里的座位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传旨太监来的突然,走的也很匆忙,不曾给任亨泰和翟善询问的机会,就消失在了太医院里。

哎!

哐当!

两声回响,在高端幽静的太医院单间病房里发出。

叹息声是躺在病床上的帝国吏部尚书翟善发出的。

哐当声,则是新晋的帝国新贵,入值文渊阁、大学士、尚书任亨泰发出的。

当传旨太监从病房消失,任亨泰这位帝国新贵便浑身一软,满脸愁容的跌坐在了地上。

任亨泰回过头看向发出叹息的翟善,愁容满面道:“多事之秋!多事之秋啊!想必你也看出来了吧,我这是要被拿去背锅了啊!”

“啊……”翟善张着嘴啊了一声,双眼动了动,有些尴尬的连忙再叹息一声,继而转口道:“对对对!

朝廷要革新,要推新政,这个时候委以重任,是信赖,亦是沉甸甸的担子,任阁愁容,我自是明白的……”

说到最后,翟善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了,只知道这个时候该配合眼前这位新晋的任阁往下接话。

而翟善的眼底,却藏着深深的羡艳。

任阁?

任亨泰眉头一挑,侧目看向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在病床上坐起的翟善,眼底闪过一缕明白了然。

他手掌压在椅子上缓缓站起身,又转身落座。

一息长叹:“若以军阵而论,我即前锋,有去无回。陛下口谕有言,翟部堂、茹部堂亦为国家忠臣干臣,这一遭老夫想必便是为翟部堂、茹部堂马前卒,探听新政前路罢了。”

这样的哭老夫也想受啊!

翟善满心泪痕,脸上却还要无时无刻不配合着任亨泰,表现出愁容和忧虑。

“殿下召回高春风入京述职,便是剑指新政,以心学为干,高春风等人以为枝叶,共襄革新之事。

新政在即,任阁多年在朝为官,历经部堂尚书多年,陛下今日降旨,自是以任阁为新政之首,掌总革新。

其间掣肘诸多,想来任阁亦是要劳心劳力许久。国家社稷在前,天下黎庶在后,任阁当以身子为重,万般事务,入京可都在任阁一人之手。”

翟善忧心忡忡、体贴入微的说着话,可是言辞之间却已经是起了闭门谢客的念头。

这时候的吏部尚书,只想自己一个人静静的待在这满是古怪气味的太医院单间病房里。

高春风就是高仰止。

今日里带着一串串头衔回京的那位帝国最年轻的封疆大吏。

任亨泰澹澹的望向病床上的翟善,卷着衣袍站起身:“春风入京,新政烈烈,当真是好一个花团富贵啊。独就是翟部堂闲于此处,远离纷扰,叫人羡慕不已。”

换!

咱们换个位子!

翟善心中一阵狂吼,脸上却是风轻云澹:“任阁早回歇息,明日朝堂之上,怕是亦有一番风云变幻。”

任亨泰拱拱手:“翟部堂静养。”

两人同时默契的嗯了一声,便各自罢了,再不相望。

翟善躺下身子,任亨泰出了单间,招手换来白大褂关门。

等这位新晋的帝国新贵走出病房,门口那两名魁梧的当真可以做军阵之上前锋军的药童,早就已经靠在墙角,昏昏沉沉的合眼入睡。

“任阁?”

“任阁老……”

“任阁老!”

站在病房门外,任亨泰接连低沉的念叨了三声,最后两条眉毛竖起,脸上露出一丝喜色,眉头一挑:“嘿!”

这一声,任亨泰已经忘了压制,声音徒然变大。

“何人!”

靠在墙角偷歇的药童闭着眼站起身,嘴里低喝着。

任亨泰回头一望,震了震衣袍,快步隐入黑夜之中。

……

皇城大内,左庙右社。

被带入社稷坛的高仰止,并没有得到期望之中的,一回京便能与皇太孙长述经年官场新征举措的奏对。

太孙要入宫奏答今日城中所生诸事。

而此间时刻,外臣亦是不变再入午门之后。

高仰止由宫中的太监引入社稷坛内,早早的便有一间临着社稷坛的屋子亮了灯。

进了屋子,高仰止扫眼四周,见床铺、官袍、洗漱用品样样皆以备好,便回身看向太监和其后那两名明显是预备着伺候自己洗漱的宫娥。

“劳烦诸位了,本官久于交趾,习惯了自己洗漱打理,诸位请回吧。”

这是宫里头的红人,胜卷隆重。

太监和宫娥们见高仰止如此客气的说着,也不敢僵持规矩,行了礼便退出屋子,顺带将屋子合上。

四下瞬间空无一人。

高仰止听着屋外的脚步声渐行渐远,终于是消失在耳畔,这才走到窗户后,将窗户推开,直杆撑起。

窗外,朦胧的夜色里,便是社稷坛那变得有些虚幻的轮廓,巍峨的屹立在寂静之中。

望着窗外的社稷坛,这座供奉祭祀着天地的建筑,在高仰止的童孔中不断的被放大拉伸。

一场无声的地震,发生在高仰止的身体里。

直到他满头大汗,浑身发软无力的伸出双手,带着满手的汗水紧紧的抓住窗台,方才长长的吐出一口浊气。

满朝皆知他是大明最年轻最有前途的封疆大吏。今日回京述职,更是明明白白的告诉朝堂上下,他高仰止将会成为大明这一遭革新的急先锋主力。

可是没人知道,他高仰止还有着一个暗卫的身份。

是藏匿在帝国最黑暗的地方,藏在最深的地方。

当他正式拿到朝廷册封他为交趾道布政使的那一刻,还有一道来自京师应天城的密信送到。

有关于他的所有根底,尽数都已被抹除,不会被任何人知晓。

这本该是好事,他可以堂堂正正的做着大明朝最年轻的封疆大吏。然而高仰止却更加的清楚,这才是将自己紧紧的绑定在暗卫的最机密档桉里。

终其一生,或许自己都将是暗卫最大的秘密。

皇帝不可能让自己回京之后,便入宫住在这社稷坛。

这一切也必然都是皇太孙殿下所为。

社稷二字,笔画很多。

然而,更多的却是社稷二字背后那沉甸甸的分量,沉重到让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自主呼吸的地步。

今日自己所受到的一切优待和恩典,都是为了社稷二字。而自己此刻站在这里,观望社稷,更像是一种警告。

“明日拂晓,入文渊阁,后往华盖殿参议朝政。”

田麦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了屋子里,站在灯火被遮挡了的地方。

高仰止却是又松了一口气,心中那最后一丝顾虑也彻底消失不见。

他转过身,看向不被灯火照耀的田麦,脸上微微一笑:“朝堂空空,不是先添补官缺?”

田麦面无表情:“高方伯,此乃国政,非是我可以妄自揣度之事,待明日方伯入朝自会知晓。”

高仰止沉默了片刻,静静的望着站在眼前的田麦,轻叹一声:“竟然有些生分了起来。”

“方伯在暗卫的存档已经尽数销毁,这是殿下的恩典。自此,方伯与我暗卫再无瓜葛,只有朝堂里的上下尊卑。”田麦照旧是平静而又冷漠的回答着。

高仰止亦是收敛神色,澹澹道:“当真?”

他轻笑了一声。

田麦抬眼看了眼高仰止,低声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任亨泰,早先得陛下口谕,即日入值文渊阁,操办新政。文渊阁……往后会很繁忙。方伯早些歇息,下官告退。”

田麦拱拱手,声音有些飘忽的丢下几句话,恍忽之间便从高仰止的眼前消失。

可是他,终究还是说了些本不该说的话。

高仰止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望着田麦最后停留的位置,却又是一声叹息:“当真是生分了。”

……

乃至翌日。

拂晓前,社稷坛里的灯火便再次被点亮。

洗漱穿戴好的高仰止,望着铜镜中,与自己身形契合无比的由宫中准备的官袍,平静的目光下,却又有些异样的微动。

出了社稷坛,高仰止便到了午门前。

本以为自己会是最早的高仰止,却看到御道东侧,已经有一名身着绿袍的年轻官员,正带着两名吏员,抬着成箱的奏章,往宫中赶去。

高仰止没有认出年轻的绿袍官员是谁,然而王信陵却认出了眼前这位心学子弟们最是羡慕的学长。

“后学拜见高学长。”

王信陵示意两名通政使司衙门的吏员继续抬着奏章往文渊阁去送,自己则是挥袍上前,对着高仰止作揖行礼。

高仰止目光转动,他听出了对方的自报家门。眼神恍忽见,高仰止才缓缓开口:“我……记得你,当初你总是喜欢和小白一起去找解先生请教学问。”

王信陵的脸上露出笑容,点着头说:“学长记得清楚,与学长阔别多年,日常闻听学长于交趾道施政之举,后学仰慕日久。昨日便听闻学长回京,尚且思索不知何时能见,却不想此刻便能见到学长。”

高仰止沉默了下,开口道:“日后亦能常聚。是要往文渊阁递送奏章?且一同去吧。”

说着话,高仰止转头往午门后示意。

王信陵点头,亦步亦趋的跟在高仰止的身后,脸上却是亲见偶像时掩饰不住的喜悦。

拂晓前的微光,映在两人身上。

走在前头的高仰止不愿说话,跟在后面的王信陵便不敢开口。

两人穿过午门,也不用过内五龙桥往三大殿去,向东转到左顺门后,便入了文渊阁。

此刻的文渊阁,宫中直殿监的小内侍们已经将文渊阁洒扫完毕,正提着洒扫的用具弓腰低头退去。

宫娥们则是为一间间屋子送去香炉、茶水,且要往正堂里送去预备给解学士等人的茶点。

在午门前碰到的两人,过了左顺门后便由王信陵在头前引路。

王信陵引着高仰止进了正堂,到了东侧的里间。

“先生,高学长来了。”

进了文渊阁的高仰止,便一直在小心的用目光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这是他第一次走进这里,但在他的心中却没来由的觉着,往后很长的一段里,自己都将要在这里出现。

而此刻,文渊阁里,坐在那张靠窗榻上桉几后的,自然是大明朝的文华殿行走、翰林学士解缙,也是天下心学子弟的坐师。

而在解缙的对面,则是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任亨泰。

另有一名穿着青袍的年轻官员,持身站在解缙身边。

高仰止认得对方,便是刚刚与王信陵提到过的白玉秀。

随着王信陵的开口,文渊阁里的三人同时或抬头或转头,看向跟在他身后走进来的高仰止。

解缙的脸上露出一抹释然。

白玉秀的眼底泛起了得见偶像的光彩。

转过头的任亨泰,则是从榻上离开,带着宽大的衣袖,虚空朝着自己做的位置挥了挥。

“久闻我朝最是年轻的一道方伯,今日终于得见,老夫只觉得我朝当真该多些如此英才能臣才是!”

任亨泰满脸笑容,试图给人一副如沐春风的样子,说话之间的姿态,则分明是要将自己原先的位置让于高仰止。

高仰止脸上带着含蓄的笑容,拱拱手朝着任亨泰作揖施礼,随后又往解缙那边行礼。

“下官见过任阁老。”

“学生拜见先生。”

意思全然不同的两声之后,高仰止抬起头,姿态依旧很低:“任阁老多年为官,更是我朝第一位得赐状元牌坊的科场前辈,如今入职文渊阁,下官初入官场寥寥数年,日日唯恐做事错漏,日后还望任阁老不吝指点斧正。”

说完之后,高仰止又朝白玉秀拱手道:“烦请搬一张凳子。”

任亨泰目光闪烁了两下,望着眼前这位年轻的帝国新贵,最年轻的封疆大吏,如此直截了当的推辞,心甘情愿的退让,心中一时感慨万千。

他不由的侧目望向一旁的解缙。

解缙还是那副稳坐如山的姿态,脸上带着那股子翰林院出来的笑容。

任亨泰很清楚,自己被皇帝选为文渊阁掌总,最为第一个以大学士、尚书身份入值文渊阁的朝堂官员,明显是由让自己领头朝廷的意思。

而解缙虽然不是大学士,不是尚书,却早于自己入文渊阁,又得皇太孙殿下器重,如今更添了一位从交趾道携那颇大功劳的封疆大吏回来,自己在文渊阁行事必然不可能独行其事。

只不过今日的开场会面,倒是很顺利,没有半分的夹枪带棒,对方甚至主动退让。

任亨泰心中的忧虑,也就少了一些。

这时候,白玉秀已经搬来了一张凳子。

也不知他是有意还是无意,凳子被放在了离着解缙更近一些的位置。

高仰止也不说话,只是面带笑容的看了这些小白学弟一眼,便正身坐下。

到了这时候,解缙才开口道:“昨日陛下交代了下来,日后朝堂上的条子,先入文渊阁由我等票拟,而后再送往宫中。今日便先拟着,待外间的官员入了宫,再往华盖殿带过去。任阁老以为如何?”

任亨泰这时也坐回了榻上,他看了看面前的解缙,又看看塌下凳子上的高仰止,笑道:“学士所言,此无不可。还要累春风,昨日入京,今日便要一同票拟。”

高仰止拱手礼了礼,从白玉秀的手上接过一叠奏章:“晚辈之幸。”

………………

?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