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四百三十三章 孤心悲痛

大明嫡子 第四百三十三章 孤心悲痛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如同天方夜谭的话语,从大明朝有史以来第一位自匠籍成了官身的七品青袍张二工嘴里说出来。

身着一品仙鹤大红袍的袁素泰,却觉得这将会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有时候袁素泰会很羡慕张二工他们这些匠官,他们无须知晓朝堂之上的纷争,无须去在意朝廷上今日少了谁明日多了谁。

自己虽然非是六部五寺三法司的堂官,但如今从三品的上林苑监,从自己成为从一品少师后,哪一日不曾收到几份朝堂上下的拜贴。

上林苑监想要置身事外,可身在朝堂,又如何能真的坐观风云变幻。

昨日里,陛下刚刚给了礼部尚书任亨泰一份口谕,当夜便有朝中官员前来拜贴问询。

礼部入值文渊阁,他这个从一品的少师,又是否会更进一步。

除了询问,还另有一份精致的地方特产送到。

袁素泰一如既往的将其拒之门外,那所谓的特产也被尽数送还。

自己只想好生的种田啊。

袁素泰望着手上都是老茧的张二工,眼底的羡慕是藏不住的。

“监正,到华盖殿了。”

上林苑监副监正跟在袁素泰的身边,低声提醒了一句。

只是副监正的目光却不曾看向大殿,而是看向官员们的最前头。

袁素泰目光循了过去,只见郁新和王儁两人已经是停下脚步,正回头看向自己。

两位尚书部堂停下脚步,后面的官员们也不敢继续往前走,纷纷停了下来。

袁素泰心中有些无奈,却也只能是提起脚步到了最前面。

郁新和王儁两人同时拱手:“袁少师安好。”

“郁部堂、王部堂。”袁素泰四品八稳的拱手回应着,抬头看向近在眼前的华盖殿:“想来陛下和太子快要到了,我等还是早些入殿吧。”

郁新侧目看了王儁一眼。

王儁满脸笑容:“袁少师不来,他们可不敢入殿,还请袁少师先行。”

王儁指点了一下周围的官员,又侧身让出路。

袁素泰脸上带着含蓄的微笑,只是看了王儁和一旁默不作声的郁新一眼。随后,他转过身朝着在后面观望此处的张二工等人。

“大匠师,与本官一同入殿吧。”

张二工是很少入朝的,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在太平府矿、应天城以及通往杭州府的水泥路三地之间来回打转。

朝堂之上的规矩是什么,对张二工而言,皇帝的规矩才是最大的。

眼下见袁素泰对自己招手,张二工面露笑容,好似是没有看到站在袁少师身边的那两位尚书已经有些微变的脸色。

张二工躬着身小跑到了袁素泰的眼前:“监正先请。”

袁素泰满脸笑容,伸手拉住张二工的手腕:“皆为陛下做事,哪来的先后,同往同往。”

张二工附以笑声。

在两人之后,则是一干上林苑监官员及匠官们紧随其后。

待到众人从郁新、王儁两人眼前穿过,走进华盖殿里,两人不禁目光深邃的对视了一眼。

郁新看向殿前的官员们,沉声道:“都入殿吧。”

两人提起脚步。

王儁攒着双手,低声道:“他是打定了主意,不参与朝堂之事了。”

“少师,从三品的上林苑监,他有这个底气不参与。”

郁新亦是低声回应着,只是眼里有些冷澹。

两人不禁轻叹一声,齐齐的看向了人群的另一头,那是兵部尚书茹瑺,带着兵部同样寥寥无几的官员,让华盖殿殿门下走去。

似是感受到了郁新、王儁两人的注视。

在即将踏进华盖殿之前,茹瑺悄无声息的转过头看向两人,面无表情,双眼如同一汪山涧水潭波澜不惊。

望着走进华盖殿的兵部尚书。

王儁双眼眯起:“兵部已经好些年不曾动过了吧,这一次依着陛下的旨意,复设大都督府、武人入值武英殿、文渊阁,恐怕兵部手头的权责要薄上几分了。”

郁新双手兜在袖中,只露出上朝时所用的笏板,轻声道:“且等今日朝会,陛下如何安置如今的朝廷吧。”

待众人进了华盖殿,便见任亨泰和解缙、高仰止三人,已经是立在了殿内御座陛阶前。

袁素泰正拱着手上前:“任阁老,解阁老,高阁老。”

张二工是随着袁素泰一同入殿的,见着袁监正这般仪态,便也跟在后头学着与任亨泰三人见礼。

任亨泰面带笑容,高仰止垂手而立,解缙挥袖开口道:“少师多礼,下官不过是在文渊阁里就近理一理国事奏章罢了。少师于大明社稷有大功,做的是让天下人饱腹的事情,如今这朝堂之上,谁人不得和少师说一声感谢。张匠官为朝堂屡添神器,张匠官便亦是我朝神器也。”

说着话,解缙看了眼比自己前出半个身位的任亨泰。

任亨泰轻声接过话:“今日朝议,虽不及大朝会,但总还是要讲规矩的,少师领班吧。”

说完之后,任亨泰便很是赶紧利落的带着解缙等人让出位置,转身到了袁素泰身后。

袁素泰见推辞不掉,也只能是安下心来,抱着笏板站在了文官班列的最前头。

再等到后头的文官们纷纷入了殿,又有在京的功勋武将们欢声笑语之间结群而来。等入了殿,这帮人纷纷昂首挺胸,侧目看向已经所剩无几的文官们,虽不言语可眼神里透露的神色,却是**裸的不加掩饰。

功勋武将们的最前列,乃是中山王府嫡长、现任魏国公徐允恭(徐辉祖,今不曾再改其名)。

和徐允恭同行的,则是常森、汤醴一干人。往后,便是诸如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徽先伯桑敬等大明的开国功勋武将们,零零总总的聚在一起,光是人数上便稳稳的压住了文官们一头。

皇帝还未到来,太子和皇太孙同样没来。

大殿里,只有些许的内侍,候在角落,维护着皇家的威严。

今日也不必有监察御史们纠错,官员们到场之后便自寻了位置站定,所有人都在默默的等待着君主的到来。

因为数百名京官的乞骸骨被恩准,眼下朝堂上文官们的班列也就显得紧凑了一些。

身着绿袍的通政使司知事官王信陵,正抱着笏板,低头审视着自己的靴面,等今天下衙回家是不是应该刷一刷的时候。

他的眼前,便出现了一只白净的肉包子。

抬起头,是小白学长那张面带微笑的脸庞。

“今天朝议定然会很漫长,先垫下肚子,等下朝了也不必回衙门,同我去南城那边,带你去处手艺尚可的地方喝两杯。”

王信陵有些紧张的抬头向着四周观望,唯恐被旁人发现了他们二人的小动作。

白玉秀却似乎是已经习以为常,轻笑着将肉包子塞进王信陵的手中,便重新转过身去。

王信陵连忙将肉包子塞进衣袖中,正准备开口。

前面的陛阶上,内宫二十四衙门总管孙狗儿已经是带着一声轻咳,出现在了百官视线里。

“陛下有旨意。”

官员们闻声,当即纷纷跪拜下来。

孙狗儿继续道:“朕有恙,今日朝堂之议,由皇太子秉持,赐座御前,百官朝政之事,太子可决。”

随着孙狗儿传达完皇帝的口谕,有小内侍搬了椅子放在陛阶上的御桌正前方。然而如此却还没有停下,在那椅子左手侧,又有一张软面圆凳被放置好。

而后在百官们起身之间,朱标和朱允熥父子二人,方才在众目睽睽之下,轻步登场。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参见太孙殿下。”

刚刚起身的文武百官们,又一次抱着笏板跪拜在地。

朱标轻步上前,落座交椅之上,轻轻的转动着手上的扳指,目光平静的注视着眼前的朝堂:“诸位都起了吧。”

太子爷的声音,空洞有力,回响在大殿之内。

百官带动衣袍,阵阵做声的站起来。

至此之间,朱允熥才上前,落座圆凳上。

朱标俯瞰朝堂,平静了好一阵,才发出一声轻笑:“其实与你等说,陛下今日不曾有恙,只是觉着朝堂之上也无甚大事,便叫本宫来与诸位议一议那些个国事。也好叫太孙,能从旁多多观瞻学习,以为将来。”

武将班列里,响起了几息明显是强忍不住,所发出的低笑声。

文官们则是脸色紧绷。

朝堂之上,如今十官九缺,昨日皇帝更是连下五道圣旨,这还能说是朝堂之上无大事?

然而宫中越是这样的态度,还幸存着能站在此刻华盖殿里的文官们,心中便愈发的紧张起来。

现在能留下来的人,谁也不想步那些蠢货们的后尘。

朱标见无人说话,便提声道:“倒是还有一件事情,眼下就要与你们说一说的。”

他这么一说,文武纷纷躬身。

“即日,一应国事奏章,发往文渊阁票拟,再入宫廷。凡社稷之事,皆由任亨泰、解缙、高仰止票拟。”

“凡军国之事,皆由徐允恭、蓝玉、沐英票拟。三人晋武英殿大学士、入值文渊阁。加信国公汤和、开国公常升为武英殿大学士。”

“今日之后,宫中自有旨意明发朝堂。”

这是对昨日皇帝五道旨意中有关复设大都督府等事的最终处置。

华盖殿内,文武百官纷纷振声领命。

百官们也彻底明白,自今日起大明朝堂之上,真正的一方大老,便是那入值文渊阁的文武六人。

任亨泰和解缙是在众人的猜测之中,魏国公徐允恭也在情理之中。

倒是那个刚刚入京述职的高仰止,年纪轻轻便已入值文渊阁,倒是叫众人心中一时间百感交集。

而对于凉国公蓝玉、西平侯沐英,同入文渊阁,倒是又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毕竟除了他们二人之外,定国公也是有资格入阁的,便是九边那边的颍国公傅友德,也是有资格的。

不过这些人如今都是在外领兵征讨,倒也没有机会能入文渊阁处理军国之事。

而加信国公和定国公以武英殿大学士,倒是更有安抚以示公平的意思了。

文渊阁的人选在百官面前定下之后,朱标便轻咳了一声,示意任亨泰等人该是开口了。

任亨泰心领神会,当即抱着笏板上前。

“臣有事要奏。”

朱标身子向后挪了挪,换上了一个让他更加舒适的姿势:“准。”

任亨泰开口道:“殿下,今日朝堂,官员十不存一,地方之上历年官缺频频,臣奏请朝廷当及早开恩广揽天下能人。选调朝堂之上,历年观政,不曾任职之人,以充官缺,梳理朝政,抚慰社稷黎民。”

朱标当即轻咦一声,侧目看向坐在圆凳上的朱允熥:“太孙,孤记得,昨日陛下不是曾明旨朝堂,此般诸事早已圣裁了吗?”

朱允熥当即起身,拱手弯腰:“确有旨意。”

朱标挑动眉头,挥挥手:“你且与分说。”

“儿领命。”

朱允熥应了一声,转过身面向朝堂百官。

他并没有急着开口,而是站在层层陛阶之上,目光平静的注视着今日在场的文武百官们。

时间在一点点的流淌着,华盖殿里极其安静。

一息轻叹。

打破了殿内的平静。

朱允熥面带伤感的轻声开口:“孤心悲哉!痛哉!”

轰隆隆。

殿内百官纷纷再一次的跪拜在地。

“臣等之过。”

官员们齐声承担罪责。

这个时候,不管有没有罪责过错,皇太孙作为君上,心感悲痛,那就是他们的过错。

朱允熥没有理会,而是言辞沉痛道:“大明立国不过二十八载,朝堂厚予才能,如今孤入眼,昔日面孔,今日一一不再。孤昼夜阅史,不曾有闻,天下间过往有哪家,能致朝堂十官九缺。痛哉,孤思不解错在何方。”

官员们的身子更低了一些。

“乃臣等之错。”

朱允熥回首看了一眼太子爷老爹,见其脸上只是带着一缕沉默的笑容,方才有些定心。

他深吸一口气,回过头,挺起胸膛。

“孤想了又想,如今方才明白。”

“那错,就错在这大殿之上,错在你我之间!”

“陛下昨日连下圣旨五道,便是要为大明去错存正,要叫你我等人能对得起天地黎民。”

………………

?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